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59|回覆: 0

『四大名硯』的說法是誤區 歷史上根本沒有?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6-17 16: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編者按:作為我國古代文房四寶之一,硯台既是實用之器,又有深厚的文化內涵。不論是收藏界、鑑賞界、硯雕界,還是學術界,都盛行『四大名硯』之說,且往往因何為『四大名硯』而論爭不已。本文作者結合多年收藏經驗與文獻考證指出,『四大名硯』的說法,似乎在歷史上已經形成,但事實上,古代對各種硯台或名硯的排序與品評固然常見,卻根本沒有『四大名硯』之說;硯台以材質、形制論皆多種多樣,即便同一種硯石,其品質也有差異。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名品,不同人士心目中也有不同的名品,一定要爭短長,一定要說『四大名硯』,難免會進入誤區。

硯台既是實用之器,又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值得進行深入研究。不論是收藏界、鑑賞界、硯雕界,還是學術界,都盛行『四大名硯』之說。如著名硯雕家、硯史學者劉演良稱:『自唐以來,我國出現了端、歙、洮、紅絲四大名硯。以後,澄泥代替了紅絲……』(【名硯的鑑別和欣賞】,文物出版社2008年版,第1頁)。又如台灣歷史學者嵇若昕認為:『宋代是雕硯工藝史上的輝煌時代,此時端、歙、紅絲、洮河四種石硯為當時四大名硯,後因紅絲石停采不出,遂把陶質的澄泥硯補入,仍為宋代四大名硯』(【雙溪文物隨筆】,台北故宮博物院2011年版,第94頁)。更有甚者,為了論述所謂的『四大名硯』在歷史上早有成說,而誤讀史料,如安慶豐說:『我國「四大名硯」之說究竟又起源於何時?目前公認的看法是出自北宋蘇易簡的【硯譜】,其曰:「硯有四十餘品,以青州紅絲石為第一,端州斧柯山石為第二,歙州龍尾石為第三,甘肅洮河石為第四」。』(【中國名硯·洮硯】,湖南美術出版社2010年版,第7~8頁)事實上,蘇易簡【硯譜】根本就沒有『甘肅洮河石為第四』之語。

綜合各家所論,其說『四大名硯』在歷史上的形成,有唐代說、宋代說、明代說三種。其說『四大名硯』的硯種和排列順序大致有紅絲硯、端硯、歙硯、澄泥硯和端硯、歙硯、洮河硯、澄泥硯二種。其說紅絲硯在宋代以後退出『四大名硯』後,則又有洮河硯補入說和澄泥硯補入說二種。

也有對『四大名硯』說淵源存疑,但仍承認有『四大名硯』者,如傅紹祥【中國名硯·紅絲硯】稱:『實際上,「四大名硯」之說,其淵源難以考證。……筆者貿然推斷,可能是唐人因對當朝前後相繼出現的歙硯、端硯、紅絲硯、洮河硯喜愛而自然而然成習慣之說,遂流傳於後世』。吳笠谷【名硯辨】稱:『「四大名硯」稱法的始作俑者,一時難考』,但又認為『客觀而論,「四大名硯」之因緣際會不同,影響各有消長,但皆屬硯史上公認的著名硯種,排名前四也屬實至名歸』。

當然,也有不談所謂『四大名硯』,比較客觀地敘說硯史者,如民國年間趙汝珍所撰【古董辨疑·古硯辨】稱:『書史所載之硯石,不下百餘種……惟硯之可貴,除本體外,尚有因作工之佳者,刻面之妙者,或名人所遺者,或掌故所關者,原因甚多』。又如廣陵書社為再版【閱微草堂硯譜】【歸雲樓硯譜】等寫的出版說明稱:『隋唐以後,由於造墨技術的發展,對硯質要求高,相繼發現名硯石,並有了端硯、歙硯、紅絲硯、洮河石硯、澄泥硯等名硯』。

從總體上看,『四大名硯』的說法,似乎在歷史上已經形成,但事實上,歷史上根本就沒有『四大名硯』之說。各種所謂的『四大名硯』說法純屬子虛烏有。檢索歷史文獻,我們發現,歷史上對各種硯台或名硯的排序與品評大致有如下幾種情況。

第一,相關硯史、硯譜從總體上對硯台進行論說,在論述中有先後的排序,但並非名硯的排名。

北宋米芾所撰【硯史】是現存最早的專門化的硯史著作,【四庫全書總目】稱,該書『備列晉硯、唐硯,以迄宋代形制之不同,中記諸硯,自玉硯至蔡州白硯,凡二十六種。而於端、歙二石,辨之尤詳』。書中所記25種硯台、硯石(實際上只有25種,青州青石硯重複二次論述,未加辨別),其論述依次為玉硯、葛仙公岩石、華嚴尼寺岩石、端硯、歙硯……『自謂皆曾目擊經用者,非此則不錄。其用意殊為矜慎』。可見其既不是當時所有的硯石品種,也沒有名硯排名的意旨。

南宋高似孫所撰【硯箋】第一卷記述端硯,第二卷記述歙硯,第三卷記述其他各硯65種。他對端硯、歙硯各用一卷的篇幅記述,說明了對此二種硯台的重視,其他則看不出對某種硯台的特別鍾愛或已經形成了排名。

乾隆年間官方編纂的【西清硯譜】,凡二十五卷,『其序先以陶之屬,上自漢瓦,下逮明制,凡六卷。次為石之屬,則自晉王廞璧水硯,以至國朝朱彝尊井田硯,凡十五卷。共為硯二百』。分析【西清硯譜】的文本,我們注意到:其卷一至卷六的『陶之屬』,分別記述漢未央宮東閣瓦硯、漢未央宮北溫室殿瓦硯、八棱澄泥硯等,並沒有將『澄泥硯』放在特別重要的地位。卷七至卷二十一的『石之屬』,是對石質硯台的著錄。其中,卷七至卷十五分別按歷史年代記述,卷十六至卷二十一是無法判明紀年而按石種記錄,這種按石種的記錄,或許能夠體味出編纂者對名硯的排序。最先著錄的48方硯台均為端硯,接下來記述的是紅絲硯、龍尾石硯、歙溪石硯、洮河石硯、雘村石硯。但這也只能看出一種傾向,同樣不存在『四大名硯』的排序。

第二,相關論述曾對歷史上某一個時期的名硯有過排名,但並非所謂的『四大名硯』。

最早論述名硯的是柳公權,【舊唐書·柳公權傳】稱:『(公權)常評硯,以青州石末為第一,研墨易冷,絳州黑硯次之』。宋代以後,有關評論漸多。宋人羅願【新安志】巻10【敘雜說·研】稱:『蘇易簡【文房四譜】中載研四十餘品,以青州紅絲石第一,端州斧柯山第二,龍尾石第三,余皆在中下。』(按:現存蘇易簡【文房四譜】沒有這樣的記載,當有脫文)如是,共列出了紅絲硯、端硯、龍尾硯(歙硯)三種。【新安志】引蔡君謨【文房四譜】稱,端硯、歙硯之外,『余不足道也』。如是,則只有端硯、歙硯兩種名硯。

【文獻通考】卷229【經籍考】稱:『宋朝唐詢撰硯之故事及其優劣,以紅絲石為第一,端石次之。』如是,列出了紅絲硯、端硯兩種名硯。又引唐詢【硯錄】云:『自紅絲石以下,可為硯者共十五品,而石之品十有一:青州紅絲石一,端州斧柯石二,歙州婺源石三,歸州大沱石四,淄州金雀山石五,淄州青金石六,萬州懸金崖石七,戎瀘試金石八,青州紫金石九,吉州永福縣石十,登州駝基(砣磯)島石十一』。可視為對十一種石質名硯進行了排名。

明人髙濂【遵生八箋】卷15【論研】認為:『古人以端硯為首,端溪有新舊坑之分。……歙石出龍尾溪者,其石堅勁發墨,故前人多用之。以金星為貴,石理微粗。……洮河綠石,色綠微藍,其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出陝西,河深甚難得也……』在髙濂看來,最好的是端硯、歙硯、洮河硯,即便如此,在論述洮河硯之前,他仍談了湖廣沅州石硯和黎溪石硯,其他排名更為混亂,或者說沒有明確的排名。明人曹昭【格古要論】卷中【古硯論】依次論及端硯、歙硯、萬州金星石硯、洮河硯、銅雀台瓦硯、未央宮瓦硯六種名硯。明人豐坊【書訣】(該書只有一卷,【四庫全書】提要稱,『【書訣】一卷,不着撰人姓氏』,認為是『嘉靖間鄞人豐坊所作』)則把石質名硯分為『神品』『妙品』二種:『石硯神品,曰葛仙翁岩石,出唐州方城縣,溫州華嚴石……妙品者,曰端溪中岩舊坑紫石,龍尾雁湖眉石、金絲羅紋石……』與一般人的評價又不相同。

清人倪濤【六藝之一錄】卷308【歷代書論·硯譜】首先論青州紅絲石,其次論端州石,其三論歙州婺源縣龍尾石,其後依次論述淄州淄川縣金雀山石、青金石等等。在倪濤看來,主要的名硯是紅絲硯、端硯和歙硯。高鳳翰的看法大致相同,其【硯史】『摹本第三十七』稱:『青州紅絲石硯,舊入硯譜,列上品,當在端、歙之右。』清人吳景旭【歷代詩話】卷50【庚集中】稱:『青州紅絲石一,洮河石二,端溪石三,歙州石四,雘邨(村)石五,皆石也。有玉,有金,有磁,有漆,其類不一。』如是,則可視為排出了紅絲硯、洮河硯、端硯、歙硯、雘村硯五種名硯。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不管是何種排名法,或二種,或三種,或五種,或六種,或十餘種,恰恰沒有四大名硯的排法。

第三,即便是名硯,不同時期,不同人士的品評也存在差異。

如青州石末硯,柳公權評為第一,歐陽修則指出,虢州澄泥硯才是唐人認為的第一名硯,而『青州、濰州石末硯,皆瓦硯也。其善發墨,非石硯之比,然稍粗者損筆鋒』(【文忠集】卷72,【外集二十二·硯譜】)。又如青州紫金石硯,米芾的評價最高,他『老年方得琅琊紫金石』,認為『人間第一品也,端、歙皆出其下』(【寶晉英光集】卷8,【雜著】)。同為宋人,對此一種意見大致贊同,另一種意見反對。大致贊同者曾慥說:『青州紫金石,狀類端州西坑石,發墨過之』(【類說】卷59,【文房四譜·硯譜】)。髙似孫說:『紫金出臨朐,色紫,潤澤,發墨如端歙,姿殊下』(【硯箋】卷3,【諸品硯】)。反對者胡仔說:『青州紫金石,文理粗,亦不發墨』(【漁隱叢話後集】卷29,【東坡四】)。歐陽修說:『青州紫金石,文理粗,亦不發墨,惟京東人用之』(【文忠集】卷72,【外集二十二·硯譜】)。乾隆【西清硯譜】卷23【附錄】則認為紫金石硯大致和端硯、歙硯差不多:『考宋髙似孫【硯箋】稱,紫金石岀臨朐,色紫潤澤,發墨如端、歙……當由端、歙既盛行,採取者少,故甚少流傳耳。是硯質理既佳,琢制亦精,堪備硯林一格』。

一度被稱為名硯第一的紅絲硯,也曾被許多名家否定。米芾對紅絲硯最不看好,他在【硯史·用品】中認為,『紅絲石作器甚佳』,但作為硯台,『大抵色白而紋紅者,慢發墨,亦漬墨,不可洗,必磨治之。……慢者經暍則色損,凍則裂,干則不可磨墨,浸經日,方可用,一用又可滌,非品之善』。歐陽修認為,紅絲硯製作精美,可為案頭陳設的佳品,『若謂勝端石,則恐過論』(【文忠集】巻148,【書簡五】)。蔡襄的看法與歐陽修大致相同:『唐彥猷作紅絲石硯,自第為天下第一,黜端岩而下之,論者深愛端岩,莫肯從其說。』(【端明集】卷34,【雜著】)同為宋人的胡仔綜合各家所說:『余今折衷此三說,東坡之說與彥猷合,而永叔之說太過。余嘗見此石,亦潤澤而不枯燥,但堅滑不甚發墨……』(【漁隱叢話後集】卷29,【東坡四】)

至於端、歙二硯,有人認為歙硯居上,端硯次之。如歐陽修說:『端石出端溪,色理瑩潤,本以子石為上。……端石非獨重於流俗,官司歲以為貢,亦在他硯上。然十無一二發墨者,但充玩好而已。歙石出於龍尾溪,其石堅勁,大扺多發墨,故前世多用之,以金星為貴。……端溪以北岩為上,龍尾以深溪為上,較其優劣,龍尾遠出端溪上』(【文忠集】卷72,【外集二十二·硯譜】)。有人認為端硯居上,歙硯次之。如明代著名學者方以智認為,『今以端石為上』,『自今論之,(與紅絲硯相比),細潤發墨,總不如端,而歙次之』(【通雅】卷32,【器用】)。

事實上,硯台以材質論,有石硯、陶硯、澄泥硯、紫砂硯、瓷硯、瓦硯、磚硯、玉硯、水晶硯、木硯、金屬硯等多種。以硯之形制論,有足支形、幾何形、仿生形、隨意形等多種。以名硯論,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名品,不同人士的心目中也有不同的名品。同為一種硯石,因為坑口的不同、地質層面的不同、開採時代的不同,其品質也有差異。一定要爭短長,一定要說『四大名硯』,難免要進入誤區。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