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89|回覆: 1

[家風] 歷史名人的家風家訓·孫奇逢·身型家范 孝友為政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延章 發表於 2017-7-27 21: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70724_001

20170724_001

孫奇逢家規古籍善本公式

『孝友為政』,出自【論語】。孔子認為,孝友乃為政之本,在家孝敬父母、友愛兄弟,雖不居官,亦是為政。明末清初理學大儒孫奇逢(1585—1675年)的【孝友堂家規】,比較充分地體現了孝友為政這一傳統政教思想。

以禮立規。清初社會動盪,倫理道德失范。孫奇逢認為,禮『所系世道人心甚大』。時『士大夫絕不講家規身范,故子孫鮮克有禮,不旋踵而壞名災己,辱身喪家』,有鑑於此,孫奇逢從家庭家教家風入手,親撰【孝友堂家規】教誡後人『謹身守禮』,以期正人心而厚風俗。孫奇逢認為,教家立範,品行為先,故首存士節,以養廉恥之心。孝友為政,當以誠敬之心祭祀祖先,兄弟和睦,家庭和美。婚姻與家運盛衰攸關,君子擇婚當論德不論財。平日家居,應以敦厚和睦之心團結族人鄉親。端蒙養是家庭第一關係事,教子重師,交友重信。與賢豪相對,不可有媚悅之色;與妄人相處,亦當時存自反之心。守分謹言,以免風波橫議。自修慎擇,以遠虛名利害。治生之道,學者不廢,故當克勤克儉以養家。【孝友堂家規】『治家之法,有條不紊』,後人有『足備楷模』之譽。

以身為教。良好家風的形成,重言傳更須重身教。孫奇逢認為,孝友人家,一室之內『雍雍睦睦,草木欣榮』;不孝不友之家,『恣睢乖戾,骨肉賊傷』。如果一家之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即使窮困終身,而『身型家范,為古今所仰,盛莫盛於此。』然一旦身無可型,家不足范,『當興隆之時,而議者已早窺其必敗矣。』他指出,『家運之盛衰,天不能操其權,人不能操其權,而己實自操之。』一些家庭中之所以出現『祖父不能對子孫,子孫不能對祖父』的反常現象,『皆其身多慚德者也』。孫奇逢說,『立家之規,正須以身作范』,如果自己身范不端,反『向婦人女子求齊,道無由矣』。他一生篤行孝友,風節凜然,為後人做出重要表率。在90歲高齡,孫奇逢仍日率子孫晨起展拜家祠,逢忌日則簡衣素食,哀思不已。孫奇逢以身作范,躬行孝友,使得一門五世同堂,『家無逆顏,人人盡讓無爭辯』。康熙初年,傅山過訪兼山堂,稱『其家門雍穆,有禮有法,吾敬之愛之。』

以規化俗。家風關乎民風,家運關乎國運。面對清初人心日澆、風俗日薄的社會狀況,孫奇逢提出,『風俗之厚,士君子與有責焉』,表示要以元代大儒姚樞、許衡在蘇門化民成俗之心,倡揚儒家倫理,重塑社會風尚。清初輝縣風俗,極重婚喪之禮,時人為流俗所困,往往『寧甘破家』。孫奇逢認為,『從來凶終隙末,總皆起於論財。甚至琴瑟不調,亦皆由此。只不論財,彼此相體,久而益親,便是真骨肉,便是好風俗。』他在家規中明確提出『擇德以結婚姻』,主張婚嫁行禮勿論財。孫奇逢以身作則,力抵流俗。他為子完婚,『四季衣服,兩家共辦。一切用物,隨分酌量』;嫁女則『為布衣一件,囑之歸寧著此服,勿失吾家布素之意』。孫奇逢移風易俗的行動,體現了一位大儒鄉賢的社會責任感與歷史擔當。

孫奇逢少好奇節,負經世之志。時人稱其『孝子可作忠臣,文事能兼武備』。但他一生隱而未仕,躬行實踐,化民成俗,在清初『學荒道喪,一線孤燈』之際,『使人人想見孝友為政之實』,對清初社會倫理道德秩序的恢復和重建,做出了積極貢獻。其【孝友堂家規】在孫氏後人中代代相傳,已內化為他們重要而獨特的家族文化基因。

(作者為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

已綁定手機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17-8-3 22:0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孝友堂家規,聽上去就高大上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