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旋踵】相關人物
李膺(110年—169年),字元禮,東漢時期名士、官員。太尉李修之孫、趙國相李益之子。
【死不旋踵】涵義
旋踵:旋轉足跟,即後退。比喻不畏艱險,堅決向前。亦比喻極短時間內即死去。
【死不旋踵】出處
【戰國策·中山策】:“當此之時,秦中士卒,以軍中為家,將帥為父母,不約而親,不謀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死不旋踵】辨析
【死不旋踵】讀音:sǐ bù xuán zhǒng
【死不旋踵】近義詞:勇往直前
【死不旋踵】反義詞:貪生怕死
【死不旋踵】用法:緊縮式;作賓語、狀語
【死不旋踵】造句
1、這些都是志願者,為助閣下試煉,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2、他的小團體紀律嚴明,徒弟對待大幫主的指令,可以做得到“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3、老秦人聞戰則喜,血脈裏流傳的是死不旋踵血戰到底之精神。
4、他為正義奔走天下,赴湯蹈火,死不旋踵。
5、草民身懷報國決心,但若用的上草民之處,早民必定身批此甲上陣,死不旋踵。
6、長劍與彎刀鏗鏘飛舞,長矛與投槍呼嘯飛掠,只見鐵漢碰擊,死不旋踵。
7、神州大地墨者絕跡,赴湯蹈火死不旋踵的墨家教義成為絕響。
8、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死不旋踵】成語典故:
東漢桓帝的時候,司隸校尉李膺反對宦官專權,大學生們贊他為”天下模楷李之禮(李膺的字)”。當時,野王縣令是張朔。張朔依仗深受漢桓帝信用的宦官、他哥哥張讓的權勢,橫行霸道,貪婪殘暴殺害懷孕婦女,受他欺凌的老百姓只好忍氣吞聲。李膺到京都上任沒有幾天,就有人向他告發了張朔的嚴重罪行。李膺立即派公人去野王逮捕他歸案。張朔聽到這個消息後,知道李膺為官嚴厲,連夜逃到京都他哥哥的家裏藏匿起來。公人雖然沒有逮住張朔,但探聽到他已逃至張讓家裏,便向李膺作了票報。李膺不畏強暴,親自率領一批人,前往張讓家裏搜捕張朔。但找了很長時間,也沒有發現他的蹤跡。李膺命令再徹底搜查一次。
最後,終於擊破有夾道的牆壁,把張朔從裏面抓了出來。平時神氣活現的張讓,只好眼睜睜地看着李膺把自己的弟弟逮走,李膺怕張讓會搞什麼花樣,把張朔關進監獄後,抓緊時間審訊。張朔在人證物證面前無法抵賴,只得一一招供。”李鷹見罪證確鑿,論律該死,立即將他斬首。張讓得知張朔被處決,馬上到一向寵幸自己的桓帝那裏去訴冤。桓帝非常生氣,下沼命李膺上殿親自訊問這件事。李膺跪拜後,桓帝立即責問他道:“你身為朝廷官員,為何不先請求就誅殺張朔?”李膺理直氣壯地回答道:“從前,晉文公就在天子身邊逮住衛成公,並將他押送到周的京城去,【春秋】肯定了他這種做法。【禮記】上說,貴族犯了罪,按禮的規定雖說可以恕罪,但主管的官員也可以不這樣做,孔丘在魯國當掌握刑獄的司寇,上任七天就殺了犯亂政之罪的少正卯。今天臣到任已有十天,只擔心辦事不力而獲罪,卻沒有想到犯的竟是辦事大急太快的罪。好,臣已經知道自己的罪責。但即使把臣殺了,臣也不會旋轉腳跟後退。不過請求陛下再留我五天,讓我殺盡大奸大惡,然後罷了官下油鍋,這才是我所希望的!”
桓帝聽了,回過頭來對張讓說:“你弟弟是罪有應得,司隸校尉有什麼罪過呢?”就這樣,李膺沒有受到皇帝的懲罰。從此,他名聲大振,宮中大小宦官都嚇得縮頭縮腦,連大氣也不敢出,甚至也不走出宮門。桓帝對這種現象很奇怪,問這是怎麼回事,宦官們一邊叩頭一邊說:“我們是害怕李校尉!”
【死不旋踵】成語接龍:
死不旋踵→踵武相接→接踵而來→來去分明→明明赫赫→赫赫有名→名列前茅→茅茨土階→階前萬裏→裏談巷議→議論紛紛→紛至踏來→來迎去送→送眼流眉→眉睫之禍→禍起蕭牆→牆花路草→草長鶯飛→飛升騰實→實繁有徒→徒費唇舌→舌端月旦→旦旦而伐→伐異黨同→同歸殊途→途窮日暮→暮景桑榆→榆次之辱→辱國喪師→師道尊嚴→嚴刑峻法→法出一門→門到戶說→說黑道白→白首為郎→郎才女貌→貌合行離→離經畔道→道存目擊→擊壤鼓腹→腹中兵甲→甲冠天下→下筆如神→神抶電擊→擊轂摩肩→肩摩袂接→接連不斷→斷髮紋身→身遠心近→近鄉情怯→怯聲怯氣→氣憤填膺→膺籙受圖→圖窮匕見→見風使船→船堅炮利→利令智昏→昏頭打腦→腦滿腸肥→肥馬輕裘→裘馬輕肥→肥遁鳴高→高壘深溝→溝滿壕平→平白無故→故甚其詞→詞窮理盡→盡入彀中→中立不倚→倚草附木→木人石心→心悅誠服→服低做小→小隙沉舟→舟中敵國→國讎家恨→恨如頭醋→醋海翻波→波流茅靡→靡所底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