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楼主: 延章

[中医理论] 中医诊断学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6-9-26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脏腑


肾与膀胱病


肾位于后腰部,左右各一,膀胱位于小腹中央。


经脉上两者相互络属,故为表里关系。肾藏精,即肾对精具有闭藏而不致无故流失的作用。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要是指其所藏之精是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基础,因而肾具有上述功能。由于肾藏先天之精,又主生殖,故肾又称“先天之本”。肾主水液,是指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作用,对于体内水液的输布用P泄及其平衡具有调节作用。肾又主纳气,即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使清气深入人体的作用。肾在体为骨,开窍于耳,其华在发。膀胱具有贮存和排泄尿液的功能,依赖于肾的气化功能,故隶属于肾。


肾的病变主要是由于上述功能异常所导致,大多为虚证。常可表现为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发白早脱,齿牙松动,遗精阳痿,精冷不育,女子经少经闻及水肿,二便异常等。膀胱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排尿异常,如小便不利,尿频,尿急,尿痛,以及遗尿,小便失禁等。


膀胱湿热


膀胱湿热证为湿热之邪蕴结膀胱所致的病证。凡感受湿热之邪,饮食不节,脾胃内伤,湿热内生,下注膀胱等均可引起本证。


主要临床表现:尿频尿急,尿道涩痛,尿液短赤,淋漓不尽,少腹胀问。或伴有发热腰痛,或见血尿,尿中有砂石,或尿浊如膏,舌红,苔黄腻,脉数。


病机分析:本证以小便异常为特征。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则尿频尿急,尿道涩痛,淋漓不尽,少腹胀问;热盛则尿液短赤,温盛则尿浊如膏,湿热灼伤脉络则见血尿,湿热久蕴煎熬则成砂石;湿热郁蒸则发热,累及肾脏则见腰痛,舌红,苔黄腻,脉数均为湿热内蕴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的小便异常当与膀胱失约证辨别,膀胱失约证可见小便频数,淋漓不禁等见症,一般无尿急、尿痛之表现。本证除小便异常外还有湿热内蕴之见症。


辨证注意点:有尿频、尿急、尿痛的膀胱刺激症状,同时又有湿热内蕴之见症。


肾气不固


肾气不因证是肾气虚损,固摄作用减弱所致的病证。凡先天不足,年幼肾气未充,或房事过度,久病伤肾,年老肾气亏虚等均可引起本证。


主要临床表现:小便清长而频数,或尿后余沥不尽,或小便失禁,或遗溺,或夜尿增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或胎动易滑。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听力减退,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弱沉。


病机分析:本证以肾气虚、固摄作用减弱为特征。肾气虚,固摄作用减弱,膀胱失约气化失司,故小便清长而频数,以及余沥不尽,小便失禁,遗溺,或夜尿增多。肾气虚弱,精关不固,故男子滑精早泄;肾气虚弱,带脉失约,任脉失养,则女子带下清稀,胎动易滑;肾气虚,脏腑经络功能减退坝u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听力减退,面色苍白,看淡苔白,脉细弱沉。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的小便异常当与膀胱湿热证辨别,但膀胱湿热证常有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数等湿热的临床表现;本证一般无湿热之象。本证的肾虚表现当与肾阳虚、肾阴虚证辨别,肾阳虚、肾阴虚证有明显的寒象与热象,本证一般无明显寒象和热象。


辨证注意点:有膀胱失约以及精关不固、带脉失肩;肺肾气虚则宗气亦虚,故声音低怯;肾气虚则腰、膝酸软;胸阳不振,阳气运行不利,固摄无权,则胸闷。肢冷面青,冷汗淋漓。脉虚浮无根为阳气虚衰之危象。若阴虚体质则生内热,虚火上炎而见面赤心烦,口燥咽干,舌红,脉细数。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的喘息短气,呼吸不利当与肺气虚证辨别,单纯的肺气虚证往往表现为咳喘无力,少气不足以息等肺气不利及气虚症状,一般无呼多吸少等肾不纳气见症。本证的肾虚表现当与肾阳虚、肾阴虚证辨别,肾阳虚、肾阴虚证一般无肺的见症,本证为肺肾两虚的表现。


辨证注意点:既有呼多吸少等肾不纳气的表现,又有喘息短气等肺气虚的见症。


肾精不足


肾精不足证为肾精亏虚,发育生殖等功能减退所致的病证。多由先天发育不良,禀赋不足,或后天调摄失宜,房事过度,大病久病伤肾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儿童发育迟缓,囟门退闭,身材矮小,智力低下,骨骼痿软,动作迟钝;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少经闭,性功能减退;成人早衰,脱发齿松,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精神呆钝,健忘,舌瘦,脉细无力。


病机分析:本证以发育迟缓,性功能减退,早衰为特征。肾藏精,主生殖,为生长发育之本。肾精亏乏,无以生化,故儿童发育迟缓,国门迟闭,身体矮小;肾精不足,髓少骨虚,故智力低下,骨骼痿软,动作迟钝;肾精亏虚,生殖无力,则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少经闭,性功能减退;肾在体为骨,开窍于耳,其华在发,肾精不足则脱发齿松,耳鸣耳聋,腰膝酸软;肾精亏损,脑海失充,则精神呆钝,健忘;早衰、舌瘦、脉细无力,均为虚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肾阳虚、肾阴虚证辨别,三证均为肾虚证。肾阳虚、肾阴虚证有明显的寒象与热象,本证一般无明显寒象或热象,但以生长发育、生殖功能严重减退为特征,证情有轻重之别。


辨证注意点:有严重的生长发育迟缓见症,或严重的生殖功能减退临床表现。


肾阴虚


肾阴虚证是肾阴液不足所致的病证。多由久病伤肾,热病伤阴及肾,或先天不足,房事过度,或失血津亏,或过食温燥之品伤阴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腰膝酸软或疼痛,眩晕耳鸣,失眠或多梦,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舌燥,男子阳强易举,造精早泄,女子经少经闭或崩漏,舌红苔少,脉细数。


病机分析:本证以阴虚内热为特征。肾阴不足,濡养功能减弱,则腰膝酸软或疼痛;肾阴亏虚,髓海不足,故眩晕耳鸣;肾水不足,心火偏旺,心神不宁,则失眠多梦;肾阴亏损,虚热内生,故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舌燥,舌红苔少,脉细数;阴虚内热,相火妄动,则阳强易举,扰动精室则遗精早泄;


肾阴虚则精亏血少,故经少经闭;虚火内热,迫血妄行则崩漏。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一般阴虚证辨别。一般阴虚证以全身性阴虚内热表现为主,本证除有阴虚内热症状外,还有肾阴虚的定位症状。


辨证注意点:有肾虚见症及阴虚内热的临床表现。


肾阳虚


肾阳虚证是肾的阳气虚衰所致的病证,多因素体阳虚,或先天不足,或房劳过度,或年高肾亏,或久病伤肾,或外邪损伤阳气,或他脏及肾等引起。


故泄泻完谷不化,或五更泄泻,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为肾阳虚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一般阳虚证辨别,一般阳虚证以全身性虚寒之象为主,本证既有阳虚的临床表现,又有肾生理功能异常的定位症状。


辨证注意点:肾的生理功能减退伴有虚寒表现。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6-9-26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脏腑


脏腑兼证


凡同时出现两个以上脏腑病证的称为脏腑兼证。人体是一个整体,脏腑之间在生理上有着互相资生、制约的有机联系。病理上也同样,当某一脏或某一腑发生病变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影响另一脏或另一腑,从而导致病证。脏腑病证之间的相互传变,取决于两脏腑之间的关系。具有表里、生克、乘侮关系的脏腑容易发生传变,反之则较少。


肝火犯肺


肝火犯肺证为肝气郁结、化火犯肺、肺失宣肃所致的病证。常由郁怒伤肝,情志抑郁,化火犯肺,或肝经有热犯肺,或久病肺气不利,肝气来犯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咳嗽阵作,咯痰不爽,胸胁胀痛,喜太息,急躁易怒,头晕目赤,烦热口苦,妇女乳房作胀,月经不调,舌红苔黄,脉弦。


病机分析:本证以肝气犯肺、气逆咳嗽为特征。


肝气犯肺,肺失肃降,则咳嗽阵作,咯痰不爽;肝失条达,气机郁滞,则胸胁胀痛,喜太息,急躁易怒;肝火上炎,则头晕目赤,烦热口音;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则乳房作胀,月经不调;舌红苔黄,脉弦为肝郁化火内热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燥邪犯肺证相辨别,燥邪犯肺证以干咳无疾或少痰伴咽干、唇燥等燥象为主,本证有明显的肝气郁结化火见症。


辨证注意点:有咳嗽阵作咯痰不爽等肺失肃降的症状,同时伴有肝郁化火的见症。


肝胃不和


肝胃不和证是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脏腑功能不协调所致的病证。多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影响胃的功能;或寒邪侵袭肝胃,导致肝胃功能异常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胃脘胁肋胀问疼痛,暧气吞酸,呃逆呕吐,烦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巅顶疼痛,呕吐涎沫,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弦。


病机分析:本证可分为肝气犯胃和寒邪侵袭肝胃二种类型。肝气犯胃者,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肝胃气机不畅,则胃脘胁肋胀问疼痛;气郁化火,胃失和降,则暧气吞酸,呃逆呕吐;肝失条达,心神不宁,则烦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为肝气郁而化火之象。


寒邪侵袭肝胃者,阴寒之邪循肝经上行,则巅顶疼痛;寒邪犯胃,中阳不足,胃失和降,则呕吐涎沫;阴寒之邪内盛,阳气受损,则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弦为阴寒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的肝气犯胃型当与脾胃湿热证相辨别,两者均可出现胃院胀痛,暧气吞酸,呃逆呕吐等症。但本证有肝气郁结、横逆犯胃的临床表现,脾胃湿热证无这一表现。本证的寒邪侵袭肝胃型当与寒邪犯胃证相辨别,两者都有胃寒疼痛、呕吐等表现,但本证有肝寒气郁的临床表现,寒邪犯胃证则无这一症状。


辨证注意点:抓住肝胃同病的临床特征,并注意区分寒热的不同。


肝脾不和


肝脾不和证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两脏关系失调,功能紊乱所致的病症。多由情志不遂,久郁伤肝,或饮食失调,劳倦伤脾等引起。两者可相互影响,如肝失疏泄导致脾失健运者,称木横侮土,若脾失健运,气滞湿阻,而影响肝气疏泄者,则称为土壅侮木。


主要临床表现:胸胁胀满或窜痛,时欲大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或发作性腹痛腹泻,舌苔白或腻,脉弦。


病机分析:本证以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为特征。


肝气条达有助于脾的运化功能,脾气健运也有助于肝的疏泄。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故胸胁胀满或窜痛;


气机郁滞,肝失条达,则时欲大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牌失健运,运化失司,湿邪中阻测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肝气横逆犯脾,气机阻滞,健运失职,则发作性腹痛腹泻,证情之发作与轻重,每与情绪有关。


舌苔白或腻为湿阻中焦之象,脉弦为肝脉。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单纯的肝气郁结证与脾虚湿困证相辨别。单纯的肝气郁结证与脾虚湿因证有各自脏器的定位症状。本证既有肝病又有脾病的见症,但早期可先见一脏的临床表现,然后累及他脏而出现另一脏的病证,两脏可互相影响。


辨证注意点:肝气郁结见症与脾失健运表现同时出现。


肝肾阴虚


肝肾阴虚证是肝肾两胜阴液不足所致的病证。多由久病及肾,或房事过度,情志内伤,精血不足,损伤肝肾之阴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腰膝酸软,目涩目糊,耳鸣健忘,胁痛,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失眠多梦,男子造精,女子经少或崩漏,舌红苔少,脉细数。


病机分析:本证以肝肾阴虚、虚火内扰为特征。


肝肾同源,病理上肝肾之间也常互相影响。肝肾阴虚不能儒养筋脉测腰膝酸软;肝开窍于目,肝阴不足,则目涩目糊;肾开窍于耳,肾阴不足,则耳鸣;肝肾阴虚,髓海失充,则健忘;筋脉失养,则胁痛;阴虚内热,则五心烦热,颧红,内迫营阴则盗汗,津液受损则口干咽燥;虚火内扰,心神不宁,则失眠多梦;扰动精室则遗精,影响冲任则经少或崩漏;舌红苔少,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单纯的肝阴虚证与肾阴虚证辨别。单纯的肝阴虚证与肾阴虚证有各自脏器的定位症状,本证除见阴虚表现外,还见肝肾阴虚的临床表现。本证还当与肺肾阴虚证辨别,两者都有肾阴虚、虚火内扰的临床表现,区别在于,肺肾阴虚证还有肺阴虚见症,本证则还有肝阴虚症状。


辨证注意点:有阴虚内热、虚火内扰的临床表现,同时又有肝甚两虚的症状。


肺肾阴虚


肺肾阴虚证是肺肾两脏阴液亏虚所致的病证。多由感受外邪入里化热伤阴,或肺有宿疾,肺阴暗耗,累及肾脏,或房室过度,肾阴亏耗,影响肺脏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腰膝酸软,骨蒸潮热,颧红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月事不调,舌红苦少,脉细数。


病机分析:本证以肺肾阴虚见咳嗽,腰膝酸软等为特征。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清肃失司坝u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虚热灼伤肺络,则痰中带血;阴虚内热,津液受损测口干咽燥;肺肾阴虚,肌肉失于儒养,则形体消瘦;筋脉失养观u腰膝酸软;阴虚生内热,则骨蒸潮热;虚火上扰则颧红,内迫营阴则盗汗;虚火内扰精室则遗精,影响冲任则月事不调;舌红杏少,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单纯的肺阴虚证与肾阴虚证辨别。单纯的肺阴虚证与肾阴虚证有各自脏器的定位症状。本证除了见阴虚症状外,还同时见肺肾阴虚的临床表现。


辨证注意点:有阴虚内热的临床表现,以及肺肾阴虚的见症。


脾肾阳虚


脾肾阳虚证是脾肾两脏阳气虚弱所致的病证。多由感受寒邪较重,或久病耗气损伤脾肾之阳气,或久泻不止,损伤脾肾之阳,或其他脏腑的亏虚,累及脾肾两脏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下利清谷,或泄泻滑脱,或五更泄泻,畏寒肢冷,小腹冷痛,腰膝酸软,小便不利,面色(白光)白,或面目肢体浮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病机分析:本证以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为特征。


脾肾两脏阳气虚衰,温煦、运化、固摄作用减弱测下利清谷,泄泻滑脱或五更泄泻;阳气虚,阴寒内盛,则畏寒肢冷,小腹冷痛,面色(白光)白;肾阳虚,膀胱气化失司,则腰膝酸软,小便不利;阳气虚,水汽泛滥,则面目肢体浮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为阳虚阴盛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单纯的脾阳虚证与肾阳虚证相辨别。单纯的脾阳虚证、肾阳虚证以各自脏器的定位症状为主,本证则脾肾阳虚的症状同时出现。本证还当与阳虚水泛证辨别,阳虚水泛证以水汽泛滥浮肿为主,本证则以下利清谷、滑脱不禁、五更泻、畏寒肢冷等虚寒症状为主。本证与一般阳虚证的区别是,一般阳虚证有全身性的虚寒症状,本证则还有牌肾阳虚的定位见症。


辨证注意点:有脾阳虚、肾阳虚的临床表现,以及阳虚阴寒内盛的见症。


肺脾气虚


本证是肺脾两脏气虚,功能减弱所致的病证。多由久病肺气虚弱,影响及脾,导致脾气亦虚;或劳倦伤脾,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肺失所养,而致肺气虚;或其他慢性病影响肺脾两脏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咳喘不止,短气乏力,痰多稀白,食欲不振,腹胀便塘,声低懒言,面色(白光)白,或面浮足肿,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机分析:本证以肺脾两虚所致的咳喘、纳差、便溏为特征。牌为生疾之源,肺为贮疾之器。脾气虚,健运失职,则食欲不振,腹胀便搪;脾虚生湿,湿聚生痰,则痰多稀白,上贮于肺,肺气不利,则咳喘不止;


肺脾气虚,则短气乏力,声低懒言,面色(白光)白;肺脾气虚,运化无力,水汽泛滥,则面浮足肿;舌淡苔白,脉细弱为气虚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单纯的肺气虚证、脾气虚证相辨别。单纯的肺气虚证以咳喘不止,短气乏力等肺的定位症状为主;脾气虚证以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脾的定位症状为主。本证除了见一般气虚症状外,还同时见肺脾两虚的定位症状。


辨证注意点:除一般气虚表现外,还有肺脾两虚的见症。


心肺气虚


心肺气虚证是心肺两脏气虚、功能减弱所致的病证。多由肺有宿疾,肺气虚弱,影响心脏而致心气虚弱;或高年脏腑亏损,或思虑过度,暗耗心气,进而影响肺脏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咳喘气短,动则加剧,神疲乏力,面色皖白,自汗,声音低怯,胸闷,痰液清稀,舌淡苔白,脉沉弱或结代。


病机分析:本证以心肺气虚见心悸咳喘等为特征。心主血脉,心气不足,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肺主呼吸,肺气虚弱,肃降失职,则咳喘气短,动则加剧;心肺气虚测神疲乏力,面色皖白,自汗,声音低怯;肺气虚,呼吸功能减弱,则胸闷;肺气虚,津液输布障碍,则水湿聚而为痰,故痰液清稀;舌淡苔白,脉沉弱或结代,为心肺两虚,气血运行无力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单纯的心气虚证、肺气虚证辨别。单纯的心气虚证与肺气虚证有各自脏器的定位症状,如心气虚证以心悸怔忡为主症;肺气虚证以咳喘乏力等为主症,一般无他脏病证的临床表现。本证除见一般气虚证外,还同时存在心肺两虚的定位症状。


辨证注意点:有心肺两虚、功能减退的定位症状,以及伴有一般气虚的见症。


心肾阳虚


心肾阳虚证是心肾两脏阳气虚衰,阴寒之邪内盛所致的病证。多由外感寒邪,或素体阳虚,久病体虚,劳倦内伤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仲,神疲乏力,畏寒肢冷,或小便不利,面目肢体浮肿,唇甲淡暗或青紫,舌淡紫,苔白滑,脉沉细。


病机分析:本证以阴寒内盛、功能减弱为特征。


心主血脉神明,心阳虚,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神疲乏力;肾阳虚,温煦作用减弱测畏寒肢冷;肾阳虚,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不利、阳气虚,水汽泛滥,则面目肢体浮肿;心肾阳虚,气血运行无力,血脉瘀阻,则唇甲淡暗或青紫,舌淡紫;苔白滑,脉沉细为阳虚阴寒内盛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单纯的心阳虚证与肾阳虚证辨别,单纯的心阳虚证与肾阳虚证有各自脏器的定位症状,一般无另一脏的临床表现。本证除有一般阳虚症状外,还有心肾阳虚的定位见症。


辨证注意点:有心肾两脏的定位症状,又有阳虚阴寒内盛的临床表现。


心肝血虚


心肝血虚证是心肝两脏血液亏虚,心肝两脏失于濡养,功能减退所致的病证。多由体虚久病,阴血虚少,或失血过多,或他脏病变累及心肝两脏等引起。心肝两脏也可互相影响,先由一脏血虚,再影响另一脏,从而导致两脏均血虚者。


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眩晕耳鸣,面色无华,目涩且糊,爪甲不荣,肢体麻木,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或经闭,舌淡,脉细弱。


病机分析:本证以心肝两脏血虚为特征。心血虚,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则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心肝血虚,无以上荣头目,则健忘,眩晕,耳鸣,面色无华;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目失所养测目涩且糊;


肝主筋脉,其华在爪,肝血虚,筋脉爪甲失养,则肢体麻木,爪甲不荣;肝血虚,则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或经闭。舌淡,脉细弱为血虚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单纯的心血虚证与肝血虚证辨别。其区别在于心血虚证、肝血虚证,除了血虚症状外有各自脏器的定位见症;而本证是两脏的症状同时存在。


辨证注意点:有一般的血虚症状,以及心肝两脏的定位症状同时存在。


心脾两虚


心脾两虚证是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致的病证。多由饮食不节,劳倦伤脾,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久病失调及慢性出血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面色不华,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眩晕健忘,神疲乏力。月经量少色谈或淋漓不尽,舌淡,脉细弱。


病机分析:本证以心血虚、脾气虚为特征。心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心神不宁,则失眠多梦;


气血两虚不能上荣于头目,则眩晕健忘。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则面色不华,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疲乏力。气血两虚则月经量少色淡或淋漓不尽,舌淡,脉细弱。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心主血,两者在生理病理上均有联系。若脾气虚弱则生血不足,统摄无权则血液流失,血虚则无以化气而气更虚,两者可互相影响。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气血两虚证相辨别,气血两虚证为全身性病证,常表现为一般的气虚血虚症状。本证除气虚血虚临床表现外,还见心脾的定位症状。


辨证注意点:有心血虚脾气虚的临床表现,又有一般气血虚的见症。


心肾不交


心肾不交证是因心肾既济失调所致的病证。多由外邪损伤肾阴,或久病伤阴,房事过度,阴液暗耗,不能上济于心,或思虑过度,情志郁而化火伤阴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心烦失寐,心悸不安,眩晕,耳呜,健忘,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腰膝酸软,遗精带下,舌红,脉细数。


病机分析:本证以肾阴虚、心火旺为特征。在生理状态下,心火下达肾水,肾水上济心火,使肾水不寒,心火不亢,则水火互济,心肾相交。若肾水不足,心火失济,则心火偏亢,或心火独炽,下吸肾水,则肾阴暗耗,以致肾水亏于下,心火亢于上而心肾不交。


心火偏亢,则心烦失寐,心悸不安,健忘;肾水不足,髓海空虚坝u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阴虚生内热,则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脉细数。虚火内扰精室则遗精,带下。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心火亢盛证相辨别,心火亢盛证仅表现为心烦失寐等心火偏亢的症状,而无肾阴虚见症。本证既有心人偏亢的症状,又有肾阴虚的见症。


辨证注意点:心火偏亢的临床表现,伴有肾阴虚的见症。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6-9-26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经络辨证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经络是人体通行气血、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组织器官的通道。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共同进行着有机的整体活动,以维护机体内外上下的协调统一,其中经络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病理情况下疾病的发生和传变,也可通过经络互相影响,如外邪侵袭人体,可通过经络传入脏腑,脏腑之间的病变可通过经络传递。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及其所联系脏腑的生理病理为基础,辨析经络及其相关脏腑在病理情况下的临床表现,从而辨清病证的所在部位、病因病机及其性质特征等,为治疗提供依据。经络辨证分十二经脉证候和奇经八脉证候两部分。因经络病证是一般了解的内容,故略去“相似证候的辨别”和“辨证注意点”。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6-9-26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经络辨证


十二经脉


足厥阴肝经病证


本证是足厥阴肝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肝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腰痛不可以俯仰,胸胁胀满,少腹疼痛,疝气,巅顶痛,咽干,眩晕,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


病机分析:足厥阴肝经之支脉、别络,和太阳少阳之脉,同结于腰踝下中篌、下篌之间,经气不利则腰痛不可以俯仰;足厥阴肝脉过阴器,抵小腹,布胁肋,肝脉受邪,经气不利,则胸胁胀满,少腹疼痛,疝气;肝脉上行者循喉咙,连目系,上出额至巅顶,本经经气不利则巅顶痛,咽干,眩晕;肝主疏泄,肝气郁结,郁而化火则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


足少阳胆经病证


本证是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胆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头痛,额痛,目眩,目外毗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肿痛,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小趾、次趾不用,口苦,黄疽,胁肋疼痛,善太息,疟疾,恼怒,惊悸,虚怯,失眠。


病机分析: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毗,上达额。本经有病则头痛,额痛,目眩,目外毗痛;足少阳胆经其支者绕耳经颈部结喉旁下行缺盆,经腋窝循胁肋,沿股、下肢外侧中线下行至小趾、次趾之间。本经有病,经气运行不利,则缺盆部肿痛,腋下肿痛,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小趾、次趾不用。胆主藏和排泄胆汁,胆汁横溢则口苦、黄疽;胆气不畅郁滞则胁肋疼痛,善太息;胆为少阳,可表现为往来寒热,故辨疟疾为少阳;胆气郁结化火则恼怒;胆为中正之官,具有决断功能,胆病则决断功能失常,故惊悸,虚怯,失眠。


手少阳三焦经病证


本证是手少阳三焦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三焦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耳聋,耳后疼痛,咽喉肿痛,目外眦痛,面颊肿痛,肩、臂、肘外侧疼痛,小指次指不用,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


病机分析:手少阳三焦经脉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出走耳前,交颊,至目外眦。本经有病,经气不利,故耳聋,耳后疼痛,咽喉肿痛,目外眦痛,面颊肿痛。手少阳三焦之经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经脉有病,则肩、臂、肘外侧疼痛,小指、次指不用。三焦主持诸气,疏通水道,输布水液,三焦气机不畅,则腹胀,气化不利冰液泛滥则水肿;膀胱气化失司则遗尿,小便不利。


手厥阴心包经病证


本证是手厥阴心包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心包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手心热,臂肘挛急,腋下肿胀,甚则胸胁支满,心痛,心中檐檐大动,面赤,烦心,喜笑不休。


病机分析: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循胸出肋,上行至腋窝,沿上肢内侧中线至掌中,本经病变则手心热,臂肘挛急,腋下肿胀,甚则胸胁支满。包络受病,心脉瘀阻则心痛,心中憺憺大动;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心包有热则面赤;心主神明,心包受邪则烦心,喜笑不休。


足少阴肾经病证


本证是足少阴肾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肾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脊股内侧后缘疼痛,足心热痛,舌干,咽喉肿痛,心烦疼痛,咳唾有血,气喘,面色黧黑,惊恐不安,遗尿,造精,月经不调。


病机分析:足少阴肾经之脉起自足小趾斜趋足心,上馁出奈,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本经病变则脊股内侧后缘疼痛,足心热痛;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本经病则舌干,咽喉肿痛,心烦疼痛。肾精亏损,肾阴不足,虚火内动故咳唾有血;肾为气之根,肾虚则不能纳气故气喘;肾虚气血流行不畅则面色黧黑;肾在志为恐,肾气虚则惊恐不安;肾虚固摄作用减弱,膀胱失约则遗尿;肾气不因则遗精,肾虚冲任失调则月经不调。


足太阳膀胱经病证


本证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膀胱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恶寒,发热,鼻塞,鼻衄,头痛,目痛,项背、腰、臀部及下肢后侧疼痛,足小趾麻木不用,少腹胀满,小便不利,遗尿。


病机分析: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外邪侵袭,本经受邪,则恶寒,发热,鼻塞,鼻衄;膀胱经之脉上额交巅络脑,邪气随经上逆则头痛;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下行项后,一支挟背抵腰,下行经股入奈窝,一支循背下行,至奈窝后又下行,至外踝折向前,至足小趾,经气不利,则目痛,项背、腰、臀部及下肢后侧疼痛,足小趾麻木不用。膀胱气化失司,则少腹胀满,小便不利,遗尿。


手太阳小肠经病证


本证是手太阳小肠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小肠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颈项转侧不利,肩似拔,臑似折,少腹胀痛,尿频,泄泻或便秘。


病机分析:手太阳小肠经之支脉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外眦入耳中,本经病则经气不利,故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颈项转侧不利;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循前臂外侧后缘上行,绕行肩胛交肩上,经气不利则肩似拔,臑似折;小肠气机郁滞则少腹胀痛;泌别清浊失职则尿频,泄泻或便秘。


手少阴心经病证


本证是手少阴心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心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咽干,渴而欲饮,胁痛,手臂内侧疼痛,掌中热痛,心痛,心悸,失眠,神志失常。


病机分析:手少阴心经支脉从心系上夹于咽部,心经有热则咽干;阴液耗伤则渴而欲饮;心之经脉出于腋下,故胁痛;心经循臂臑内侧入掌内后廉,心经有邪,经气不利,故手臂内侧疼痛,掌中热痛。心脉痹阻则心痛;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则心悸,失眠;心主神明,心神被扰,则神志失常。


足太阴牌经病证


本证是足大阴脾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脾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舌本强痛,食则呕,胃院痛,腹胀善噫,身重乏力,活动不利,股膝内肿胀厥冷,足大趾麻木,活动欠佳,食不下,烦心,大便溏薄,或泄泻,水肿,黄疸。


病机分析:脾经之脉连干舌本,病则舌本强痛;


脾病及胃,胃气上道则呕;气机阻滞,则胃脘痛;健运失职,升降失司洲腹胀善噫;湿困脾土则身重乏力,活动不利;脾脉起于足(足母)趾上行膝股内廉,经气不利,则股膝内肿胀厥冷,足大趾麻木,活动欠佳;脾与胃相表里,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测食不下,烦心;脾虚水湿内停,传化失司,则大便溏薄或泄泻;水湿泛滥则水肿;脾虚水湿影响肝胆,肝失疏泄,胆汁横溢,则黄疸。


足阳明胃经病证


本证是足阳明胃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胃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身前为甚,咽喉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胸腹及下肢外侧疼痛,足背痛,足中趾麻木,活动不利,胃皖痛,呕吐,消谷善饥,腹胀满,水肿,惊惕,发狂。


病机分析:阳明之经行于身前,阳明气盛故发热身前为甚;阳明经脉起于耳之交钕中,循鼻外,还出挟口环唇,其支者循喉咙,入缺盆,下隔,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冲中,由股下足入中趾,胃火循经上炎则咽喉肿痛,鼻衄,齿痛;风邪中于经脉则口眼歪斜冲h邪侵袭,经脉不利,则经脉循行部位胸腹及下肢外侧疼痛,足背痛,足中趾麻木,活动不利。外邪侵袭胃腑则胃院痛;气机郁滞,胃气上逆则呕吐;胃热亢盛则消谷善饥;胃与牌为表里,胃病及脾,健运失司,水汽泛滥测腹胀满,水肿;胃热熏心,心神不宁,则惊惕,发狂。


手阳明大肠经病证


本证是手阳明大肠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大肠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齿痛,咽喉肿痛,鼻衄,流清涕,颈肿,口干,肩前及上肢伸侧前缘疼痛,大指次指疼痛,麻木,屈伸不利,腹痛,肠鸣,大便泄泻或大便秘结。


病机分析:手阳明大肠经支脉从缺盆上颈贯颊入齿中,上夹鼻孔,大肠经受邪,经气不利测齿痛,咽喉肿痛,鼻衄,流清涕,颈肿及口干。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行,上肩出箅骨之前廉,大肠经受邪,经脉不利,则其循行部位肩前、上肢伸侧前缘疼痛,大指次指疼痛,麻木,屈伸不利。湿热下注大肠,气机不利,则腹痛,肠鸣;大肠传道失司则大便泄泻,热结大肠或肠道津液受损则大便秘结。


手太阴肺经病证


本证是手太阴肺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肺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恶寒,或汗出中风,肩背痛寒,缺盆中痛,肺胀,咳喘,胸部胀满,心烦,小便数而少,少气不足以息,手足心热。


病机分析:风寒之邪侵袭体表,肺主皮毛,卫阳被遏,卫气抗邪,则发热恶寒;风性疏泄,营不内守,则汗出;寒邪侵袭,肺经经气不利测肩背痛寒,缺盆中痛。肺失宣肃,肺气不利,则肺胀,咳喘;肺气郁阻,则胸部胀满;外邪内扰则心烦;肺失宣肃,通调水道失职,则小便数而少;肺气虚则少气不足以息;肺阴不足,则手足心热。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6-9-26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经络辨证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指冲脉、任脉、督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𫏋脉、阳𫏋脉八条经脉。因其循行部位与同内脏的关系均有别于十二经脉,故曰“奇经”。


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之间联系,调节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十二经脉气血满溢时,可流入奇经八脉蓄藏,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可由奇经八脉流出补充。奇经八脉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等奇恒之腑的关系较为密切,其中女子胞、脑、髓等与奇经八脉有直接联系,在生理病理上常互相影响。特别是冲、任、督、带四脉功能异常所致的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阴𫏋脉、阳𫏋脉病证


本证是阴𫏋脉、阳𫏋脉及相关脏腑等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腿腹肌削,痿痹无力,行走欹斜或两足瘛疭,嗜睡或失眠,眼睑下垂或两目开合失司,舌淡,苔白,脉虚。


病机分析:阴𫏋脉、阳𫏋脉行于下肢,维持下肢正常的生理活动。气血虚衰,𫏋脉失养则腿腹肌削,屡痹无力,行走欹斜或两足瘛疭;𫏋脉上行至目内毗,阴𫏋脉、阳𫏋脉阴阳失调,则嗜睡或失眠;𫏋脉虚衰,经脉失养,则司眼睑开合功能失司或眼睑下垂;舌淡,苔白,脉虚为虚弱之象。


阴维脉、阳维脉病证


本证是阴维脉、阳维脉及相关脏腑等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心胸时有隐痛,心神不宁,情志抑郁,精神疲乏,胁痛,腰痛,肢体软弱无力,发热不退,热型不规则。


病机分析:阴维脉、阳维脉具有维系联络全身经脉,调节气血的作用。阴维脉不足,心失所养则心胸隐痛,心神不宁;阳维脉不足,阳经失养,则发热不退,热型不规则;阴维脉、阳维脉均不足失养,则情志抑郁,精神疲乏,胁痛,腰痛,肢体软弱无力。


带脉病证


本证是带脉及相关脏腑或奇恒之腑等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白带绵绵,子宫下垂,滑胎,腹部胀满,绕脐腰脊痛,腰软无力,舌淡,苔白,脉弱。


病机分析:带脉围腰一周,能约束全身直行之各条经脉,调节脉气,固护胎儿,主司妇女带下。带脉虚损,失于约束坝u白带绵绵,子宫下垂,或滑胎;带脉气滞则腹部胀满;带脉虚衰,经脉失养,则绕脐腰脊痛,腰软无力,香淡,苔白,脉弱为虚衰之象。


冲脉病证


本证是冲脉及相关脏腑或奇恒之腑等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冲脉气逆可表现为气从少腹上冲,或呕吐,恶心,咳唾,吐血,或腹内拘急疼痛,胸脘攻痛,或妊娠恶阻;冲脉虚衰可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淡,甚或经闭,不孕,或初潮经迟,或绝经过早,少腹疼痛,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男子阴器伤损或发育不良,胡须、阴毛稀少,不能生育,舌淡,脉细弱;冲脉气结可表现为经行不畅,量少或愆期,或乳房胀痛,乳汁量少,或少腹积块,游走不定。


病机分析:冲脉具有调节十二经气血之作用,冲脉气机升降失司,则气从少腹上冲,或呕吐,恶心,咳唾,吐血;冲脉起于胞中,冲脉气逆,则腹内拘急疼痛,胸脘攻痛,妊娠恶阻。“冲为血海”,有促进生殖能力及调节月经作用,冲脉虚衰,血海不足测月经量少色淡,甚或经闭,不孕,或初潮经迟,或绝经过早,少腹疼痛;血虚儒养功能减弱测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男子冲脉伤损则阴器不用;血海不足则发育不良,或须毛稀少,不能生育;舌淡,脉细弱为虚衰之象。冲脉气结,气机失于调达测经行不畅,量少或愆期,或乳房胀痛,乳汁量少,或少腹积块,游走不定。


任脉病证


本证是任脉及相关奇恒之腑等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任脉不通可表现为经闭不孕,带下色白,小腹积块,胀满疼痛,游走不定,睾丸胀痛,疵气;任脉虚衰可表现为胎动不安,小腹坠胀,阴道下血,甚或滑胎,月经愆期或经闭,或月经淋漓不尽,头晕目花,腰膝酸软,舌淡,脉细无力。


病机分析:任脉起于胞中,行于身前,沿正中线上行,对于阴经气血具有调节作用,有“阴脉之海”之称。任脉阻滞不通则经闭;任脉不通,气血失养则宫寒不孕,带下色白;气滞瘕聚则少腹积块,胀满疼痛,游走不定;任脉不通,肝经气滞,则睾丸胀痛,疝气。


“任主胞胎”能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维持妊娠。任脉虚衰不能妊养胞胎,则胎动不安,少腹坠胀,阴道下血,甚或滑胎;任脉虚衰,不能调节月经测月经愆期或经闭,或淋漓不尽;任脉虚衰,气血失于濡养,则头晕目花,腰膝酸软,舌淡,脉细无力亦为虚衰之象。


督脉病证


本证是督脉及相关脏腑或奇恒之腑等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邪犯督脉可表现为角弓反张,项背强直,牙关紧闭,头痛,四肢抽搐,甚则神志昏迷、发热,苔白或黄,脉弦或数;督脉虚衰可表现为头昏头重,眩晕,健忘,耳鸣耳聋,腰脊酸软,佝楼形俯,舌淡,脉细弱;督脉阳虚可表现为背脊畏寒,阳事不举,精冷薄清,遗精,女子少腹坠胀冷痛,宫寒不孕,腰膝酸软,舌淡,脉虚弱。


病机分析:督脉起于会阴,并于脊里,上风府,入脑,上巅,循额。邪犯督脉,则角弓反张,项背强直,牙关紧闭,头痛,四肢抽搐,甚则神志昏迷,发热,苔白或黄,脉弦或数。督脉上行属脑,与足厥阴肝经会于巅顶,与肝肾关系密切,督脉之海空虚不能上荣于充脑,髓海不足,则头昏头重,眩晕,健忘;两耳通于脑,脑髓不足则耳鸣耳聋;督脉沿脊上行,督脉虚衰经脉失养,则腰脊酸软,佝偻形俯;舌淡,脉细弱为虚衰之象。督脉主司生殖,为“阳脉之海”,督脉阳气虚衰,推动温煦固摄作用减弱,则背脊畏寒,阳事不举,精冷薄清,遗精,女子小腹坠胀冷痛,宫寒不孕,腰膝酸软,舌淡,脉虚弱亦为虚象。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6-9-26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经辨证


《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合病》《并病》《两感》


六经辨证是东汉医家张机(即张仲景)根据外感热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总结出的一种辨证方法。


六经辨证将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临床表现,以阴阳为纲,划分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种病证。六经病证反映了脏腑、经络、气血、营卫的病理变化。


六经辨证根据人体正气的强弱,病邪的属性、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将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从而确定疾病的部位、性质、病机,为治疗提供依据。六经辨证不但适用于外感热病,也可应用于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6-9-26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经辨证


太阳病


太阳病证是外感热病的初期,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卫气营气受邪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其病位主要在体表,主要临床表现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根据病邪性质的不同以及人体体质的差异,太阳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太阳伤寒证


本证是感受风寒之邪(以寒邪为主)、营卫受邪所致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脉浮紧,或头痛项强,骨节酸楚,或咳,或喘,舌苔薄白。


病机分析:本证以风寒之邪侵袭人体体表为特征。风寒之邪侵袭,卫气郁遏,奋起抗邪故发热;风寒之邪外侵,卫气被遏,则恶寒或恶风;寒主收引,人体腠理致密,营阴郁滞故无汗;病在表故脉浮,紧脉表示感受寒邪较重,由于发热还可见数脉;寒邪主收引,经脉不利测头痛项强度节酸楚;风寒之邪影响到肺,肺气不利则咳喘,苔薄白为感受风寒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表热证相辨别,两者的区别见太阳中风证。本证还当与太阳中风证相辨别,两者均属表寒证,均有发热恶寒、脉浮等表证,主要区别在于太阳中风证还表现为汗出,脉浮缓,本证则表现为无汗,脉浮紧。


辨证注意点:本证属表寒实证,抓住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的必备症状。


太阳病若治疗不当,病邪可由寒化热,由表入里,向阳明病发展。


太阳中风证


本证是感受风寒之邪(以风邪为主)、营卫受邪所致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恶寒或恶风,汗出,脉浮缓,或头痛,身疼,腰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


病机分析:本证以风寒之邪侵袭人体体表为特征。风寒之邪侵袭,卫气郁遏,奋起抗邪故发热;风寒之邪外侵,卫气被遏,则恶寒或恶风,恶寒与恶风性质相同,但有轻重之别;风性疏泄,人体腠理疏松,营阴内守功能减弱则汗出;病在表,故脉象表现为浮,缓是与紧相对而言,较为和缓,还可以出现浮弱脉,由于有发热还可以出现数脉;寒邪主收引,经脉不利,则头痛,身疼,腰痛;风寒之邪影响到肺,肺开窍于鼻,肺气不利则鼻塞,流清涕;苔薄白为感受风寒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表热证相辨别,两者均有发热恶寒,脉浮等表证.但表热证恶寒程度轻,时间短,并有口渴,咽红肿痛,舌边尖红等热象。本证与太阳伤寒证的辨别见后。


辨证注意点:本证属表寒虚证,抓住发热,恶寒,汗出,脉浮的主症即可诊断。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6-9-26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经辨证


阳明病


阳明病症是外感热病邪正斗争最激烈的阶段,病邪已由寒化热,病位也由表入里,主要在阳明经及肠胃,主要临床表现是身热,汗自出,不恶寒但恶热,不大便,腹胀痛等。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阳明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阳明腑证


本证是里热炽盛,肠胃有实热之邪结聚所致的病症。


辨证注意点:本证为里实热证,抓住主要临床表现,尤以日哺潮热,大便不通为主要见症。


阳明病为邪正斗争最激烈的阶段,随着病程的进展,若正气出现不足,病邪亦逐步消退,可向少阳病发展。


阳明经证


本证是里热炽盛,热邪充斥阳明经所致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壮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烦渴,脉洪大,舌红,苔薄白或薄黄。也有归纳为“四大症”的,即身大热,大汗出,大烦渴,脉洪大。


病机分析:本证以热邪充斥阳明经为特征。里热炽盛,热邪充斥阳明经故壮热;热盛迫津外泄则汗出;病邪已由寒化热,由表入里且里热炽盛,故不恶寒反恶热,不恶寒是区别太阳表证与阳明里证的主要标志;热盛伤津则烦渴;里热炽盛,邪正斗争激烈,故脉洪大,表示病还在继续发展;舌红,苔薄白或薄黄,均为邪在气分,里热炽盛的征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太阳中风证辨别,两者均有发热、汗出等症状,其主要区别是有无恶寒这一症状,恶寒者为表证未解属太阳中风证,不恶寒而反恶热者为本证。


辨证注意点:本证属里实热证,抓住主要临床表现“四大症”,在排除表证的前提下即可诊断。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6-9-26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经辨证


少阳病


少阳病证是病至少阳,正气与病邪均已相对不足,病邪仍为热邪,病位主要在胆、胆经,也影响到胃,主要临床表现是往来寒热等。


主要临床表现: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细。


病机分析:本证以邪入少阳,正邪分争为特征。


热邪侵入少阳,热盛伤津则口苦,咽干;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毗,热邪循经上炎则目眩;往来寒热是发热恶寒交替出现,为邪人少阳,正邪分争所致,为少阳病特有之热型;胸胁为少阳经脉循行之部位,热邪侵袭少阳经脉则胸胁苦满;少阳之邪影响到胃,故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与太阳病、阳明病的区别,可根据各自的热型来辨别,如太阳病表现为发热恶寒伴表证,阳明病但热不寒伴里热实证,本证表现为往来寒热伴里热证;本证的胸胁苦满,当与肝气郁结等病证相辨别,肝气郁结为内伤杂病,常有情绪不良等因素,本证为外感热病,伴有发热等外感热病表现。


辨证注意点:本证亦为里热实证,当抓住本证的主要热型往来寒热来辨证。


少阳病为三阳病的最后一个阶段,著病邪由热化寒,正气进一步减弱,可向太阴病发展。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楼主| 延章 发表于 2016-9-26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经辨证


太阴病


太阴病证是三阴病中较轻的证型,寒湿之邪侵袭人里,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正气已有不足,主要临床表现是下利,腹痛,呕吐,脉弱。可由三阳病发展而来,也可一开始即表现为太阴病。


主要临床表现:下利,泻下物多为清稀,可呈水样,也可见白色粘液,腹胀腹痛呈间歇性,喜温喜按,纳差,恶心呕吐,舌淡苔白腻,脉弱。


病机分析:本证以寒湿侵袭,脾胃虚弱为特征。


寒湿之邪侵袭,脾胃之气虚弱,健运失职,肠道传化失司,则下利,泻下物多为清稀,呈水样或见白色粘液,说明本证之下利为虚寒性下利;寒湿中阻,脾胃虚弱,气机阻滞坝IJ腹胀腹痛呈间歇性,且喜温喜按;


寒湿中阻,健运失职则纳差;胃气上逆则恶心呕吐;


舌淡苔白腻,脉弱为虚寒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热性下利证鉴别,两者均有下利、腹痛等临床表现,但热性下利,以泻下物秽臭难闻为特征,可伴有黄色粘冻或脓血,还可见口渴,舌红,苔黄腻等热象。


辨证注意点:本证为里虚寒证,抓住虚寒性下利的特征。


太阴病若正气进一步虚衰,可向少阴病发展。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