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693|回覆: 0

[醫藥臨床] 淺談【內經】三焦說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延章 發表於 2015-7-2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筆者讀【內經】關於三焦的論述頗多,大致歸納可分為3個方面的概念,簡述如下。

    從臟腑範圍論三焦

    【素問•靈蘭秘典論】云:『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靈樞•本輸】亦云:『三焦者,中瀆之腑也,水道出焉,屬於膀胱,是孤之腑也。』前者把三焦作為人體臟腑十二官之一;後者把三焦列屬為人體六腑中的一腑。

    【素問•五藏別論】作了證實:『夫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名曰傳化之腑。』可以肯定,三焦是人體六腑中的一腑。

    從氣化功能識三焦

    【靈樞•營衛生會】說:『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上焦主宣發佈散水谷精氣,如同霧露一樣。【靈樞•決氣】所謂:『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通過論氣,描述了上焦的氣化功能。

    【靈樞•平人絕谷論】又說:『上焦泄氣,出其精微。』【靈樞•癰疽】也說:『上焦出氣,以溫分肉。』這些描述,具體闡明了『上焦如霧』的氣化功能。

    中焦主受納腐熟水谷,化生精微,如漚漬化物一樣。【靈樞•決氣】所謂:『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這裏借血的化生,描述了中焦的氣化功能。這些描述,反映了【內經】作者對『中焦如漚』的一致認識。

    下焦主排泄水液和糟粕,如同溝渠水道。【靈樞•平人絕谷論】指出:『下焦下溉諸腸』,與【靈樞•營衛生會】所述『水谷者,常並居於胃中,成糟粕而俱下於大腸……滲而俱下,濟泌別汁(即分清別濁),循下焦而滲入膀胱焉』的說法是一致的,都體現了『下焦如瀆』的氣化功能。

    由此歸納起來,三焦功能有二:一有總司人體氣化的作用,所以【難經•三十八難】說,三焦『主持諸氣』,【六十六難】又說:『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於五臟六腑。』二為人體水液運行之通道,所以【靈蘭秘典論】稱其為『決瀆之官,水道出焉』。【難經•三十一難】也說:『三焦者,水谷之道路。』

    以人體部位分三焦

    【靈樞•營衛生會】指出:『上焦出於胃上口,並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後」當作「下」)』;『下焦者,別迴腸,注於膀胱。』它把人體上、中、下三個部位劃分為三焦,即胃脘以上的胸中部位為上焦,繫心肺所居;胃脘部至臍腹以上的部位為中焦,系脾胃所居;諸腸及膀胱所處的腹部為下焦,為肝腎之所歸。

    對此,【醫學正傳】作了明確的概述:『三焦者,指腔子而言,包含着腸胃之總司也。胸中肓膜之上曰上焦;肓膜之下、臍之上曰中焦;臍之下曰下焦。總名曰三焦。』後世溫病學家吳鞠通根據【內經】三焦部位劃分的概念,又創立了三焦辨證。他從辨證的角度,以三焦部位為依據,將溫病劃分為3個不同的病變部位和3個淺深不同的病變階段。

    其中上焦病變在肺與心包;中焦病變在脾胃;下焦病變在肝腎。這就更加明確了以部位概臟腑而認識三焦的思想方法。

    但是,自【內經】以來,歷代醫家對三焦多有爭議,如以【難經】為代表,認為三焦『有名而無形』。而以宋代陳無擇、清代唐容川為代表,則認為三焦『有脂膜如掌大』,『即人身之膈膜』等等。其實筆者認為,據【內經】所述,則是『三焦者,確有一腑,蓋居臟腑之外,軀殼之內,包羅諸髒,一腔之大腑也(【類經】)』。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