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62|回覆: 0

[中醫理論] 談臨床妙用少火生氣法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12-2 08: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藥物之中氣味純陽者,易化壯火令正氣虛衰,而藥物氣味溫和者,易化生少火令正氣盛壯。

    •溫陽四藥即仙靈脾3克,巴戟天3克,桂枝3克,炮姜3克。溫陽四藥常用來治療五臟之陽氣不足,尤其是老年人五臟之陽氣不足。四藥合用取少火生氣之義,溫和而不燥烈,輕靈而效如桴鼓。

    趙振興,男,主任中醫師,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院名譽副院長,擅長各種老年病、內科疑難雜症、良性腫瘤、各種術後病和腫瘤術後調整等。筆者有辛跟隨趙振興教授學習,受益匪淺。趙振興教授臨床中巧妙運用少火生氣之法,療效顯著。

    少火生氣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所以我們在辨證之時,須首辨陰陽,明陰陽,方能不失辨證之大方向。【素問·生氣通天論】云:『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可見,陽氣在人體中扮演着一個重要的角色,那麼我們是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要大補陽氣,上來就用姜、桂、附呢?非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藥物之中氣味純陽者,易化壯火令正氣虛衰,而藥物氣味溫和者,易化生少火令正氣盛壯。藥物屬純陽者,又銷蝕耗散人體的元氣,而人體的元氣又賴藥物飲食的溫和作用。

    張介賓註:『火,天地之陽氣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萬物之生,皆由陽氣。但陽和之火則生物,亢烈之火反害物,故火太過則氣反衰,火和平則氣乃壯。』所以我們補陽時,要考慮到人體的耐受性,結合人的體質去遣方用藥。如【靈樞·營衛生會】云:『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五臟之氣相搏,其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瞑。』【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年四十,而陰氣自半,起居衰矣。』所以老年人基本屬於一種陰虛的體質,我們在給老年人補陽時需照顧好其陰虛的體質,不可盲目行桂、附等燥熱之品,以使其陰虛更甚。即使陽虛之人也要以少火生氣之法,輕補且溫補,這樣老年人的體質方可耐受。

    溫陽四藥

    溫陽四藥即仙靈脾3克,巴戟天3克,桂枝3克,炮姜3克。溫陽四藥常用來治療五臟之陽氣不足,尤其是老年人五臟之陽氣不足。

    仙靈脾,歸腎經,善補腎中之陽。【本草備要】:『辛香甘溫,入肝腎,補命門,益精氣,堅筋骨,利小便。』巴戟天,歸肝經,善補肝中之陽。【本草備要】:『補腎,祛風。甘辛微溫,入腎經血分……辛溫散風濕,治風氣腳氣水腫。』桂枝,歸心經,善補心中之陽。【傷寒論·辨太陽病脈症並治】:『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者,桂枝甘草湯主之。』發汗過多,損耗心陽,故以桂枝甘草湯,辛甘化陽,以桂枝補心中之陽,則病除。炮姜,歸肺脾二經。【本經】:『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且乾薑色黃,秉中土之氣最厚,黃中兼白,取土足生金之義,故肺脾之陽氣足,則肺不寒,宣肅常,氣不逆。

    腎陽足,則氣化調,水道通暢。肝陽平,則疏泄正常,氣機條達,心情舒暢。脾陽足,則太陰除,升降正常,津液得布。肺陽足,則宣發肅降,氣機暢達,治節有職。心陽足,則君主明,血運暢,而身體安。四藥合用取少火生氣之義,四藥溫和而不燥烈,輕靈而效如桴鼓。

    【驗案分享】

    劉某,女, 37歲,已婚。於2015年10月20日初診。

    主訴:後背涼、惡風。胳膊腿酸無力,天冷加衣,納可,便可,夜尿1~2次,乏力。西醫檢查:血糖偏高。舌紅苔白膩,脈弦。

    證屬:肝腎虧虛,陽氣不足,絡脈不暢,陰陽失衡。

    治則:滋養肝腎,溫通血脈,調暢氣血,平衡陰陽。

    方藥:熟地30克,當歸20克,佛手10克,枸杞10克,桑葚20克,翻白草20克,預知子10克,葛根15克,炒杜仲12克, 仙鶴草30克,太子參15克,烏藥10克,桂枝2克,巴戟天3克,炮姜2克,仙靈脾3克。10劑,水煎服,日1劑。

    二診(2015年10月30日):藥後症善。背涼、畏寒、惡風均好轉。雙下肢稍畏寒,納可,寐可,二便調,舌苔黃厚,脈細。

    方藥:上方去太子參,烏藥, 加馬齒莧15克。7劑,水煎服,日1劑。

    三診(2015年11月6日):服藥後感覺良好。胳膊腿乏力好轉,偶有後背涼,天冷不及時加衣時後背涼,雙下肢畏寒好轉,納可,寐可,二便調,舌淡暗,苔黃膩,脈沉。

    方藥:2015年10月20日方去葛根,烏藥,加黃芪15克, 麥冬10克。7劑,水煎服,日1劑。

    按:患者後背涼,惡風,後背為膀胱經與督脈所循行之處,陽氣不足則後背不能溫煦,故後背惡寒畏風。患者37歲本不該有夜尿,考慮其肝腎虧虛,故以滋補肝腎之品合以溫陽四藥,取少火生氣之法。患者血糖偏高,且正氣較虛,故以仙鶴草、預知子、太子參扶正開郁。少火之氣生,則周身之陽氣得以溫通,故二診時取得較好療效,正值此時因天氣因降雨而轉涼,故去太子參、烏藥,加馬齒莧以化濕行氣,三診患者症狀幾乎已除,加黃芪、麥冬益氣養陰,稍作鞏固,取得較好療效。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