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復興面臨明志時刻 4月25日,82歲的中國京劇藝術家梅葆玖病逝。提及京劇,中國人首先會想起梅蘭芳,梅葆玖正是梅蘭芳幼子。傳承梅派衣缽,盡展梅家風華。梅葆玖不僅延續了梅氏唱腔的神韻,也作為中國京劇的靈魂人物之一,致力於讓傳統藝術在現代社會重生。他的離世,令諸多華人戲迷格外惋惜。 他既傳承又革新,不僅堅守經典,也超越經典。【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穆桂英掛帥】……這些經典曲目讓京劇愛好者過足了癮。為了讓京劇和時代、和年輕人更近,他錄製了交響樂伴奏版的【貴妃醉酒】,令公眾更新了對京劇的印象。用新媒體技術『復活』梅蘭芳、將京劇【嫦娥奔月】做成動畫短片,都在他的京劇復興議程裏。 他收徒授藝,因材施教,帶出了一批響噹噹的梨園新秀。為了不讓藝術斷層,他在全國範圍內遴選好苗子,收了李勝素、董圓圓、張晶、張馨月、田慧、譚娜、胡文閣等40多位弟子,言傳身教,精心培養。這些弟子延續了梅派藝術的精髓,也逐步成為中國京劇界的重要力量。 他發起京劇海外巡演,並把國粹藝術帶給世界。2014年是梅蘭芳誕辰120周年、中美建交35周年,梅葆玖帶隊重新走訪其父80多年前的巡演之路,奉上10部梅派經典劇目共60場。在美國林肯中心及甘迺迪藝術中心,觀眾們領略東方藝術的美,京劇贏得了世界的掌聲。 梅葆玖的一生,是以復興京劇藝術為信仰的一生。有輿論擔心,傳人遠去,是否意味着京劇的式微之路在加速?靈魂人物雖然凋落,但縱觀其一世所為,後世當從中窺得京劇復興的核心觀念,在傳承中不斷革新,探索讓京劇從小眾走向大眾的方法。 其實,京劇在這幾年裏的公眾關注度是在攀升的:一是2010年京劇申遺成功,讓中國人重新審視這項傳統文化的魅力;二是在『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外國人對京劇文化的迷戀,反過來也助推了中國國內對京劇的興趣;三是一些流行音樂借鑑傳統劇藝元素來提升內涵,也引導了更多人去欣賞傳統劇藝的美;四是整個京劇共同體自身在革新方面的努力,讓京劇擺脫厚重古板的枷鎖,以更清新多元的面目走近公眾,尤其是年輕人。 不論是梅葆玖『超越經典』的探索,還是去總結年輕人愛上京劇的理由,都表明:一項藝術要有生命力,就必須從高高的『國粹』寶座上走下來,擴大受眾基礎,更好地對接市場,對接受眾的口味。走出深閨,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為此,一要增加公眾接觸京劇的機會,如各種展覽講座、京劇進小學課堂,從小培養孩子對傳統藝術的審美,『京劇的魅力就在於,你要麼不認識它,認識它就會喜歡它』。二要更新公眾對京劇的陳舊認知,通過讓京劇與時尚元素、新媒體技術、寫實生活題材的有機融合,在保留本體的基礎上大膽創新,讓年輕人知道,聽戲並非是一種老派的生活方式、舊時代的審美和晦澀的藝術語言,而是另一種生活情趣和生命享受。三要開發開拓文創衍生品,擴大京劇文化傳播,像京劇動漫鼠標墊、京劇臉譜藝術品等,都很受老中青各代的歡迎。 梅葆玖辭世引發海內外對京劇復興話題的聚焦,再現了社會對京劇式微的焦慮,也是京劇共同體凝聚心力、完成他的遺願的一個明志時刻。 (摘自美國【僑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