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51|回復: 0

[國學灌水] 半日闲谭总有『凉友』送清风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發表於 2016-7-27 11: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半日闲谭:总有『凉友』送清风

天气入伏,正是烈日炎炎的时节。这个时候,自然是躲在空调房里最为舒适惬意。『甜』外思『苦』,难免生出『没有空调的时候人是怎么过的』这样的感慨来。其实没有空调,还有一位节能环保的『夏日之友』,至今日依然兢兢业业地在不少人手中服役,它就是——扇子。

扇子,其名似乎有点通俗,宋人有云:『净君扫浮尘,凉友招清风。』凉友,恰是古人赠予扇子的美名。古人日用器物多矣,何以梳子未得名『发小』,杯子未得名『水友』,却偏偏给扇子一个如此亲切的拟人化称呼?对『救人于酷暑』的感恩或许是原因之一,但扇子超越器物之用而承载的文化含义,也应是重要的理由。

说到扇子,人们先想到的大概是今日街头巷尾最常见的折扇,但有据可查的历史中最早出现的,很可能是『羽扇』,也就是大家心目中常与『纶巾』相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那个『羽扇』。拜〖三国演义〗所赐,羽扇成为了谋略和智慧的化身,也进一步证明了至少在三国时期,羽扇就已不罕见,算来少说也有两千年的历史。其取材天然,扇出的风也徐然绵软,颇有些天人合一的仙气,堪称扇子家族中的老大哥。

若说羽扇是『雄姿英发』的大哥,那么扇子家族的另一位成员——团扇,则更像是娇柔美丽的小妹。团扇的结构其实和羽扇颇为相似,只是把羽扇的羽毛扇骨换成了木质、竹质,将羽毛的扇面替换成了纸质、绸缎等,因此少了几分自然天成的洒脱,多了几分人工细作的精致。因其精美,多成为达官贵人、仕女贵妇手中的把玩之物,古人与团扇相关的诗句,也往往沾染了一些『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贵气和脂粉气,而班婕妤的〖怨歌行〗,则将团扇中的阴柔哀怨写绝了:『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哀婉之处,令人读之动容。

另外,还有因〖西游记〗家喻户晓的芭蕉扇、充满市井风情的蒲扇等。但到今天,最普遍最多见的,还是要数之前提到的折扇。

折扇出现的时间,有说源于南北朝,有说源于唐代,有说源于明代,说法不一,但其出现晚于羽扇团扇等不具备折叠功能的扇子,应是不争的事实。而折扇的设计,也仿佛天外来物一般无迹可寻。折扇取消了传统扇子的扇柄,并将传统的固定扇骨、扇面开创性地改作可折叠的设计,将宽敞大气的扇面收为精巧狭长的『一段』,开合间颇有『虚实相生』的妙趣,而开启时的扇形弧面与收起时的狭长立方,又有些『天圆地方』的禅意。作为一项延续数百年乃至上千年而依旧屹立不倒的设计,堪称绝妙。

用今天的话讲,折扇的出现使得扇子的『可玩性』更上了一个台阶。首先,和精致小巧的团扇相比,折扇堪称『精致大气』,不仅女性可用,男性也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执扇在手,不仅不会显得『娘』,而且更显风雅潇洒;不同材质的扇骨扇面可以产生非常丰富的搭配,可以紫檀贡缎,亦可竹木粗绢,可以雕花镂空,亦可『大懒不工』,丰俭由人,足以彰显个性;而展开后平整的扇面,可以题词,可以作画,成为文人挥洒才华的绝好舞台。扇面一节一节打开的形式,亦天然地适合题写古诗词;扇面的扇形,作为作画的画布也有其独到之处,以至于后来扇面诗文及扇面画,成为一种独立的书画艺术形式,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浑然一体。

文人墨客钟爱玩物的折扇,也慢慢化身成文人符号的一部分。一把折扇,衣袂翩翩,构成了今人对古代『风流才子』的想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戏说乾隆〗〖楚留香〗在国内电视上热播,一场场精彩帅气的『扇子戏』倾倒了无数男女,也在街头巷尾掀起了一股模仿热潮。学着郑少秋的样子执一把折扇在手,『哗』的一声打开,『嗒』的一声合上,大概是不少人当初人前背后操练过的标准动作。而为此甩裂扇面、弄断扇骨,为了『潇洒』竟亦在所不惜。

扇面书画也是折扇乐趣中极重要的一部分,前些年唐伯虎的〖江亭谈古图扇面〗曾在拍卖会上拍出千万天价,这是藏界风云,与我等百姓无关,市购日用所见最多的扇面,乃是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另有一篇名曰〖莫生气〗的打油诗,也令人印象颇深。『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云云,至今还朗朗上口。近些年『无厘头』之风盛行,曾见一扇面上题五个大字:『还是空调好』,诙谐戏谑,令人莞尔。扇面的趣味有古今之分,材质与工艺亦有贵贱之别,但无论如何,扇出的凉风却是一样的清爽。正如其雅号,『凉友』与『良友』的共性,便是待人不分高低贵贱一视同仁,召之即来,扇之有风,所到之处,天下同此凉热,身清爽,心安宁。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