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18|回覆: 0

[醫藥臨床] 『互補對稱』讀【傷寒】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3-7-26 21: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來源: 中醫藥報
  大千世界,陰陽之道,和諧之美,相得益彰。山嶽的偉岸只有與河流的娟秀並存才能構成壯麗的畫卷,男人的剛強只有與女子的柔美共舞才能奏出生命的樂章。受此啟發,筆者發現,『互補對稱美』是世間的普遍規律,若由此來悟中醫,看【傷寒】,則別有一番滋味。【傷寒論】中,有陽證的同時亦必會有與之遙相呼應的某種陰證存在。同理,治法上,予陽法無效時,亦不妨改弦更張用陰法一試,則多有柳暗花明之感。順此思路去看【傷寒】,則很多問題都會豁然而解。
  一部【傷寒論】,首以『太陽病』開篇,與之遙相呼應的,則是『少陰病』篇。胡希恕老獨具慧眼,認為前者屬表陽證,後者屬表陰證,二者從某種程度上共築外感病的陰陽雙峰塔。臨證過程中我們發現,外感病按太陽常法治療不效,而就診者又有類似『少陰病』的屬性表現時,即可用『麻、辛、附子』之類,則效果再也不是纏纏綿綿,反覆難愈,而多是一劑知,二劑已。
  細觀『太陽病』篇,開篇講發熱惡寒,由一個核心症狀『汗出』而引出群方之冠——桂枝湯,又在53條『病常自汗出者……宜桂枝湯』中點出桂枝湯使用的關鍵,可見仲聖之良苦用心。那麼,運用互補對稱思維,倘若遇到『無汗』的情況,又該怎麼辦呢?
  35條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即為此證而設。『無汗』是麻黃湯的核心症狀,『喘』是『無汗』的繼發症狀:無汗表示毛竅緊閉,緊閉則肺氣不得宣,故喘。鬱閉的結果不光會『喘』,還可能郁而化熱導致『煩躁』,從而引出了『大青龍湯』方證。不汗出的同時,若『皮腠間的水液凝澀不散,而出現周身沉重,甚至酸楚,以及兩臂沉重難以抬舉,或手指作腫,其脈不緊而緩的,亦可用大青龍湯發泄其水毒,使從汗出而愈』(劉渡舟語)。於是,我們對39條『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之』的條文便不會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而是會會心一笑了。但是,39條為什麼專言『無少陰證者』而不言其他?由上文分析可知,正因為『少陰』與『太陽』同屬於表證,二者才需要鑑別診斷;此外,『發之』二字,一語道破麻黃類方『無汗』這一潛在的核心症狀。
  概而言之,凡在表者,宜汗而發之。陽熱實證(太陽病)無汗者,用麻黃類方藥;有汗者,用桂枝類方藥;陰寒虛證(少陰病)無汗者,用麻黃附子甘草湯;有汗者,用桂枝加附子湯。
  按這樣的思路去分析【傷寒論】的條文,會覺得越來越有趣味,並且會對更多的問題獲得新的認識。
  比如,【傷寒論】28條『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為什麼要去桂枝呢?我們不妨從桂枝湯的配伍關係去分析。桂枝和芍藥,一陰一陽,足以體現桂枝湯互補對稱的韻味之美。在桂枝湯加減法中,既有去芍藥、去桂枝的情況,也有加芍藥、加桂枝的情況。這種桂、芍加減遙相呼應的用法,也體現了【傷寒論】的互補對稱之美。那麼,28條中『去桂』的背後又有什麼玄機?它的互補對稱之美又體現在哪裡呢?
  仲景治飲,首言『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但若只有通陽而無和陰,則似乎有失偏頗。劉渡舟先生也曾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並形象地描繪了他當時頓悟的場景:『余諦思良久,觸景生情,恍然入悟,真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我追求的苓芍術甘湯,正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啊!此方專為水郁發熱而設,如果沒有苓芍術甘湯與苓桂術甘湯對應,在治療水證時便只有通陽之法,而無和陰之法;就像只有真武湯的扶陽利水,而無豬苓湯的育陰利水一樣,是失之有偏的。』
  概言之:苓桂術甘湯旨在通陽而治胸滿心悸,苓芍術甘湯則和陰利水而治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二者陰陽立意,遙相呼應。
  『水證』和『火證』是【傷寒論】中體現互補對稱美最典型的兩大陣營。劉老將水證分為水癇、水眩、水咳、水逆、水渴、水悸、水痞、水瀉、水秘、水厥、水郁發熱等11種類型,對仲景『水證』的理論與實踐頗有發揮,可謂匠心獨運。
  夫水者,陰邪也,變化多端,浩浩莫御,水之氣寒,病則傷陽犯上,故有上沖之變:如上冒清陽則成眩,上凌於心則為悸,中犯胃氣則成痞,下注腸道則為瀉。故水之所至,其氣必寒,其陽必阻,而病症紛呈。其中,茯桂術甘湯藥是治療水心病(類似於今日之風心病)的典型方劑,是方藥僅四味,配伍精當,大有千軍萬馬之勢,而臨床療效驚人,實為水劑之代表方。
  此外,仲景用大黃、黃連、黃芩等三黃瀉火存陰,以作為治療熱證的代表方劑,而與之遙相呼應用於驅寒回陽以治療寒證的四逆湯,亦由附子、乾薑、甘草等三味藥組成,可謂一寒一熱,陰陽之道也。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如273條『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正治『當溫之,宜四逆輩』(277條),但也不除外『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以及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279條)等脾實的情況。
  又如少陰病篇,粗略一看,似乎每條各自行事,雜亂無章。劉老卻說:『經熟讀深思,反覆研究之後,便覺原著思路清晰,章法宛然,其中陰陽對偶,經髒類比,表里、寒熱、虛實、營衛、氣血互相對照,彼此鑑別,層次分明,條理不紊。』
  再如厥陰病篇,以下利論,亦有寒利與熱利之分:若見下利清谷,手足厥冷者,則為寒,宜四逆湯等溫里止瀉;若因陽復變熱,熱迫於腸,而見下利後重,大便帶膿血,渴欲飲水等,則當與白頭翁湯清熱堅陰治之。
  運用『互補對稱』的思維去欣賞【傷寒論】,目的是更好的理解她,並拓展思路,從而提高臨床療效。
  筆者近日治療幾例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就運用了『互補對稱』的思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從總體上看,潰結陰證偏多,對於純虛無實,而見惡寒、舌淡等,尤其是辨准無『濕邪』留戀的情況,可放膽用四逆湯合真人養臟湯化裁;但若見腹瀉急迫,肛門有灼熱及排便有不盡感,舌苔黃膩者,就當以清化腸道濕熱為主,用葛根芩連湯、白頭翁湯等為主方加減。
  總之,運用『互補對稱』思維去讀【傷寒論】,可使我們在臨證過程中有別有洞天之感,從而取得更好的療效,大家不妨一試。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