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67|回覆: 0

[醫藥臨床] 郝學君針灸治療濕疹經驗

[複製鏈接]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3-7-21 21: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來源: 中醫藥報
  郝學君從事中醫針灸臨床工作30餘年,擅長治療中風、面肌痙攣、截癱、偏頭痛、三叉神經痛、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頑固性濕疹等常見病及疑難雜症。筆者有幸師從郝學君,現將其針灸治療濕疹臨床經驗總結如下。
  濕疹是一種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以多形性皮損,對稱分布,易於滲出,自覺瘙癢,反覆發作和慢性化為臨床特徵。本病男女老幼皆可罹患,而以先天稟賦不耐者為多。一般可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三類。
  中醫學稱濕疹為『濕瘡』,但中醫古代文獻並無濕瘡之名,一般依據其發病部位、皮損特點而有不同的名稱,若浸淫遍體,滋水較多者,稱浸淫瘡;以丘疹為主者,稱血風瘡或栗瘡;發於耳部者,稱旋耳瘡;發於乳頭者,稱乳頭風;發於手部者,稱瘸瘡;發於臍部者,稱臍瘡;發於陰囊者,稱腎囊風或繡球風;發於四肢彎曲部者,稱四彎風;發於嬰兒者,稱奶癬或胎症瘡。
  病因病機:該病總因稟賦不耐,風、濕、熱阻於肌膚所致。或因飲食不節,過食辛辣魚腥動風之品,或嗜酒傷及脾胃,脾失健運,致濕熱內生;又外感風濕熱邪,內外合邪,兩相搏結,浸淫肌膚發為本病。或因素體虛弱,脾為濕困,肌膚失養;或因濕熱蘊久,耗傷陰血,化燥生風而致血虛風燥,肌膚甲錯,發為本病。
  分類與診斷
  根據病程和皮損特點,一般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三類。
  急性濕瘡:起病較快,常對稱發生,可發於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亦可泛發於全身,但以面部的前額、眼皮、頰部、耳部、口唇周圍等處多見。初起皮膚潮紅、腫脹、瘙癢,繼而在潮紅、腫脹部位或其周圍的皮膚上,出現丘疹、丘疱疹、水疱。皮損群集或密集成片,形態大小不一,邊界不清。常因搔抓而水疱破裂,形成糜爛、流滋、結痂。自覺瘙癢,輕者微癢,重者劇烈瘙癢呈間隙性或陣發性發作,常在夜間增劇,影響睡眠。皮損廣泛者,可有發熱,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等全身症狀。
  亞急性濕瘡:多由急性濕瘡遷延而來,急性期的紅腫、水疱減輕,流滋減少,但仍有紅斑、丘疹、脫屑。自覺瘙癢,或輕或重,一般無全身不適。
  慢性濕瘡:多由急性、亞急性濕瘡反覆發作而來,也可起病即為慢性濕瘡,其表現為患部皮膚增厚,表面粗糙,皮紋顯著或有苔蘚樣變,觸之較硬,暗紅或紫褐色,常伴有少量抓痕、血痂、鱗屑及色素沉着,間有糜爛、流滋。自覺瘙癢劇烈,尤以夜間、情緒緊張、食辛辣魚腥動風之品時為甚。若發生在掌跖、關節部的易發生皸裂,引起疼痛。病程較長,數月至數年不等,常伴有頭昏乏力、腰酸肢軟等全身症狀。
  火針與體針結合治療
  根據濕疹總因稟賦不耐,風、濕、熱阻於肌膚所致,郝學君採用針灸治療時,多採用火針與體針相結合,對於一般濕疹及頑固性濕疹均有顯著的療效。
  火針療法
  火針療法是將特製的粗針具燒紅後於選定部位或穴位速刺疾出的療法,火針具有激發經氣,振奮陽氣,調節臟腑功能,從而使經絡通達,氣血暢行,因此這種療法在針灸學中又稱『溫通刺法』。火針的優勢病種主要集中在骨科、皮膚科、外科、神經科、婦科等方面。火針的操作方法主要有深而速刺法、淺而點刺法、慢而烙熨法等。
  他採用火針治療濕疹時,主要取膀胱經的背俞穴為主:風門、肺俞、膈腧、脾俞、胃俞等,操作方法選擇『淺而點刺法』。因濕疹常由於風濕、風熱引起,風門穴具有祛風散邪,宣肺固表作用。【類經圖翼】:此穴能瀉一身熱氣,常灸之,永無癰疽瘡疥等患。因肺主皮毛,故取肺俞。脾俞、胃俞具有健脾利濕,和胃益氣作用。
  若屬於慢性濕疹,則因久病入絡,故取膈腧,膈腧為八會穴之『血會』,具有活血和血作用,且『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通過活血和血,有助於祛除風邪。
  療程:每周1次,進行火針治療後,72小時內應避免局部沾水,避免感染。
  體針療法
  體針療法則主要取脾經和胃經穴位為主,如:足三里、三陰交、陰陵泉、中脘、天樞等。其中足三里具有和胃降逆,健脾化痰,補益正氣作用。三陰交具有健脾利濕,滋補肝腎作用,主治濕疹、水腫等。陰陵泉具有健脾利濕,消腫止痛作用。中脘、天樞具有健脾和胃,疏理中焦,升清降濁作用。
  濕疹患者大多有瘙癢症狀,甚則影響睡眠,可以取肩髃、風市、百蟲窩等穴位。肩髃具有疏經通絡、散風清熱功效,主治風熱癮疹。【百症賦】還記載:肩髃陽溪,消癮風之熱極。風市具有疏通經絡,散寒除濕功效,主治遍身搔癢。百蟲窩清熱涼血、散風止癢,主治下部生瘡、風疹、皮膚瘙癢。
  若熱盛者,可取曲池、支溝、血海等。曲池疏經通絡、散風止癢、清熱消腫,主治瘡疥癮疹。【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治雜病歌】記載曲池:遍身風癬癩,針着即時瘳。支溝屬於手少陽三焦經穴位,三焦主通調水道,故支溝有良好的利濕作用,且熱隨濕去,因此,具有清熱利濕功效。血海調經統血,祛風止癢。【內經圖翼】記載血海穴:先補後瀉,又主腎臟風,兩腿瘡癢濕不可當。【勝玉歌】則記載:熱瘡臁內年年發,血海尋來可治之。若體虛者,還可以取氣海、關元穴,培補元氣、益氣溫陽。
  療程:針刺每天1次,每周5~6次,每次留針30分鐘。
  在預防與調攝方面:一是急性者忌用熱水燙洗和肥皂等刺激物洗滌。二是不論急性、慢性,均應避免搔抓,並忌食辛辣、雞鴨、牛羊肉、魚腥海鮮等發物。三是飲食上還應該忌酒,因飲酒易生濕熱,導致濕疹復發或加重。
  典型病例
  柴某,女,32歲。患者5年前進食刺激性食物後開始出現紅斑、丘疹等,在當地醫院就診,確診為濕疹。經治療後,病情緩解。此後,進食刺激性食物,導致濕疹反覆發作。半月前,患者病情復發來院住院治療,經採用靜脈輸液,外用中藥等方法,病情有好轉,欲求針灸治療。
  症見:周身紅斑丘疹、滲出,結痂、瘙癢,以四肢為重,舌體偏胖,苔白,脈細數。
  中醫診斷:濕瘡(脾虛濕盛,濕熱蘊結)。
  治療:健脾利濕,清熱祛風止癢。
  治療:火針取風門、肺俞、膈腧、脾俞、胃俞等穴。體針取中脘、天樞、關元、風市、血海、百蟲窩、陰陵泉、足三里、三陰交、太沖、肩髃、曲池、支溝等穴。嚴重皮疹區進行局部圍刺。針刺3天後,搔癢症狀明顯緩解。治療10天後,皮膚紅斑丘疹已經明顯消退,僅見黑色色素沉着,皮膚已經平整,無突起,瘙癢症狀不明顯。治療2周後,患者病情緩解,遺留局部皮疹色素沉着,出院。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