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00|回覆: 0

[醫藥臨床] 方藥用量策略之三 因方施量

[複製連結]
夏知 發表於 2013-7-21 21: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來源: 中醫藥報
  制方大小定用量
  筆者認爲以藥少而精爲特點,可稱之爲精方;以藥多而廣爲特點,可稱之爲圍方。精方與圍方的用量特點總體而言:精方量大,圍方平和。
  精方
  精方藥味精簡,通常藥味數在四至五味,藥少力專故作用目標明確,適用於急危重症,因急危重症非大劑量不足以撼動病邪,故用量宜大,以求短時間內迅速收效。
  【傷寒雜病論】中的經方多屬精方範疇,觀【傷寒論】第175條:『風濕相摶,骨節煩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方中由『炙甘草二兩,炮附子二枚,白朮二兩,桂枝四兩』組成,藥僅4味,所治病症乃風濕並重,表里陽氣皆虛的重症,雖藥少然每味藥量皆偏大,故能專攻一致起到溫陽補中,散風除濕之功。
  再如【傷寒論】中吳茱萸湯證,第243條言:『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第309條『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第378條『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方由『吳茱萸一升,人參二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組成,此4味藥皆量大,其中生薑用量大至六兩,故能用於中陽不足的嘔吐、乾嘔以及頭痛吐涎沫。
  圍方
  圍方藥多而廣,藥味數通常在十幾至三十幾味,靶點眾多,適於慢性病調理,故用量平和,主要以常規劑量爲主,全面兼顧,以期長期調理,緩慢見功。
  【傷寒雜病論】中亦能見少許的圍方,如【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第18條:『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事傷,肌傷,勞傷,經絡營衛氣傷,內有干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蟄蟲丸主之。』方由『大黃十分,黃芩二兩,甘草三兩,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藥四兩,干地黃十兩,乾漆一兩,虻蟲一升,水蛭百枚,蠐螬一升,蟄蟲半身』共12味藥組成,煉蜜和丸小豆大。服用方法中每次『酒飲服五丸,日三服』,小豆大的五個蜜丸,可見每次服用藥量之少,虛勞之疾非緩慢調理不能見功,故予多方位藥且少量緩緩圖之。
  圍方雖在經方中爲數不多,可至唐以後,方劑的組成多藥味多,藥量平和,劑量與經方幾近相差5倍。
  觀金代脾胃大家李東垣,創製了如補中益氣湯、昇陽散火湯、昇陽益胃湯等經典名方。以補中益氣湯而言,原方以『黃芪一錢,炙甘草五分,人參三分,當歸身二分,橘皮二分或三分,升麻二分或三分,柴胡二分或三分,白朮三分』,全方較經方藥味稍增,然藥量皆偏小,用於內傷雜病之中焦不足,以氣分、血分緩慢調理以收奇功。
  古之聖賢再如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明代張景岳的【景岳全書】;清代王清任的【醫林改錯】皆留有許多曠世圍方於世。
  現代醫家對圍方的認識和運用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並且也出現了許多流派以及學術爭鳴的現象。
  施今墨及蒲輔周等著名醫家臨證皆擅於運用圍方。江蘇邳州炮車中心衛生院薛振聲老中醫亦對圍方的經典運用有自己獨到的認識。
  他是一位70多歲的農村家傳中醫,從事中醫臨床工作30餘年,撰寫的【十年一劍全息湯】中描述了自創方劑『全息湯』,爲什麼以及如何以全息湯爲基礎方整體辨證論治和系統治療,其方藥組成如下:
  柴胡12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瓜蔞10克,薤白10克,枳實10克,蒼朮10克,陳皮10克,厚朴10克,白朮10克,茯苓10克,豬苓10克,澤瀉12克,生地10克,丹皮10克,甘草10克,生薑10克,大棗10克。全方共18味藥,且皆處以常規劑量。
  薛振聲謂:『系統療法以和解少陽爲軸線,取小柴胡湯基礎藥:柴胡、甘草。』『表證最基本的病理特徵是風寒,治療表證首選桂枝湯。』『上焦證最基本的病理特徵是痰凝氣滯,治療上焦證首選枳實薤白桂枝湯。』『中焦證最基本的病理特徵是濕困,治療中焦證首選平胃散。』『下焦證最基本的病理特徵是水停,治療下焦證首選五苓散。』『血分證最基本的病理特徵是血熱、血瘀,治療血分證首選生地、丹皮。』全方昇陽理氣、疏風散寒、調和營衛、開胸化痰、化濕運脾、利水清血等多種功能。
  他以全息湯方爲基礎加減治療傳染病,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等各種病證,可謂將圍方的特色運用展現得淋漓盡致。
  筆者認爲精方與圍方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全憑醫者。醫家或擅用精方,或擅用圍方,或兼而有之。近代名醫張錫純可謂精方與圍方的大家,其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論述『十全育真湯』時,原方以『野台參四錢,生黃芪四錢,生山藥四錢,知母四錢,玄參四錢,生龍骨四錢,生牡蠣四錢,丹參二錢,三棱錢半,莪朮錢半』,皆小劑量治療長期所致的五臟虛損病症。
  張錫純在其方後注又言:『若其汗過多,服藥仍不止者,可但用龍骨、牡蠣、萸肉各一兩煎服,不過兩劑其汗即止。』可見他擅於以小劑量的圍方治療諸如『虛勞』類的慢性病,又擅於用大劑量的精方治療急危重症。
  處方劑型定用量
  中藥的劑型主要有湯劑、散劑、顆粒劑、袋泡劑、丸劑、膏劑、丹劑,臨床過程中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而處以不同的劑型。在臨床過程中處方劑型決定用量的三大特點:一是湯劑用量最大;二是煮散用量次之;三是丸散(服散)膏丹用量最小。
  現今臨床常用湯劑與丸劑兩種劑型。所謂『湯者,盪也』以其去病最速;『丸者,緩也』乃是緩慢圖之。如【傷寒論】之抵擋湯與抵當丸,兩方藥物組成完全相同,但劑量不同。抵當丸中雖增加了5個桃仁,卻把破血逐瘀的蟲類藥水蛭和虻蟲較抵當湯各減少10個。
  而且,抵當湯的煎服方法爲『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抵當丸的煎服方法乃『搗爲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即服用方法變成了煮丸,即使在兩方劑量完全不變的情況下,抵當丸服用量則約爲抵當湯的四分子一,故抵當丸攻逐瘀血的作用較抵當湯緩和,變成了逐瘀瀉熱的平和之劑。

  【傷寒論】中麻子仁丸、烏梅丸亦屬此類丸藥用量極小的類型。筆者在臨床中常運用丸劑,比如門診糖尿病患者經過一段時間調理,當HbAlc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