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89|回覆: 0

[中醫世家] 正眼流動着的生命

[複製連結]
沙舟 發表於 2013-7-19 10: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來源: 中醫藥報
  山東中醫藥大學劉鵬博士的【中醫學身體觀解讀】,立足於醫學研究的基本對象——身體,這本身就是一個新穎的選題。因為一切醫學問題的提出、解決與應用,都是圍繞它展開的,中醫學自然也不例外。
  對於身體的理解,中西醫學的認知是不同的,這是【中醫學身體觀解讀】要表達的主要觀點之一。中醫學把人看成是流動着的生命,注重對身體動態功能演變的闡發。在中醫學的視角中,身體『絕非等同於肌肉骨骼的「堆砌物」』,『不能只泥於解剖,而必須全面考察和理解生命功能變化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正所謂「有形之死質可睹,無形之功用不可睹」』。中醫從來不把『機械的試驗看得太重,把心靈的體會看得太輕。世界上的科學,除了物質方面以外,凡是精神科學、社會科學,都不是全靠着機械的試驗才能成立』(杜亞泉【杜亞泉文存】)。人是一個有思想的活體,中醫的精髓就在於立論於這種意義上的血肉有形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和精神無形的充滿着精氣神的鮮活世界。從這點出發去認識人的身體,認識人的生理病理,中醫學所追求的目標,不僅是身體不生病的狹義健康,而且是包括良好心理、機體、社會適應狀態和道德的大健康觀;中醫的服務主體,不只是人生的病,重要的是生病的人。
  中西醫對身體認識的不同,本質上在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這是【中醫學身體觀解讀】要表達的另一層意思。正如錢穆所論,西方文化是以轉換為特點的線性更替,總是後浪覆蓋前浪;東方文化是以擴延為特點的非線性平行進步,保持綿延不絕。科學反映的是一定時期內人類對一些問題客觀認知的程度和評判標準,其最主要的作用是解釋現象;文化是人類生存過程中形成的意識形態和處世規範,其最主要的作用是闡釋意義、提供價值判斷。兩者並不對立,而是各有分工。正如現代醫學可以解釋人的身體組織,不能解決人為什麼活和如何能活得有意義的問題一樣,人類需要科學之外的東西來解決這些問題,那就是文化。【易傳】稱:『形而上者為道,形而下者為器。』中醫學的思維方式是『形而中』,它上可通道,下可達器,基本是屬於中間狀態的。從這點出發去認識它的文化和科學雙重屬性,比較有說服力。中醫學作為東方文化背景下的複雜性科學,符合人類文化多樣性與科學多元化並行這一特點。
  面對現實和未來、機遇和挑戰,中醫的傳承和進步要走什麼樣的路子,這是【中醫學身體觀解讀】提出的又一個問題。『今天我們依然處於中西文化碰撞的大環境中,對傳統的誤讀與偏見依然存在。』『傳統並不等於陳舊,傳統與現代之間也不能簡單的以優劣高低來區分。』『不理解的不一定沒道理,看不到的不一定不存在。類似這樣起碼的科學精神,是需要我們在評價事物時逐步培養起來的。』『我們今天所喪失的,也恰恰是對傳統的把握與對新事物的容納。沒有對傳統的把握,那麼對新事物的容納便難以保證依然彰顯中醫特色而不至異化;沒有對新事物的容納,那麼傳統難以與新時期客觀實際相結合,不能與時俱進,便會逐漸衰落。』中醫學必須在通過用自身的反思和評價來表達自己固有的體系與內涵的同時,不斷創新和豐富自我。『新學問發生之第一步,是要將信仰的對象變為研究的對象』(梁啓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是中醫發展的必由之路。
  針對以上立論,【中醫學身體觀解讀】的作者充分利用了文獻學者知識結構的長處,致力於用考據、比較的手法把自己的觀點表達清楚。書中的參考文獻多達257處,古今皆有,內外兼及,醫學之外,更有房中、神仙、術數、文學、史學、哲學的,乃至商賈、農桑的,絕大部分資料都是原始的引用。
  需要一提的是,『中醫學身體觀的研究是一個龐大的研究課題,本書以腎與命門為切入點所作的嘗試性解讀還不免顯得單薄。』這是作者的自白,他的話既給自己留下了研究的空間,也為其他研究者提出了可供借鑑的命題。希望【中醫學身體觀解讀】所提供的思路能給整個中醫學身體觀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以不斷把這項研究引向深入去、引出成果來。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