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38|回覆: 0

[醫藥臨床] 張錫純沖氣論治淺釋

[複製連結]
里人 發表於 2013-7-21 21: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來源: 中醫藥報
  張錫純(1860-1933),字壽甫,近代中醫學家、教育家,著有【醫學衷中參西錄】(以下簡稱【衷中錄】)。他學術上不落前人窠臼,善治疑難危重病證,尤精於調理沖氣。筆者茲就其調理沖氣之論,略抒己見。
  沖氣上逆之說,出於仲景。張錫純經多年臨床體驗,認爲『沖氣上逆之病甚多,而醫者識其病者甚少』。且謂即有識其病者,因未洞悉病因,其治亦不盡合轍。遂撰【沖氣上逆之病因病狀病脈及治法】之文,爲時醫指點迷津。
  沖脈屬奇經八脈之一,乃氣血匯聚之所。張氏據【臨證指南醫案·崩漏】某案語,加以充實。謂『人之血海,其名曰沖,爲氣血匯聚之所,上隸於胃陽明經,下連於腎少陰經。有任脈爲之擔任,督脈爲之督攝,帶脈爲之約束。陽維、陰維、陽蹺、陰蹺爲之擁護,共爲奇經八脈。』男女均有,主生殖發育。
  張氏所論沖氣,除女科『五沖湯』外,其餘多散見於內外中風、喘息、吐衄諸門。究其病因多因虛所致。按『沖脈隸於陽明』之理,大意爲沖氣上沖,胃腑之氣亦失其下行之常,或轉而上逆,見腹脹、噯氣、呃逆諸證。還指出『沖氣上沖之證,固由於腎臟之虛,亦多由肝氣恣橫』。
  觀【衷中錄】『加味麥門冬湯』之跋語:指出少陰腎虛與陽明胃虛,其氣化皆不能下行以收攝鎮安沖氣,則沖氣易於上干。因沖氣爲病涉及多個臟器,其性質有寒熱虛實之殊,故張氏治沖有理沖、安沖、固沖、溫沖諸法。今僅淺論鎮沖、降沖、斂沖者,因沖氣爲病多涉及肝、胃、腎,與唐容川『治陽明即治沖也』、『治肝即是治沖』、『安腎氣即是安沖』之說基本吻合。
  鎮沖
  鎮沖者,鎮肝陽之有餘,以平沖逆之氣。肝屬風木之髒,體陰而用陽,具沖和條達之性,既疏泄無形之氣,又貯藏有形之血,忌抑遏而喜疏泄。然須腎水陰血以濡養,方使剛勁之質爲柔和之體。若肝陰肝血虧損,或腎陰不足,木少濡涵,復加肺氣不降,均可導致沖氣上沖之證。腎主閉藏,亦主翕納,原以統攝下焦氣化使之息息歸根。
  張錫純認爲『沖氣上沖固由於腎臟之虛,亦多因肝氣恣橫。』且因『乙癸同源』,肝陽亢者腎陰必虛。陽亢者,所謂『肝陽吸其腎陰,』從而加重『腎虛不攝,沖氣上沖』之病理。更有素體虛弱,見陰陽兩虛,喘逆迫促,有將脫之勢者,其治亟宜鎮沖。
  如【衷中錄】有參赭鎮氣湯,功能降沖逆之氣,挽將脫之元陽。主治『腎虛不攝,沖氣上沖,致胃氣不降』之證。方中以人參之補,配伍壓力最勝之赭石,且借其下行之力,挽回將脫之元氣,以鎮安奠定之,亦『旋復代赭石湯之義』。復以山茱萸、芡實、山藥等酸澀之品以斂固下元,使沖氣歸宅。(張錫純言)
  若肺氣不降,腎氣不攝,沖氣胃氣又復上逆,『使臟腑之氣化皆上升太過』,致血隨氣逆升,此時亟宜予鎮肝熄風湯。方中重用牛膝折其亢陽,引血下行;合龍骨、牡蠣平肝潛陽,此四者共爲急則治標之法。復佐龜板、白芍、元參、天冬等滋陰補腎以濟之,使陽不亢而肝風自熄。方中龜板、牡蠣、赭石(鐵鏽)天冬、元參等,寓『介類潛陽,重鎮理怯,酸甘化液,厚味滋陰』,治營液重虛,風陽上沖之意。
  肝性剛愎,喜條達而惡抑遏,純用鎮壓,或激發其反動之力,故加茵陳、麥芽、川楝疏泄肝氣,『以將順肝木之氣。』此乃鎮肝潛陽並用,滋陰疏肝兼投,標本齊治之良方,至今仍爲醫界所常用。張氏於【論腦充血可預防】文中,所附之『建瓴湯』,與該方大體相同,可參閱。
  降沖
  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的基本物質之一,且運行不息,即王孟英『夫人氣以成形耳,法天行健,本無一息之停』之說。氣的運動形式甚多,張氏據【內經】『升降出入,無器不有』之旨,認爲升降出入,關係到人之生長壯老己。因而根據該觀點以調氣。氣雖有宗氣、中氣、元氣、大氣多種,張氏獨取沖氣者。因沖爲奇經八脈之一,上隸於陽明胃經。陽明胃氣以息息下行爲順,其所以不下降而上逆嘔吐者,皆由於肝氣沖逆,阻胃之降而然也。胃氣失洚,沖氣上沖,久之兼證歧出,可致嘔吐、呃逆及吐血、衄血等病證,治宜降沖。
  張氏治因胃氣沖氣並而上沖之嘔吐,以『半夏爲降胃安沖之主藥』。且遵【內經】經旨所示,『治吐衄者,原當以降陽明之厥逆爲主,而降陽明胃氣之逆者,莫半夏若也。』如薯蕷半夏粥治胃氣上逆,沖氣上沖,以致嘔吐不止者,以半夏安沖爲主,並輔以山藥。山藥在下『大能補腎斂沖,』則沖氣得養,自安其位。
  陽明胃氣以息息下行爲順,自飛門至魄門,一氣貫通而無窒礙。如因暴怒氣逆或腎虛不攝,皆可使沖氣上干,致胃腑之氣不能息息下行,反逆而上沖。
  張氏謂『欲治此證非重用赭石不能奏效』。且總結赭石治胃氣不降之『特長有六』,大抵取其重墜之力,引胃氣下行,鎮安沖氣,制肝之橫,有益於血,無損於氣。但須軋爲細末生用。
  張錫純用半夏頗多講究,【藥物篇】載:半夏辛溫有毒,惟藥房因其有毒,皆用白礬水煮之,相制太過,毫無辛味,轉多礬味,令人嘔吐。用治痰濕猶可,若以止嘔吐及吐血衄血,殊爲非宜。』用時必令人以溫水淘洗多次,至全無礬味爲止。因多次淘洗藥力大減,又須加重藥量。張氏鑑於『藥房半夏制皆失宜,』自製清半夏備用。謂『無論嘔吐如何之劇,(服之)未有不止者』。
  若因性急暴怒,或腎虛不攝,沖氣逆上,胃受肝膽沖氣排擠,其勢不能下行,反上逆而致嘔噦、呃逆、吐衄諸證,因醫者『不知其病因在胃腑之氣上逆不降』,故久治不愈。其治『當以降胃之品爲主』,而『降胃之最有力者,莫赭石若也』。
  查【衷中錄】治吐衄之寒溫『五降湯』中,除降逆之赭石外,皆用兼能涼血之白芍者,因白芍其性涼多液,善養陰血,退熱除煩,『能收斂上焦浮越之熱』,此論堪稱張氏之特識。
  斂沖
  斂者乃斂澀其耗散之氣,防其滑脫,屬補劑範疇,多用於救脫。蓋脫者,乃陰陽氣血不相維繫之證。張錫純謂『凡人元氣之脫,皆脫在肝』,元氣發源於腎,而腎主閉藏,是元氣與肝腎皆互有聯繫。肝主疏泄,能條暢氣機,張氏認爲元氣賴肝以敷布,腎氣亦賴肝以疏行。如肝虛疏泄太過,能耗散腎氣,泄損元氣,因而出現下焦真陰虧損,以致『腎氣不斂,沖氣上沖』之病患。
  腎主閉藏,亦主翕納,原所以統攝下焦之氣化,使之息息歸根。今因肝虛,元氣外脫,而見往來寒熱,虛汗淋漓,目睛上竄,或喘逆怔忡,氣虛不足以息,胸膈滿悶,脈虛大而弦等『肝膽虛極,而元氣欲脫』及『脾胃真氣外泄』,沖脈逆氣上乾等凶危立見之病機。治宜亟予力挽狂瀾之劑,冀轉危爲安。
  『凡人元氣之脫,皆脫在肝。』對此等證,【衷中錄】中之來復湯與鎮攝湯,皆救『勢危欲脫』之劑。二方可參合使用。方中重用山茱萸『收斂元氣,固澀滑脫』。復以龍、牡斂戢肝氣。且謂『萸肉之性,不獨補肝。凡人身陰陽氣血之將散者,皆能斂之,故救脫之藥,當以萸肉爲第一。』
  【藥物篇】有用萸肉四兩爆火煎服,救喘汗『似無氣以息』之危證。因下元虛塤,沖氣因虛上逆,用人參大補中氣,即以重鎮降逆之赭石合半夏以濟之,使其導之歸元。復以性涼,善泄肝膽鬱熱之白芍,助其斂固沖氣。且白芍甘草合用,爲【傷寒論】『育陰之妙品。合之爲肝腎兩補之劑,益氣斂沖固脫。
  上述三法不能截然劃分,因人之生理、病理多相互連繫,治療上亦當有別,但須詳審病機。如『胃氣不降』之病機,宜辨肝、沖之抑或肝沖並見。又如謂桂枝『能引臟腑之真氣上行,而又善降逆氣』等。總之【衷中錄】調治沖氣之內容極豐富,當於臨床實踐中細心體驗。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