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41|回復: 0

[人物簡介] 苏则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9-28 08: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曹魏官员:苏则,字文师,为人刚直疾恶,曾平定麴演之乱

苏则(?—223年),字文师,扶风武功人。少以学问品行闻名于世,起家为酒泉太守,后又转安定、武都,所在皆有威名。曹操征张鲁,使苏则为军导。张鲁降,徙为金城太守,政绩卓越,并多次参与镇压凉州军阀叛乱。后征为侍中,不惧权势,怒斥董昭,敢于直谏,曹丕深惮之。黄初四年,左迁东平相。未至,在途中去世,谥曰刚侯。子苏怡继嗣。

人物生平

少有名声

苏则少年时就以学问操行闻名于乡里,被推举为孝廉和茂才,朝廷征召他去任职,他都没有应召。后来从家里出任酒泉郡太守,调任安定郡、武都郡太守,所在的地方都传颂他的威名。曹操征伐张鲁,经过苏则所管辖的郡,见到苏则,对他很欣赏,命他担任部队的向导。打败张鲁以后,苏则平定安抚住在下辩一带的各氐族部落,打通了河西走廊。又转任金城太守。

平定叛乱

当时金城吏民流离失所,饥饿贫乏。苏则内抚百姓,外安羌、胡,用得到的牛羊来养活贫困的老人,并与百姓分粮而食,旬月之间,数千家流民皆归。于是,苏则发布禁令,敢于触犯者即斩,服从教导者必赏。当郡内逐渐安定下来,苏则又亲自劝导百姓耕田种地,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由此,归附者日益增多。陇西郡的李越发动叛乱,苏则率领羌人等胡人军队包围了李越,李越请求投降。曹丕因他的功绩命苏则加任护羌校尉,赐爵关内侯。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武威颜俊、张掖和鸾、酒泉黄华、西平麹演等并举郡反,自号将军,相互攻击。

公元220年(延康元年),和鸾杀颜俊,武威王秘又杀和鸾。苏则勒兵征讨麴演,麴演请降。文帝因苏则的功劳,加拜他为护羌校尉,赐爵关内侯。同年,麴演勾结张掖张进,酒泉黄华等复叛,又武威三种胡钞寇,武威太守毌丘兴告急于苏则。时将军郝昭、魏平屯守金城,受诏不得西度。苏则与郡内高级长吏及将军郝昭等商议,认为今贼虽盛,然皆新合,未必同心,因此急击之,必可破敌,若待朝廷发兵,贼心已齐,难以卒克。便违诏发兵救援武威,叛胡皆降。又与毌丘兴击张掖张进,麴演闻知,将步骑三千假意迎接苏则,苏则诱其相见,斩之。复与诸军围张进,破之,斩张进及其支党,余众皆降。黄华见大势已去,放出扣押的人质乞降,河西遂平。苏则以功进封都亭侯,邑三百户。

受忌遭贬

朝廷征拜苏则为侍中,与董昭是同僚。有一次,董昭枕着苏则的膝盖睡觉,苏则把他的头推下去,说:“苏则的膝盖,不是佞人的枕头。”当初,苏则同临淄侯曹植听说魏氏废汉自立,都穿上丧服为汉朝悲哀哭泣。曹植的表现曹丕听说了,却不知道苏则也同曹植是一样的态度。曹丕在洛阳,有一次从容说道:“我顺应天命当了皇帝,却听说有人哭,为什么呢?”苏则还以为是对他质问,胡须都竖立起来,要正颜厉色地辩论。侍中傅巽连忙掐着他说:“不是说您。”这才挡住了他。文帝问苏则说:“前些时候攻破酒泉郡、张掖郡,和西域互通使节,敦煌郡献来直径一寸的大珠,还能不能再从市场上买到呢?”苏则回答说:“陛下如果能把国内治理得和睦融洽,使德化流布到沙漠地区,宝珠就会不求自来;如果求了,然后得到,那么也就算不得珍贵了。”曹丕听了,默默无语。后来苏则陪同曹丕帝打猎,槛圈设置不牢固,被鹿撞破逃走了。曹丕大怒,脚踩胡床拔出佩刀,把有关督吏都抓起来,要处死他们,苏则跪地叩拜,说:“臣子听说古代的圣王不因为禽兽而害人,现在陛下正推崇唐尧的教化,却因为打猎的游戏要杀死很多吏员,愚臣认为不能这样,以死相求!”曹丕说:“你,是正直的大臣。”便把那些督吏全部赦免。然而苏则也因此被曹丕忌惮。

公元223(黄初四年),被降职为东平相。赴任途中,病逝,谥刚侯。其子苏怡袭爵,苏怡死后,无子,由其弟苏愉袭封。苏愉,咸熙年间曾任尚书。

历史评价

曹丕:“直臣也。”

魏书〗:“则刚直疾恶,常慕汲黯之为人。”

陈寿:“苏则威以平乱,既政事之良,又矫矫刚直,风烈足称。”

辛雄:“昔杜畿宽惠,河东无警;苏则分粮,金城克复。”

卢弼:“则为金城太守,出境围陇西,服李越,救武威,击张掖,诱麴演,斩张进,降黄华,平河西,以一郡守出境讨贼,立功如是,不第为边境之贤太守,且为智勇兼全之名将也。”

性格特征

魏书〗称苏则刚直疾恶,敬慕汲黯的为人。入朝任侍中时与董昭同寮,董昭一次枕着苏则的膝部躺卧,苏则因鄙视董昭为人,将董昭推下。一次苏则跟随曹丕狩猎,牢笼被打开而令猎获的鹿子走失,曹丕大怒,要斩杀督吏,苏则直谏曹丕因狩猎而杀害臣下不当,曹丕虽然听从并赦免督吏,但自此都对苏则有所忌惮。

后代

苏怡,苏则死后继承都亭侯爵位。

苏愉,苏怡之弟,苏怡死后因无子而由他继承爵位,晋朝时历任尚书、太常、光禄大夫。

苏绍,苏愉之子。

苏慎,苏绍之弟,左卫将军。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