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旋踵〗相关人物
李膺(110年—169年),字元礼,东汉时期名士、官员。太尉李修之孙、赵国相李益之子。
〖死不旋踵〗涵义
旋踵:旋转足跟,即后退。比喻不畏艰险,坚决向前。亦比喻极短时间内即死去。
〖死不旋踵〗出处
〖战国策·中山策〗:“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死不旋踵〗辨析
〖死不旋踵〗读音:sǐ bù xuán zhǒng
〖死不旋踵〗近义词:勇往直前
〖死不旋踵〗反义词:贪生怕死
〖死不旋踵〗用法:紧缩式;作宾语、状语
〖死不旋踵〗造句
1、这些都是志愿者,为助阁下试炼,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2、他的小团体纪律严明,徒弟对待大帮主的指令,可以做得到“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3、老秦人闻战则喜,血脉里流传的是死不旋踵血战到底之精神。
4、他为正义奔走天下,赴汤蹈火,死不旋踵。
5、草民身怀报国决心,但若用的上草民之处,早民必定身批此甲上阵,死不旋踵。
6、长剑与弯刀铿锵飞舞,长矛与投枪呼啸飞掠,只见铁汉碰击,死不旋踵。
7、神州大地墨者绝迹,赴汤蹈火死不旋踵的墨家教义成为绝响。
8、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死不旋踵〗成语典故:
东汉桓帝的时候,司隶校尉李膺反对宦官专权,大学生们赞他为”天下模楷李之礼(李膺的字)”。当时,野王县令是张朔。张朔依仗深受汉桓帝信用的宦官、他哥哥张让的权势,横行霸道,贪婪残暴杀害怀孕妇女,受他欺凌的老百姓只好忍气吞声。李膺到京都上任没有几天,就有人向他告发了张朔的严重罪行。李膺立即派公人去野王逮捕他归案。张朔听到这个消息后,知道李膺为官严厉,连夜逃到京都他哥哥的家里藏匿起来。公人虽然没有逮住张朔,但探听到他已逃至张让家里,便向李膺作了票报。李膺不畏强暴,亲自率领一批人,前往张让家里搜捕张朔。但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发现他的踪迹。李膺命令再彻底搜查一次。
最后,终于击破有夹道的墙壁,把张朔从里面抓了出来。平时神气活现的张让,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李膺把自己的弟弟逮走,李膺怕张让会搞什么花样,把张朔关进监狱后,抓紧时间审讯。张朔在人证物证面前无法抵赖,只得一一招供。”李鹰见罪证确凿,论律该死,立即将他斩首。张让得知张朔被处决,马上到一向宠幸自己的桓帝那里去诉冤。桓帝非常生气,下沼命李膺上殿亲自讯问这件事。李膺跪拜后,桓帝立即责问他道:“你身为朝廷官员,为何不先请求就诛杀张朔?”李膺理直气壮地回答道:“从前,晋文公就在天子身边逮住卫成公,并将他押送到周的京城去,〖春秋〗肯定了他这种做法。〖礼记〗上说,贵族犯了罪,按礼的规定虽说可以恕罪,但主管的官员也可以不这样做,孔丘在鲁国当掌握刑狱的司寇,上任七天就杀了犯乱政之罪的少正卯。今天臣到任已有十天,只担心办事不力而获罪,却没有想到犯的竟是办事大急太快的罪。好,臣已经知道自己的罪责。但即使把臣杀了,臣也不会旋转脚跟后退。不过请求陛下再留我五天,让我杀尽大奸大恶,然后罢了官下油锅,这才是我所希望的!”
桓帝听了,回过头来对张让说:“你弟弟是罪有应得,司隶校尉有什么罪过呢?”就这样,李膺没有受到皇帝的惩罚。从此,他名声大振,宫中大小宦官都吓得缩头缩脑,连大气也不敢出,甚至也不走出宫门。桓帝对这种现象很奇怪,问这是怎么回事,宦官们一边叩头一边说:“我们是害怕李校尉!”
〖死不旋踵〗成语接龙:
死不旋踵→踵武相接→接踵而来→来去分明→明明赫赫→赫赫有名→名列前茅→茅茨土阶→阶前万里→里谈巷议→议论纷纷→纷至踏来→来迎去送→送眼流眉→眉睫之祸→祸起萧墙→墙花路草→草长莺飞→飞升腾实→实繁有徒→徒费唇舌→舌端月旦→旦旦而伐→伐异党同→同归殊途→途穷日暮→暮景桑榆→榆次之辱→辱国丧师→师道尊严→严刑峻法→法出一门→门到户说→说黑道白→白首为郎→郎才女貌→貌合行离→离经畔道→道存目击→击壤鼓腹→腹中兵甲→甲冠天下→下笔如神→神抶电击→击毂摩肩→肩摩袂接→接连不断→断发纹身→身远心近→近乡情怯→怯声怯气→气愤填膺→膺箓受图→图穷匕见→见风使船→船坚炮利→利令智昏→昏头打脑→脑满肠肥→肥马轻裘→裘马轻肥→肥遁鸣高→高垒深沟→沟满壕平→平白无故→故甚其词→词穷理尽→尽入彀中→中立不倚→倚草附木→木人石心→心悦诚服→服低做小→小隙沉舟→舟中敌国→国仇家恨→恨如头醋→醋海翻波→波流茅靡→靡所底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