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028|回復: 0

[医药临床] 《临证指南医案》:湿热治肺·叶案解读(七)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3-1 18: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温热论》中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温病条辨》中说:“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叶天士在伤寒辨治体系“首犯太阳”的思维框架中,注意到并明确提出温病“首先犯肺”,并付诸临床证治中,这在中医学发展史上是一大创举。三焦同病,如为内伤杂病,治疗往往从中焦入手;如为外感温病,治疗往往从上焦着眼;如为外感伤寒,治疗往往从少阳或厥阴入手。

    【叶案】:

    范 伏暑阻其气分,烦渴,咳呕喘急,二便不爽。宜治上焦。

    杏仁 石膏 炒半夏 黑栀皮 厚朴 竹茹

    又 痰多咳呕,是暑郁在上。医家乱投沉降,所以无效。

    石膏 杏仁 炒半夏 郁金 香豉 黑山栀

    解读:

    伏暑,《温病条辨》中说:“长夏受暑,过夏而发者,名曰伏暑。”并进一步解释说:“盖气虚不能传送暑邪外出,必待秋凉,金气相搏而后出也。金气本所以退烦暑,金欲退之,而暑无所藏,故伏暑病发也。”

    伏暑阻其气分,实则暑湿热内阻,气化不利。《温病条辨》中也明言:“伏暑、暑湿、湿温,证本一源。”同是“暑兼湿热”。

    烦渴,咳呕喘急,二便不爽,上、中、下三焦症状俱见。倘缓慢起病,为内伤杂病,治疗当从脾与胃、肺与大肠着眼,无非祛邪复正,恢复脾升胃降,恢复肺气宣降、腑气下行。其中,中焦脾胃的升降尤为重要。

    本案为与季节明显相关的外感病,暑病。案中未言舌苔,以理相推,舌苔当腻。

    外感暑病,病机为湿热内阻,气化不利,三焦受累,治疗该如何着手?叶氏从上焦入手,从治肺入手,“宜治上焦”。

    三焦症见,三焦受累,而着眼于治疗上焦,有如提纲挈领,纲举而目张。

    《温热论》中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温病条辨》中说:“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叶天士在伤寒辨治体系“首犯太阳”的思维框架中,注意到并明确提出温病“首先犯肺”,并付诸临床证治中,这在中医学发展史上是一大创举。吴鞠通构建外感温病学说体系,从手太阴始,可谓真正明白叶氏者。

    三焦同病,如为内伤杂病,治疗往往从中焦入手;如为外感温病,治疗往往从上焦着眼;如为外感伤寒,治疗往往从少阳或厥阴入手。

    本案用方,用杏仁宣降肺气,石膏清解暑热,当为主药。伍炒半夏、厚朴温化痰湿,半夏降肺胃气机,厚朴降胃肠腑气。栀子清利三焦湿热,用栀皮取其轻清走上。竹茹清化上、中焦痰热。六药合用,三焦同治而重点在于治肺。

    湿热为病,疗程往往较长,不比伤寒可以一汗而解。二诊诸症俱在,从处方变更来看,去厚朴、竹茹,加郁金、香豉,似乎“二便不爽”当有好转,而见症以上、中焦为主,栀子豉汤宽胸利膈除烦热。再次强调暑郁在上,不宜乱投沉降。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