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
每周一到周五的下午1點30分,崑曲經典劇目在沁蘭廳為學生們演出。龐林春攝/光明圖片
每周一到周五的下午1點30分,在位於江蘇蘇州觀前街的沁蘭廳里,經典崑曲劇目逐一上演,台下清一色都是學生。隨後的互動環節里,孩子們跟着青年演員學幾句唱腔、參與問答贏小禮品,現場氣氛輕鬆活躍。
2007年,蘇州啟動了『崑曲為在校學生公益演出普及工程』。蘇州市的每一位中小學生,一年內都可以觀看一次以上崑曲演出。近十年來,該工程共演出1000餘場次,30餘萬中小學生觀賞了崑曲演出、聆聽相關知識介紹。該工程由蘇州市財政全額買單,力圖讓『百戲之祖』崑曲在年輕人中『流行』起來。
遇見:與年輕生命的相遇相知
11歲的楊優,站在全國第十八屆戲曲小梅花薈萃總決賽舞台上時充滿了自信,兩隻眼睛閃閃發光。
在崑曲界流傳着一句話:男怕【夜奔】,女怕【思凡】。可正是憑藉着【思凡】,楊優摘得戲曲小梅花獎。『崑曲滋養了這個孩子,讓她重獲新生!』已經培育了14朵『小梅花』的指導老師徐允同,看着舞台上的楊優不禁眼眶濕潤。
楊優有着不為人知的家庭故事。父母相繼因重病和車禍早逝,楊優一直跟着繼母生活。『那時候孩子很內向,頭髮幾乎蓋住了一半眼睛,總是躲在別的孩子後面。』徐允同告訴記者。
兩年前,楊優所在的崑山市千燈中心小學組織學生參加『崑曲進校園活動』。精緻的舞美,動聽的唱腔、柔美的動作深深抓住了孩子的心。回學校後,她提出想要報名學校的小昆班。
徐允同介紹,崑曲的魅力讓孩子着迷,楊優通過刻苦訓練,很快成了學校里數一數二的『名角』,『後來她把前面的長劉海兒剪短了,那一對眼睛真是漂亮!』
除了楊優,崑曲的魅力也正滋養着更多孩子。2007年,蘇州市未成年人崑曲教育傳播中心成立,啟動『崑曲為在校學生公益演出普及工程』,旨在實現全市百萬未成年人都能看一場崑曲、學一段歷史、聽一次解說、會一句唱腔。
『剛開始阻力不小,很多學校覺得是負擔,只能是教育局安排學校來聽。』蘇州市崑劇院副院長、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王芳,剛負責項目時感覺壓力重重。『我們得自己琢磨,如何普及更有效。首先是根據學生的年齡和理解能力選擇合適劇目,表演之前先講解背景,表演後再讓青年演員帶着孩子互動,最後我們還發放自製的小獎品。』
現場活躍的氣氛和演出質量,讓校長們看到了效果。每年的演出場次『從硬性安排變成了主動報名,從不到100場擴充到完全飽和的140多場。』目前,有11所學校陸續與崑曲傳播中心合作建立了崑曲教育傳承基地,定期組織開展崑曲傳承教育示範輔導活動。
『崑曲的傳承需要培養觀眾,觀眾是土壤,培養要「從娃娃抓起」。同時,崑曲的傳承也需要培養傳承人。普及工程為青年演員提供了更多演出平台,是培養傳承人一種很好的方式,但不是全部。』王芳說。
傳承:建章立制為崑曲發展『升溫』
8月3日,崑曲小生、青春版【牡丹亭】中柳夢梅扮演者俞玖林的戲劇工作室落戶崑山。俞玖林想通過崑曲講堂、社友拍曲、私人訂製、昆班教學等系列活動,打造崑曲傳承新模式。俞玖林在工作室開幕式上表示,崑曲的源頭在他的家鄉崑山,家鄉正在打造特色『崑曲小鎮』,給了他這樣一個平台。
俞玖林,某種程度上也是崑曲傳承大背景下的『幸運兒』。
12年前,用靚麗的青年演員和絢麗的現代舞美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首演以來海內外巡演超過280場,直接進場觀眾超過60萬,被稱為中國文化史上的盛事。正是這部戲『拯救』了崑曲這個劇種,也讓年輕演員俞玖林一舉成名。
因青春版【牡丹亭】火遍大江南北的蘇州崑劇院也曾處於『岌岌可危』的境地——院長蔡少華回憶,10多年前,觀眾尤其是年輕人對崑曲普遍認同不夠,演出少、收入低,創作乏力、人才匱乏,『觀眾流失、市場冷清、演員青黃不接,狀況一點也不比現在許多地方戲的處境好多少。』
當時,蔡少華迫切需要有一炮打響的拳頭產品。他力邀台灣作家白先勇赴蘇州考察、敲定合作【牡丹亭】,延請國內生旦頂級大師汪世瑜、張繼青對青年演員進行訓練……隨後青春版【牡丹亭】走紅海內外。
狀況逐漸在好轉。『從2000年開始打造中國崑劇藝術節,近年首創崑劇電視專場並連續播出,成立蘇州崑曲博物館,重建蘇州崑劇傳習所』,構成了崑曲在蘇州傳承的基本框架。而全國唯一一部地方性崑曲保護條例,也使崑曲在蘇州的傳承與發展有了法律依據。
『近年來,尤其是國辦印發了【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出台後,劇團大大改善了劇目生產環境。名家收徒工程,也有力推動了劇團出人出戲。』王芳說,『現在出去交流、演出的機會多了,青年演員成長路徑更加豐富,發展上也有更多層次可以追求。』
『崑曲遇上了最好的時機,戲劇應該作為教育的一部分走進學校,通過戲劇展演把中國傳統美學展現給在校學生。戲劇進校園,是我們優秀文化傳承的主戰場,這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使命。我希望通過我們不懈的努力,在不久的將來,崑曲能夠成為學生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流行的劇種。』蔡少華說,下一步蘇州崑劇院還會加大力度藉助新媒體傳播,『經典也能時尚,讓戲劇藝術也能在年輕人中流行起來!』
(本報記者 蘇雁 本報通訊員 王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