来源: 中医药报 李某,男,28岁,1968年4月16日初诊。患者右下腹疼痛,高热不退4天。4天前,在工地劳累,饮食不周,加受凉,引起右下腹疼痛,伴有发冷,发热,恶心呕吐,纳减,口苦。当地医院诊为急性阑尾炎,输液抗感染治疗,未见效。患者拒绝手术治疗。邀笔者诊治。
症见;发热微寒,痛苦面容,恶心欲吐,纳谷不振,腹胀,右下腹痛,拒按,局部发板发硬,有包块形成,伴右侧腰腿痛,4天未大便,小便黄少,口渴思饮。体温38.9℃,舌质淡红,苔黄躁,脉弦滑数。
西医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中医诊断为肠痈,证为邪入少阳,阳明热结而致。治宜和解少阳,内泻阳明。方拟大柴胡汤加味。
柴胡60克,黄芩15克,半夏10克,白芍15克,枳实15克,大黄10克(后放),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败酱草30克,板蓝根30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桃仁15克,丹参15克,甘草6克。每日2剂,水煎服,温分4次,每6小时1次。
4月19日复诊,上方连服3天,第2天,连续大便2次,量多,味酸臭,体温下降到37.2℃,右下腹痛明显减轻,腹胀,恶心呕吐缓解,食欲渐增,饮食增加,腰腿痛好转,右下腹变软,仍有压痛。舌质淡红,苔薄白,右关尺弦滑转缓。
上方去大黄。柴胡减至15克,加夏枯草20克,生牡蛎15克,王不留行30克,薏仁30克,以软坚散结,祛痰利湿。水煎服,日1剂,温分两次。
4月24日诊,上方续服5剂,诸症续减,体温36.8℃,右下腹疼痛偶有发生,腰腿痛消失,饮食继增,右下腹压痛程度又减,包块面积缩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缓。上方加黄芪30克,党参20克,当归15克益气养血,活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吸收。续服5剂,并取3剂加工粉剂,每次4克,一日3次,沸水冲调,待温度适宜时饮服。以善其后。
随访3年,一直未复发。
按: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由饮食不节,损伤肠胃;或劳伤过度,伤及肠络;或情志所伤,肠胃运化失调;或寒温不适,外邪内侵等因素所致。其发病不外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湿热内蕴,痰湿阻遏,三焦不通。重者阑尾肉腐成脓,属于中医的“肠痈”范畴。
大柴胡汤为《金匮要略》名方。“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其功用为和解少阳,内泻阳明热结。用于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恶心呕吐,口苦,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脉弦滑有力。本案右下腹痛,腹胀,伴有发冷发热,恶心呕吐,四天未大便,为邪入少阳,阳明热结而成。治宜和解表里,清泻阳明。用大柴胡汤加味获愈。
其中柴胡专入少阳,疏邪透表为君药,黄芩味苦性寒,善清少阳之郁热,与柴胡合用,能和解少阳,是为少阳病未解,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而设。用大黄泄热通腑,枳实行气破积,二者配伍,可内泻热结,是为阳明热结之心下痞满硬痛,大便不解,呕不止,心微烦而设,以上共用为臣。
芍药缓急止痛,配伍大黄可治腹中实痛,配枳实能调和气血,协柴胡,黄芩可清肝胆之热,以防木乘中土。半夏和胃降逆,重用生姜,止呕之功更著,以治呕逆不止。大枣和中益气,合芍药酸甘化阴,即可防邪热入里伤阴之虞,又能缓和枳实,大黄泻下伤阴之弊。
加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败酱草、薏仁清热解毒,化痰利湿,以增退热之力。加赤芍、丹皮、桃仁、丹参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共为佐药。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营卫,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内泻阳明,选药组方,切合病机,故退热效果满意。
值得提出的是,为提高疗效,缩短退热时间,中药煎剂,一日2剂,每6小时服1次。柴胡加大剂量,每剂60克,临床观察,退热效果显著,无劫阴之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