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16|回覆: 0

專家:文物修復不能返老還童但可延年益壽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3-10-28 19: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現代快報
2013102811551503.jpg

新石器時期的陶器

 
  走遍南博,我們會被展館裏那一件件或光彩照人、或古樸滄桑的珍品所吸引,但這些讓人流連忘返的珍品,很多是從深埋在地下的考古現場發掘出來的,有的還可能曾被浸泡在水裏。這些文物,最終如何變成我們看到的一件件寶貝?中間要經過怎樣一系列的處理過程?文保專家為您揭秘文物如何從幕後走向前台。
  現代快報記者 戎丹妍 文 現代快報見習記者 邱稚真 攝
  有機物文物
  特性:接觸空氣後幾分鐘內就面目全非
  對於文物保護者來說,一件件剛出土的文物猶如需要看護的孩子,冷了要給它們加衣,熱了要給它們降溫,如果生病了還要給它們治病。
  南京博物院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徐飛說,從考古發現的文物(另一部分文物是通過代代相傳的)被發掘的那一刻開始,文物的保護和修復工作就開始了,而且不同器材的文物保護的方式也都不同。
  其中最令文物保護者頭疼的就是有機物文物,比如絹類、紙類、木器類,這些文物如果常年被埋在地下,就容易發生碳化(在隔絕空氣下熱分解為碳和其他產物),內部的結構發生變化,纖維組織斷裂。因為地底下環境相對穩定,所以外觀看上去還沒發生變化,但一旦接觸到不同的環境,有點風吹草動,就會導致整個骨架鬆散,從而變色變形,幾分鐘內就會面目全非。
  良方:木器類文物『出水』後要保持濕潤
  不過隨着技術的發展,現如今也有一些辦法可以對付,比如木器類文物,這種文物如果常年浸泡在水裏,那麼在出土的過程中,就要讓它始終保持這樣一個濕潤度,研究員會先用一塊濕潤的海綿把文物包裹起來,千萬不能直接拿出水面,否則只要在空氣中幾分鐘,木器就會迅速收縮變形,本來一米粗的木桶一下就可能會『瘦身』到50厘米,而且樣子也會完全改變。研究員在經過精心包裝後將文物帶回實驗室,然後對它進行脫水。
  而脫水不是說立刻拿出來烘乾,而是進行一個長期的水分置換,就是把本來滲透進木頭裏的水分用一種叫聚乙二醇的物質置換出來。聚乙二醇是一種在水中可以溶解,在空氣中又變成固體的物質,所以通過它滲入木頭,就能把水分流失的空間填滿,當它填滿所有水分佔據的空間,就能讓木器接觸空氣,裏面的聚乙二醇就能凝固成固體,這樣就會保持木器原來的樣子,不會收縮變形。脫水後再對文物進行更細緻的修復和保護。最後封護,使得文物不再那麼容易被水分或有害物質腐蝕。封護的物質也很高科技,肉眼看不見,但卻是任何小分子都難以入侵。
  難題:剛挖掘出來色彩鮮麗,顏色留不住幾分鐘
  但是,有機類文物有個難以攻克的難題,就是顏料問題。很多出土的文物在剛挖掘出來時色彩是非常鮮麗的,但過了幾分鐘就消失了,這是因為顏料跟油漆不同,大部分礦物顏料不能在物體表面形成保護膜,顯微鏡下看是有一個個孔洞的,水分容易滲透,所以塗有顏料的文物,顏色很難保存。
  而如果是塗有油漆的木漆器,那顏色基本還能還原,因為油漆能夠防水,能在物體表面形成保護膜,水分子難以入侵,因此保護起來相對容易。但如果表面出現了裂紋或破損,那就又得小心了,因為水分子會從這些脆弱的地方入侵。那麼保護過程中又要經過脫水等一系列複雜的過程。
  無機物文物
  青銅器:先治『青銅病』,再上一層保護膜
  相對於有機物文物,無機物文物能相對穩定地保存下來,比如青銅器、陶器、瓷器、金銀器等,但這不意味着文物保護和修復的工作就簡單。
  徐飛是青銅器保護和修複方面的專家,他介紹說,青銅器也有一個疑難雜症,那就是『青銅病』。青銅器因為長期埋藏在地下,容易受到潮濕的環境影響而腐蝕,特別是埋藏在靠海區域的青銅器,海邊含有豐富的氯離子,氯離子會和空氣中的水分和氧氣形成鹽酸,從而對青銅器起到加速腐蝕的作用,如果不加以處理,很快就會在青銅器上腐蝕出一個個孔洞。
  所以當青銅器出土後,首先要對它的表面進行處理,一般是用蒸餾水對裏面的有害物質進行置換,然後進行乾燥處理,再把青銅器放進一個特殊的膠袋,封上後進行抽氣,使其與外界完全隔離,最後打包好帶回實驗室。
  帶回來後,要開始去鏽(指有害鏽,青銅器本身的綠色鏽要保留,這些也是它體現價值的地方),需要焊接的地方要焊接,要矯形的地方要矯形,要補缺的地方要補缺;然後是做鏽,使得外觀顏色看起來要和原來的協調;最後還要進行封護,就是在外表塗上一層看不出來的保護膜,使其不再受到腐蝕。因為像青銅器、鐵器類的文物,都容易產生再腐蝕,『我們不能使這些文物返老還童,但可以讓它們延年益壽。』徐飛說道。
  陶器:一個陶罐碎成二十多片,拼形要用十天
  徐飛說,在本次展覽中,他們對其中近500件文物進行了修復,這些文物原來是放在庫房裏保存着的,但為了讓參觀者瀏覽更多的展品,他們在2個多月的時間內緊張地修復出來,包括300多件陶器、150件瓷器和幾十件青銅器。
  其中修復最困難的還是陶器,因為很多陶器都是不完整的,碎成幾十片了,要修復這樣的陶器,必須花很多工夫在拼形上。徐飛說,他記得有一件陶罐,修之前已經碎成了二十多片,修復人員花了十天時間才修完。
  其實陶器和瓷器在保護上基本不用太多操心,它們不會發生生鏽、褪色等這些問題,最擔心的就是破損,一旦破成好多片,就難以修復了。而有些陶器上還有凹凸的花紋,如果破碎了,還要核對花紋,缺損的地方還要翻模製作,特別麻煩。所以,當你在展櫃中看見一件件藝術精品時,不要忘了在這背後付出了很多心血的文物保護和修復工作者。
  跟蹤保護:對展櫃裏的文物實時監控
  完成了修復,文物的保護工作就到此結束了嗎?
  不是,當它們端坐在展櫃裏時,還需要繼續對它們進行跟蹤保護。徐飛說,這次展覽,南博引進了一套國外先進設備,就是文物保存環境監測信息系統。因為文物即使在自然環境中也會發生蛻變,而這套系統就能實時監測文物保存環境的變化,並通過無線通信技術將監測參數傳輸到檢測中心,以達到及時預警的目的。比如對文物保護影響較大的一些環境參數,如室內大氣溫度、濕度、光照、紫外線、二氧化碳濃度、二氧化硫濃度及大氣有機揮發物總量等都要進行檢測,通過實時監測和預警,第一時間提醒相關人員採取必要的保護和調節措施。
  而保護這些文物的展櫃也有特殊設計,具有良好的密閉性,溫度、污染物濃度和燈光等都達到文物保護的要求。
  經過重重把關,這些寶貝才能熠熠生輝地展示在大家面前。
  安保
  設置了四道
  人眼看不到的防護網
  在一些電影場景中,常常出現偷盜分子用各種高科技偷盜,最終偷盜了文物,這樣的情況現實中可能發生嗎?南博又是如何對文物進行安全保護的?
  據南博保衛部主任李貴州介紹,這次南博的安全防範系統是目前國內博物館界功能最先進、集成化程度最高、最具智能化的,是嚴格按照一級風險防範的要求進行設計和施工的,並經過公安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專家組的論證和審批。
  系統包括防入侵報警系統、視頻監控系統、聲音覆核系統、門禁系統、巡更系統、微劑量 X射線安全檢查系統、通訊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等子系統,並且整合在一個大型軟件平台上運行,實現計算機集成管理。
  至於電影裏出現的偷盜文物情節,比如擋住攝像頭進入作案現場,又如【偷天陷阱】中,嘉芙蓮・澤塔瓊斯飾演的女主角穿着緊身衣穿過了紅外線報警網在現實中有可能嗎?對此李貴州回答,基本不可能實現。首先,這次監控的攝像頭是不能遮擋的,一旦被遮擋,就會立刻報警,所以在此也提醒一下參觀者注意,不要隨意去觸碰這些攝像頭。
  而這次的防入侵報警系統按照縱深防護的設計思想,從最外圍的圍牆開始到建築物外牆,再到展廳內部空間,直至陳列文物的展櫃都設置了不同類型的報警探測器,構成了由外到內總共4道肉眼看不見的虛擬防線。即使偷盜者越過重重關卡接觸到了文物,在文物的周圍還有一層人眼看不到的防護網,只要你的手伸到了這個區域,那就會被感應並立刻報警。
  另外,這次展柜上用的玻璃都是防彈級別的,普通人用拳頭砸或捶,玻璃都毫髮無損。

        來源:現代快報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