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醫藥報 芡實,又名『菱弟』、『水中丹』,江蘇蘇州人俗稱『雞頭米』,為睡蓮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芡的成熟種仁,與蓮藕、茭白、慈菇等同為水生蔬菜。我國南北各地的池沼湖泊多有栽培。宋人葛勝仲嘆:『盤裡明珠芡實香。』
蘇州產芡實歷史悠久。沈朝初【憶江南】詞有詠雞頭一闕曰:『蘇州好,葑水種雞頭,瑩潤每凝珠十斛,柔香偏愛乳盈甌,細剝小庭幽。』可見蘇姑南塘雞頭早就聞名。其果無刺,粒圓,黏糯適口,為珍貴甜食原料。芡實的葉似睡蓮浮在水面上,漿果似球形,內似海綿狀,芡實外殼肉皮堅硬,紫青色,胚乳呈現出白色粉質。剝時要用硬器將外殼砸開,殼內顆顆果實外裹紅色軟殼滾出來,一個殼內往往有幾十顆、上百顆芡實米。其形如蓮心,但小如豌豆,渾圓,堅硬,顏色乳白。
芡實是一種名貴的滋補入藥食品,自古作為較高檔的佐食。中醫認為:芡實性平味澀,入脾、腎二經。有滋養強身、補中益氣、開胃止瀉,固腎養精等功效。【本草綱目】記載:『芡實能止渴益腎,治小便失禁、遺精、白濁、帶下』。【神農本草經】將它列為上品,說芡實可『益精氣,強志,令人耳聰目明,久服輕身不飢,耐老神仙。』宋代大學家蘇東坡到了晚年,仍然身體健壯,面色紅潤,才思敏捷。據他本人在【東坡養身集】中說:他養身之道有一條是吃芡實。每天,他不時地取剛煮熟的芡實一粒,放入口中,緩緩含嚼,直至滿口津液,再鼓漱幾遍,徐徐咽下。每天用這種方法吃芡實10~30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持不懈。
芡實的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樹脂、核黃素及鈣、磷、鐵等營養物質,而且很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特別是夏季人體脾胃功能衰退,進入秋涼後尚末恢復,及時進補芡實,不僅補充營養素,而且能健脾益胃。凡體質虛弱以及平時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可在秋涼之後適當地吃些芡實仁來補養身體。這對於強身健體,祛病延年是大有裨益的。(江蘇周龍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