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20|回覆: 0

[詩詞研究] 郁賢皓35年了,我與【李太白全集校注】

[複製連結]
無端 發表於 2016-5-6 2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郁賢皓:35年了,我與【李太白全集校注】

20160506_006

20160506_006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李白學會名譽會長 郁賢皓

20160506_007

20160506_007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就將李白研究作爲自己的研究課題之一。當時我反思解放後的李白研究,多局限於詩歌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分析,對李白的生平事跡和交遊缺乏認真深入的稽考,未能做到知人論世,因此對作品的理解多流於主觀臆測,破綻百出。於是我決定從考證李白生平事跡及其交遊入手,以期逐步解決李白研究中長期存在的疑點和難點。從1978年1月起我在全國各雜誌刊物上發表了十多篇考證李白生平事跡和交遊、作品辨偽的文章,1982年結集成【李白叢考】一書,由陝西人民出版社作爲【唐代文學研究叢書】的第一種出版。此書出版後,得到學術界許多前輩和朋友們的讚揚和鼓勵。特別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審朱金城先生,早在1978年看到我發表的文章後,就邀請我到他家中作客暢敘,從此我們成爲莫逆之交。當時上海古籍出版社由何滿子先生負責編纂一套【中國古典文學名家選集】,朱金城先生向何滿子先生推薦由我撰寫【李白選集】,於是我用了三年時間,於1986年完成了這本二十世紀規模最大的李白作品選本,收詩三百二十多首,約占李白全部詩歌的三分之一;收文十八篇,占李白全部文章的四分之一。李白詩文的精華在此書中大體齊備,其中的交遊、編年及對作品的理解都採用自己的考證成果,如將【江夏別宋之悌】詩繫於開元二十二年,指出宋之悌乃宋若思之父;將【澤畔吟序】繫於乾元元年,指出序中『崔公』即崔成甫。考明李白有兩次入長安,在長安寫的詩篇分別爲兩個時期的作品;李白奉詔入京供奉翰林乃玉真公主推薦,非吳筠所薦等等。注釋則運用自己學到的一些訓詁學知識,所以敝帚自珍,自認爲此書有創造性見解,與前人之作不同。此書曾獲第二屆中國古籍優秀圖書獎。也就是說,如今出版的【李太白全集校注】,其中三分之一的作品在1986年以前已奠定了基礎。【李白選集】1987年發排,當時上海繁體字排印廠只有中華印刷廠一家,而此廠正接受【辭海】繁體字版的排印,【李白選集】在該廠整整躺了三年,後來還是王運熙先生幫忙,請他的弟子——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一編輯室主任從中華印刷廠取回,放到常熟新成立的一家印刷廠排印,到1990年才正式出版。後來,我又應台灣三民書局邀請編寫【李杜詩選】、鳳凰出版社邀約編選【歷代名家精選集】中的【李白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又要求我重新修訂出版了【李白選集】,其中更換篇目又注釋評箋了一些詩文。所以這部【全集校注】是陸續編寫而成的,前後時間有35年之久。

本來我沒有校注李白全集的打算。因爲上世紀末二十年,已出版了三種李白全集注本。一是瞿蛻園、朱金城先生的【李白集校注】,二是安旗先生主編的【李白全集編年注釋】,三是詹鍈先生主編的【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加上鄙人的【李白選集】,上世紀的李白研究成果大部分都已被吸收,竊以爲不必再搞一種李白全集校注。但進入本世紀以來,許多友人和弟子勸我應該將我的研究成果全部展示出來,必須出版一種表達自己完整見解的全集校注。後來我也考慮到:瞿、朱兩先生的【李白集校注】1980年出版,實際上是在文革前已完稿,朱先生的【校補記】中又吸收了七十年代的研究成果,包括鄙人1978、1979兩年的成果,但沒有來得及吸收八十年代及其以後的成果。安旗先生主編的【編年注釋】有許多發明,但李白詩文的編年其實非常困難,有許多作品只能見仁見智,有些詩勉強編年,沒有切實根據。詹先生主編的【校注匯釋集評】吸收的成果最豐富,號稱集大成之作。但因出於眾人之手,難免體例不一。於是我決定用自己的見解獨立完成一部全集校注。

首先,李白全集所收詩文力求都是真正的李白作品,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藏日本靜嘉堂文庫)爲今存最早刻本,收詩文最多,故本書以它爲底本。編排次序亦從之。但宋本中也有偽作,如【長干行】其二乃張潮所作,【去婦詞】爲顧況詩,【謁老君廟】爲唐玄宗詩,【觀放白鷹】其二乃高適詩,【送賀監歸四明應制】乃晚唐人擬作,【比干碑】乃李翰之作,【留別賈舍人至二首】內容與李白、賈至的行蹤時間不符,可斷定爲偽作等等。這些詩文,經前賢和今人考辨已考明非李白之作而誤入李集者,本書一律刪卻,列入最後的【宋本集內存目詩文】。凡唐宋後總集、類書、方志等典籍中有署名李白的詩文而實非李白所作者,本書最後專列【宋本集外存目詩文】,予以辨正,以避免將來再有人誤輯入李白集。宋蜀本未收的集外詩文可確認爲李白所作者,則輯入本書【宋本集外詩文】;如不能確定是否爲李白所作者,則亦輯入而加以說明。如【菩薩蠻】【憶秦娥】兩首詞,宋本未收,今明、清翻刻咸淳本收錄,蕭本收錄而列入卷末,已表標懷疑。今人爭論紛紜,故暫保留。

宋本中還有一些重出詩。本書只收一首,另一首刪卻,在所收的一首中說明。凡兩首皆在不同的組詩內,則兩存之,在兩詩中互作說明。如一在組詩內,一爲另題,則保存組詩內一首,另題一首刪去,在保存的組詩內一首中說明。

本書在大部分詩文的最後加有按語,敘說筆者對這首詩文的理解,供讀者參考。

本書中詩歌部分的校記,是我和尹楚兵博士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整理【全唐五代詩·李白卷】時合作完成的。按當時體例,一律不加書名號和引號,傅校【文苑英華】簡稱『英華』,中華書局影印本簡稱『明刊英華』。敦煌寫本【唐人選唐詩】簡稱『伯二五六七』。今移於本書,體例照舊。

李白詩歌研究中最難的是編年。有確實根據可以正確編年的大約有一半左右,許多詩歌無法編年,有的只能大概推測其寫作年代。我們只能等待今後有地下文物出土來加以考證。如李白有【贈何七判官昌浩】【涇溪南藍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築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兩首詩,詩中的何判官昌浩是誰,過去不知道,所以我在【李白選集】中收錄【贈何七判官昌浩】詩列入『不編年詩』。而安旗先生將比詩編入天寶十載,認爲何昌浩爲幽州節度使幕中判官,其實沒有根據。現在何昌浩墓誌已出土,證知其官止於鄧州司戶參軍,安史之亂後,入宣歙採訪使宋若斯(思)幕,永泰二年卒,年五十二。我們知道李白在至德二載曾因參加永王李璘幕而被捕入獄,由宋若思營救出獄併入宋若思幕,可知李白與何昌浩爲宋若思幕府中同僚。此詩當爲至德二載所作。本書即據【何昌浩墓誌】進行注釋和編年,成爲有確實根據的編年詩。而另一首【涇溪南藍山下寄何判官昌浩】則當爲上元二年李白重遊宣州涇縣時所作,時何昌浩當仍在宣歙觀察使幕,只是幕主已非宋若思。類似這樣的李白交遊的墓誌出土,就能解決一些李白作品的正確編年,我們期待著這類墓誌出土得越多越好,將來根據這些墓誌可能會編出更加完善的李白集的校注本。

本書有幸被列入『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以及2010—2020年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項目,並獲得全國高校古委會和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又蒙時任中華書局總編輯徐俊先生的青睞,應允在中華書局出版,並已列入該局的重點出版規劃。只因鄙人年事已高,多種疾病頻發,不得不經常擱筆,拖延時日。在多位友人和弟子幫助下,終於在2014年6月基本完稿。又蒙鳳凰出版社姜小青社長兼總編輯的關懷,有幸在鳳凰出版社出版。在出版過程中,得地理之便,責任編輯不厭其煩,經常登門處理編輯中的各種問題,交流暢達,不斷提高質量,出版社打造精品,謹在此表示深切謝忱。

(本文系作者在【李太白全集校注】新書發布暨學術座談上的發言。標題爲編者所擬)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