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88|回復: 0

[医药临床] 再议四物汤的“核心功效”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3-7-21 21: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来源: 中医药报
  2013年5月30日《中国中医药报》刊登戴美友先生《四物汤核心功效是活血还是补血》一文,文中戴先生列出了诸多论据,最后得出结论“四物汤为补血剂”。但笔者对戴先生的结论存疑,理由如下。
  谈功效要关注剂量的变化
  四物汤最早的出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一书中所记载的药物剂量为四药等分,而《局方》并未在剂量比上有改动,却将其功效由“活血”变成了“补血”,此举令人费解。在笔者接触的教材《方剂学》中,四物汤被归为“补血剂”,但是编者将其剂量定为:熟地12克,当归9克,白芍9克,川芎6克,与前两书中“各药等分”不一样。
  现代中医在临床上运用四物汤时,很少有人遵循“四药等分”之原则。自古有“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之说法,戴先生在其《从仲景处方看药物用量》(《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4月11日)一文中曾有如下论述:
  “桂枝加桂汤与桂枝汤其组成完全相同,只是前方桂枝增加二两,主治奔豚气;后方则主治太阳中风证。桂枝加芍药汤与桂枝汤组成也相同,但倍用芍药,则主治少阴腹满时痛证。半夏泻心汤与甘草泻心汤,二方只是甘草量异,前方主治浊涎阻中而呕逆者;后方主治因误下、胃气虚而痞硬证。另有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桂枝附子汤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抵当丸与抵当汤、桂枝麻黄各半汤与桂枝二麻黄一汤等方,均因其中药量改变而方名主治变异。”可见,戴先生也是重视方药剂量差异的。
  但现代中医临床运用四物汤时,在主治上多取《局方》补血之名,而在剂量上则“顺从”其主治而将熟地、白芍剂量加大,当归、川芎剂量减小,从而改变了方药比,也改变了四物汤原有的味道。不可不察。
  谈功效须探究核心功效
  笔者认为方剂的“核心功效”有其特殊意义。山西名中医王世民老先生对中药颇有研究,曾撰文《试论中药的固有作用、次生作用和配伍作用》,文章大抵将中药按照其基本物质基础所决定的“固有作用”、发挥固有作用时客观延展出的“次生作用”以及药物之间相互配伍产生的“配伍作用”这三个层次将中药的功效加以梳理,以避免众多中药专著中“层峦叠嶂”的描述令后世学习中药者难得其要。同理,笔者所说的“核心功效”大致等同于上述三种作用中的“固有作用”。
  还拿中药为例,当归一味药,其“补血活血”之功效是毋庸置疑的,但在《神农本草经》中则有其“主咳逆上气”的记载。这怎么解释呢?
  《本草汇编》一书中谈到了这个问题:“当归血药,如何治胸中咳逆上气,按当归其味辛散,乃血中气药也,况咳逆上气,有阴虚阳无所附者,故用血药补阴,则血和而气降矣。”除此之外,笔者还可以举其特定情况来加以解释。比如:当患者同时具备咳逆上气和阴血亏虚所致的便秘时,用当归可以起到滋阴养血、润肠通便的作用,大便一通,因肺与大肠相表里,则肺气亦通而咳逆上气自消。
  但这并不是当归的“固有作用”,而是在固有作用发挥的基础上产生的“次生作用”。如此解释,则对当归的认识可达到较为清晰的程度。
  同理,笔者认为四物汤是“以通为补”的方子,“通”是四物汤的固有作用;而“补”则是在“通”的作用发挥时所衍生出来的作用,是次生作用。
  功效推导需合逻辑
  就“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这句话的理解,戴先生的逻辑大前提是“四物汤是补血剂”,小前提是“一味丹参功同四物”,结论则是“丹参为补血药”。而实际上丹参的活血作用是毫无疑问的,活血是丹参的固有作用,而补血则同样是在活血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作用。
  所以正确的逻辑应该是——大前提:丹参为活血药;小前提:一味丹参功同四物,结论:四物汤为活血剂。这里的结论,依然是指四物汤的核心功效而不是衍生出来的作用。
  以上认识难免有不妥之处,望各位同道不吝赐教。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