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578|回覆: 0

[中醫理論] 淺談伏羲文明對中醫藥理論構建的影響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延章 發表於 2015-10-1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在遠古先民創立的陰陽太極圖、河圖、洛書的基礎上,形成了陰陽五行學說;以『天地人三才』爲一體的易思想,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象思維,是中醫思維的源頭與核心,深深影響著中國傳統醫藥學理論的構建,中醫學中的藏象、脈象、證象、藥象等理論都與象思維密切相關。

【伏羲溯源】

    伏羲是『肇啟人類文明』的『人文之元』。伏羲『一畫開天』,始成八卦,深刻地影響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形成和走向,把人類從洪荒時代推進到了一個文明的新紀元。他測影繪製的陰陽太極圖,反映了兩體運動(地球、太陽)以及地球與太陽互相作用的自然關係;他結網罟、教佃漁,發展畜牧養殖和農業種植,創造了人類物質文明;他造書契、制嫁娶、設官職、制樂器、定曆法等,創造人類精神文明;他嘗百藥、制九針,發明醫藥,開啟醫學之先河。伏羲『仰觀俯察』以『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齊一』的浩大境界,追求『天人合一』,首創了以『天地人』三才構建之道爲核心的獨具東方特色的『象思維』,不僅爲【周易】及其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礎,而且深刻地影響著中醫藥理論的構建,是中醫學思維方法的核心。所以,伏羲被尊爲三皇之首,成爲海內外華夏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

【伏羲陰陽太極(八卦)圖與中醫陰陽學說】

    伏羲創立陰陽太極圖的文獻記載及考古發掘依據 伏羲畫卦之說最早始見於【易·繫辭下傳】:『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察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漢代【易緯·干鑿度】載:『孔子曰:方上古之時,人民無別,群物無殊,未有衣食器用之利。於是伏羲乃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中觀萬物之宜,始作八卦……』【史記·太史公自序】也說:『伏犧(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史記·日者列傳】云:『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伏羲畫卦被歷史文獻廣泛記載,成爲西漢之後學者的共識。

    考古發掘證明,甘肅省天水市大地灣遺址距今約7800~4900年間,在曲腹彩陶盆等多件陶器上,甚至F372房基遺址,發現了繪有兩螺旋形線條互抱互纏,類似陰陽合抱太極圖的圖案。天水市清水縣永清鎮出土的一件畫有雙龍古太極圖的彩陶壺(現藏於瑞典遠東博物館),尤其珍貴,壺上兩組螺旋形線條上下互抱,中間繪有兩相對的魚眼與現代流傳的太極圖案極其相似,經碳14測定,結合其他手段校正,斷定其時代在6500年前。【文物】2007年第三期刊登張志華、梁長海、張體鴿先生合寫的文章【淮陽平糧台龍山文化城址發現刻符陶紡輪】云:『2006年5月,淮陽縣委縣政府配合舉辦太昊陵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啟動儀式暨中華伏羲文化論壇,前往平糧台考察,在古遺址東北處的斷崖下,採集到一件半圓形黑衣陶紡輪』。此紡輪直徑4.7、孔徑0.5、厚1.1厘米。其上一面有陰刻符號,經清華大學李學勤教授辨識,認爲框線中的符號可以理解爲八卦中的(離卦),並認爲在平糧台發現與八卦有關的文字,確是一個重大發現,因爲當地是畫卦的伏羲的都城太皞之墟。這件黑衣陶紡輪應爲龍山文化器物。也就意味著在4500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經發明了八卦,爲中華文化大廈奠定了基礎。

    伏羲太極圖所表達的陰陽意境 人類早期的思維是關於自然的思維,思維科學的發展則是伴隨著人類的成長逐漸發展的。從邏輯思維和現代科學思維的角度講,原始先民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不發達,思維的內容主要來源於日常生活,並大量藉助於日常生活的具體形象建立概念,建構其理論體系。思維的水平決定了原始先民不可能超越現實存在而創造發明,類比思維是早期人類思維的重要形式。陰陽觀念在遠古的史前時代能夠產生,正是類比思維的結果。『原始陰陽』思想是在原始社會產生的。中國早期先民在其採集狩獵的生活中,『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觀人類生之於男女,動物生之於雌雄,萬物生之於天地,於是便產生了兩性生物的意識,萬物的產生都是同類相異兩性力量的親合所生,並由此而出現了原始社會普遍存在的生殖崇拜,這就是『原始的陰陽觀』。

    伏羲易思想是中醫陰陽學說及天人合一整體觀的濫觴 陰陽觀是伏羲易思想的核心,是古人認識自然界事物運動變化規律的基礎,伏羲陰陽太極圖是中華文明與文化的源頭。中醫學與中國傳統文化是一脈相承的,因此,中醫學完全體現了中國古人特有的、不同於西方的思維方式,其陰陽學說及其理論的產生肇啟於伏羲陰陽觀。【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黃帝內經】關於陰陽的概念是對天地、萬物運動變化規律的認識,與伏羲仰觀俯察,一畫開天,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的陰陽觀也是一脈相承的,共同體現了對自然和人類自身的認識基礎。【易·繫辭下】關於伏羲『仰則觀象於天,俯則察法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確定的易思想,把人類自身置於天地之間,人與自然處於不可分離的狀態,所有的『卦象』也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因此便有『三級』(三才)之道而成卦。這種中國所特有的『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由此而確定了中國哲學的基本走向。中醫學正是以『天人合一』的哲學觀爲基礎,以此作爲自己的認識論、方法論和價值觀,來建構中醫理論體系並指導中醫臨床,並由此而奠定了中醫學的整體觀。如【素問·咳論】云:『人與天地相參。』【靈樞·逆順肥瘦】云:『聖人之爲道者,上合於天,下合於地,中合於人事。』以及【黃帝內經】中關於『法天則地』『和於陰陽』『順四時而適寒溫』等相關養生和治療原則,是『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在中醫學的體現。

【河圖、洛書與中醫五行學說】

    河圖洛書的產生 現代史學家通常把中國古文化的早期稱爲河洛文化,意指以黃河和洛河流域爲中心發展的文明文化,而河洛文化的本源則來自河圖與洛書。河圖、洛書不僅是中國古文化的起點,而且是中國古代的哲學觀念、思維方法和思維模式產生的源頭,同時還是古人對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界感性認識的歸納與總結,更是中醫五行學說的源頭。

    河圖與洛書之說最早見於【尚書·顧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其後【管子·小匡】中有『昔人之受者,龍龜假,河出圖,洛出書,地出乘黃。』【論語·子罕】中有『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易·繫辭上傳】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但未說明出自何時,聖人爲誰。唐初孔穎達及近代易學家尚秉和先生皆曾引【禮緯·含文嘉】所載:『伏羲德合上下,天應以鳥獸文章;地應以河圖洛書,乃則以作【易】。』因而認爲河圖洛書皆出自伏羲時代。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河圖與洛書皆由宋初道士陳摶傳出,並由朱熹刊載於所撰【周易本義】卷首。

    1977年在安徽省阜陽市雙古堆西漢汝陰侯墓中出土了一件太乙九宮盤,在小圓盤上刻有一對九、三對七、二對八、四對六、五居中的圖形,與陳摶傳出的『洛書』完全一致。盤外所刻的八節名稱『冬至、立夏……立冬』正是伏羲先天太極圖中陰陽消長變化的八個交接點。

淺談伏羲文明對中醫藥理論構建的影響

淺談伏羲文明對中醫藥理論構建的影響

    河圖反映了五行生成與五行相生 【尚書·洪範】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可見五行之說早於商代。宋初道士陳摶認爲五行產生於河圖。古人對河圖衍生五行的文字表述是:『一變生水、六化成之;二化生火、七變成之;三變生木、八化成之;四化生金、九變成之;五變生土、十化成之』。『陽以變生,陰以化合,陰陽交合,萬物成焉』。可見【尚書·洪範】記載的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個數字與河圖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的五個數字是相吻合的。

    河圖不僅描述了五行的生成,而且反映了五行間的相生關係。河圖按順時針方向旋轉即爲五行相生,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淺談伏羲文明對中醫藥理論構建的影響

淺談伏羲文明對中醫藥理論構建的影響

    洛書反映了五行相剋 河圖按『天道左旋』即順時旋轉,反映的是五行相生。洛書按『地道右旋』即逆時針方向旋轉,反映的是五行相剋。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白虎通義·五行】中說:『五行所以相害者,天地之性。眾勝寡,故水勝火也。精勝堅,故火勝金。剛勝柔,故金勝木。專勝散,故木勝土。實勝虛,故土勝水也』。五行相剋是古人對自然界及日常生活世界的感性認識與以象類物的經驗總結,雖然其中存有較多的聯想成分,但明顯具有事物本質特徵的關聯,既有豐富的想像力,又有較強的邏輯性,且始終緊扣著事物間內在的本質聯繫。

【伏羲象思維對中醫藥基礎理論形成的影響】

    伏羲及其後代,包括襲著伏羲名號的遠古先民創立的陰陽太極圖、河圖與洛書不僅是中華文明與文化的起點,而且是中國哲學與思維的源頭;他建構了中國古人所特有的、不同於西方的認知與思維方法。這些思維方法包括象數思維、整體思維、直覺思維、變易思維等。其中象思維是獨具特色的思維方法,它不僅具有人類早期思維的特徵,而且更多的具有人類思維的共性特徵。

    【周易·繫辭上傳】言:『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又云:『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象』首先是指客觀事物表現於外的現象、形象;它既有感性成分,又有理性成分。根據『象』的不同抽象程度,大致可把象及其思維分爲形象思維、抽象思維、意象思維三個層次。而且這三個層次緊密聯繫,逐層遞進,在本質上是相通的。象構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母胎』,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其他特性都是由這個象的性質所決定。中醫學中的藏象、脈象、舌象、證象、診法、藥象等無不與象思維密切相關;晉皇甫謐【帝王世紀】云:『伏羲畫卦,所以六氣、六腑、五藏、五行、陰陽、四時、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百病之理,得以有類,乃嘗百草而制九針,以拯天枉焉。』因此,象思維也是中醫思維的核心,是中醫藥理論形成的源頭,貫穿於中醫理論形成的始終。

    臟腑之象 臟腑之象即藏象,是關於人體臟腑功能的學說。是在『天人合一』整體觀的指導下,僅僅粗略地界定了五臟六腑的實體屬性,運用形象思維、比象思維,把主要精力放在臟腑功能及其互相關係的觀察和研究上,通過現之於外的象來把握藏之於內的髒,即『執其功見其形』『視其外應,以知內臟』(【靈樞·本髒】)。【素問·六節藏象論】對肝的描述:『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其味酸,其色蒼,此爲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東方色青,入通於肝,開竅於目……其應四時,上爲歲星,是以春氣在頭也,其音角,其數八……』。由此可看出,這裡的肝已經不是解剖學中具有一定形態結構之肝,而是一系列相關人體生命活動的象,通過比類方法,即『從其類序』(【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將人體五臟功能系統與天的方位、季節、氣候……在地的五穀、五味、五畜相匹配,通過五中實體的相互滋生、制約之象來類推各臟腑的特徵及其功能聯繫。在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腎水五大功能系統的時空合一基礎上構建了中醫藏象學說,從而更好地把握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疾病的關係。

    診法之象 中醫對疾病的診斷主要是運用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之法,通過對人體的神態、氣息、聲音、主訴、舌象、脈象及生活習慣、環境等表象、形象多維度地揣測內臟生理和病理信息,以經絡爲信息通道對這些信息進行互校『合參』,從而獲取具有一定時空性的整體、綜合的象,即『證象』。如【黃帝內經·素問】言:『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審清濁而知部分;視喘息,聽聲音,而知所苦;觀權衡規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觀浮沉滑澀,而知病所生。以治無過,以診則不失矣。』

    在四診中,最經典的莫過於望診與脈診了。望診是醫者長期以來對人體外在表現的領悟,即對象的慧然頓悟。如【靈樞·五色】曰:『沉濁爲內、浮澤爲外、黃赤爲風、青黑爲痛、白爲寒……五色各見其部,察其浮沉,必知淺深;察其澤夭,以觀成敗。』

    中藥藥性之象 中藥的四氣即溫、熱、寒、涼,五味即苦、酸、甘、辛、咸。中藥來源於天然植物、動物、礦物,皆具有生生之氣,這種生生之氣與人的生生之氣一樣秉受於自然,感天地之氣而成。伏羲『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將人置身於天地之間,達到『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的目的。這種觀察方法啟發了遠古先民對動物藥(『鳥獸』)、礦物藥(『地之宜』)、植物藥(『諸物』)的認識,隱喻著伏羲『味百藥』的原創過程。四氣五味中的每一項本意都是遠古先民對溫度和味道的感覺。但如何把對藥物的直覺體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階段,中國古人在對藥性認識的演繹過程中,以象爲媒介,藉助象思維,抽象於天之四時、地之五行之象,完成一個認識過程,從而在演繹理論中得出一個中國式的完整的綜合的藥象,此即藥類法象……風升生、熱浮長、濕成化、燥降收、寒收藏五象。此象爲氣運之象、自然之象。劉完素【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云:『其寒熱溫涼者,生乎天,酸苦辛咸甘淡六味者成乎地。』【湯液本草·用藥法象】亦云:『溫涼寒熱,四氣是也,皆象於天。溫、熱者,天之陽也;涼、寒者,天之陰也。此乃天之陰陽也。』取四時屬性之象,歸納中藥所具有的屬性,成爲中藥的性象。味與氣是相對而言的,【黃帝內經】已把味的理論同陰陽、五行理論、天人合一觀、經絡藏象等理論結合起來。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所論述的『木生酸、火生苦、土生甘、金生辛、水生咸』;以及『酸生肝、苦生心、甘生脾、辛生肺、咸生腎』等理論,將五味、五行、五臟互相聯繫,說明五味的性象。再如『諸花獨升』,取藥花爲上升之意,『諸子獨降』,取子爲下沉之意。茯苓皮、姜皮、大腹皮治皮之水腫;續斷、骨碎補療筋骨損傷;伸筋草舒筋通絡;桂心溫心氣,蓮子心清心火等皆因其形態、生長趨勢、生長環境的物態之象而推斷其功效的本原,是比象思維中『以類相從,同氣相求』的『天人共通』規律的完美體現。

    以伏羲爲代表的遠古先民,一畫開天,所創立的陰陽太極八卦圖、河圖、洛書,肇啟人類文明之元,是中華傳統文化之源、科學之源、哲學之源、思維之源;他仰觀俯察、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構建的『天地人三才』爲一體的天人合一的易思想,深深影響著中醫藥理論的方方面面。其陰陽太極圖所表達的事物對立統一規律的思想,是中醫陰陽學說的源頭。而河圖、洛書所表達的天地萬物生成、相生、相剋的五運思想,是中醫五行學說的源頭。『有以見天下之頤,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所確立的象思維,是中醫學思維的源頭。中醫學以象爲媒介、以象爲工具,未從解剖分析入手分析人體的結構、成分,而是以極其簡單的解剖爲基礎,構造出了以功能及其相互關係爲內容的藏象學說;同時運用形象思維、比象思維、意象思維,在『天人合一』整體觀念的指導下,構建起了中醫六淫學說、四診理論、藥性學說等。中醫辨病辨證論治的實質就是觀象、別象、類象的過程。伏羲天人合一的易思想以及象思維,不僅指導著中醫藥理論體系的形成與構建,而且對中醫藥理論的創新與發展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