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99|回覆: 0

夏曆(農曆) - 陰陽曆的規範歷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0-1-24 21: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轉自農曆網 原題 夏曆(農曆)—陰陽規範歷 周書先 蕭守中
提要:單月29天,雙月30天,每500年有97個正月為大月;19年7閏,固定閏六月大;取辛丑1901~戊申2100各年同名節氣的格裏歷眾數日期為準;建議於農曆丙戌年正月初一修歷。
農曆採用『定朔法』——以朔日為每月的初一,又將回歸年劃分為二十四節氣,在缺中氣之月置閏,既反映了太陽熱力作用對地球的影響,又反映了以月亮為主,加上太陽對地球的引潮力共振的周期變化,融陰月陽年為一體,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但因年久失修,大小月無定序,不時有2-4個大月、2-3個小月相鄰,以缺中氣之月為閏月,閏月游移不定,各年同名節氣在格裏歷(簡稱格曆)3-4天裏波動,不便推算、記憶和使用。傣歷來源於古代夏曆,19年7閏,採用『平朔法』——單月大,雙月小,固定閏九月大,大小月相間定序,約5年改1個八月大,方便記憶和使用[1]。本方案返撲歸真,借鑑傣歷,並加以創新,使陰月陽年更加規範。

1.置閏 南朝宋大明六年——463AD大科學家祖沖之制定的【大明曆】,採用20組19年7閏插入1組11年4閏,計391年144閏;唐代李淳風的【德麟歷】始改為『在缺中氣之月置閏』,實際上仍保持19年7閏的基本格局,沿用至今。傣歷採用『平朔法』、單月大,雙月小,固定閏九月,比夏曆早3個月,推測系從秦歷脫胎而來。返本歸源,本方案借鑑傣歷,並固定單月小,雙月大,閏六月(大月),以公元19的整倍數為閏年周期,按現行閏年次序,固定在第3、6、9、11、14、17、19年為閏年,但逢公元尾數333、666、000年份所在的19年7閏,免去後『8年3閏』,成為『11年4閏』。本方案月均近似朔望月,年均近似回歸年,固定閏六月,跟寒暑周期基本相符。(表1)

2.大小月 固定單月小,雙月大,閏六月大。除公元尾數為000、165、335、500、665、835年外,凡5的倍數年份的正月改為大月。本方案在333又1/3年裏有333.33333×12+122.754386=4122.754386個月,其中有(333.3333÷5)-2=64.6666個正月大,合計有2000+122.754386+64.666666=2187.420153個大月,1935.333333個小月,折合121747.2982日,月均29.53057273日(29天12小時44分1.483秒),年均365.241895日(365天5小時48分20秒)。現代歷算學家曾次亮,據我國幾千年的日月食資料計算, 1世紀初的回歸年為365.24231551天,19世紀初為365.24219879天[2],1世紀初的朔望月為29.530594093天,19世紀初為29.530588181天[2],則本方案年均相當於69世紀時的回歸年,月均相當於69世紀時的朔望月,具有前瞻性,望在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日期跟月相和潮汐周期吻合,方便記憶和使用,對醫學、保健、海洋生物學、水運、宗教、民俗、天文歷算學等均具有重要意義。

3.二十四節氣 本方案取辛丑1901~戊申2028各年同名節氣的格曆眾數日期為準,它跟習用的黃道十二宮的日期基本相符(各英漢辭書的少數星座日期有些許出入[4];雖然歲差已使星座緩慢東移,但習用日期仍被人們沿用至今。)各曆書上的節氣有標至時辰或標至分鐘的,貌似精確,但各年同名節氣以及相鄰冬至間的長度(歲實)均常有出入。西安章潛五教授主張以21世紀各年同名節氣的眾數日期為準;由于格歷1990年減閏後,2100年才再減閏,故各年同名節氣的日期漸趨前,本方案取1901~2028各年同名節氣的眾數日期為準,十二中氣(關鍵性節氣)跟黃道十二宮的日期更加一致,達到中西合璧,溝通古今,方便記憶、使用和交流。

4.修曆日期 建議於農曆丙戌年春節——格曆2006年1月29日改為夏曆丙戌年正(庚寅)月初一(戊午日),當年閏六月。1968年『文革時期』以除『四舊』為名,被迫將夏曆稱『農曆』,海內外華夏同胞均用她跟格曆參照使用,共慶系列傳統節日,並不囿於『農』圈內,【辭海】等有關辭條均認為稱『農曆』不當,時至今日,堂堂文明古國的各報頭、公文、請帖等仍在使用那並不適當的『農曆』,或羞提歷名,僅用干支年號,甚至砍去傳統歷,五花八門,不倫不類。建議傳媒和有關部門儘早撥亂反正,理直氣壯地恢復傳統名稱——夏曆。(表2)

參考文獻
1.見:中國大百科全書,民族卷,82頁.
2.曾次亮,四千年氣朔交食速算法,1版.北京:中華書局.1998:193~195.
3.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1版,18卷。北京:中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252.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