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是我國優秀的文化資源,治未病思想首見於我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治未病的預防醫學思想,包括未病防病、既病防變和愈後防復發三方面,這與現代預防醫學體系完全契合。艾灸是中醫最古老的保健奇術,是傳統醫學中的文化瑰寶,明代著名醫家張景岳認為,灸法具有『散寒邪,除陰毒,開郁破滯,助氣回陽』之功,指出『灸療可治虛損百病』。現代中外學者實驗研究證明,灸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改變血液成分,增加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和白細胞的各種能力,調節免疫功能,提高健康水平。
艾灸治未病有其優勢
灸法傳承千年,療效顯著,具有溫通經絡、宣通氣血、扶正祛邪之功效,艾灸操作簡便,備受大眾推崇。灸法原料很多,以艾葉為主,因艾葉氣味芳香,易燃燒,火力溫和深透。【本草從新】記載:『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晉代葛洪【肘後備急方】中有以艾葉熏灸住室,防止傳染病蔓延的記載。近代醫家則運用多種先進技術,對古老的灸法進行了深入研究,充分證明了灸法在預防保健中作用顯著。
灸法治未病推廣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艾灸推廣並不順利,原因有以下幾點:
認識不統一 東漢醫學家張仲景認為灸法只適用於陰盛陽虛的寒證,忌用於陰虛陽盛的熱證。【傷寒論】也將灸療局限於治虛寒證。明代醫學家汪機也認為,熱證用灸無異於抱薪救火。而【備急千金方】又云:『五臟熱及身體熱……灸第十四椎與臍相當五十壯』,說明熱證是可灸的。【千金翼方】也謂『胃中熱病,灸三里三十壯』。唐代孫思邈也在熱證用灸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載有『熱毒蘊結之癰腫,以灸法使火氣流行,令其潰散。』後世對艾灸療法雖有研究,但終缺乏權威論述或普及率不高,不足以統帥灸者思想。更多醫者重針輕灸,或主觀地將『灸法只能用於治療虛寒證』視為不二準則,嚴重妨礙了灸療的推廣與發展。
灸療人才嚴重缺乏 隨着時代的變遷,灸療也與中醫學一樣,其傳承與發展受到嚴重影響和衝擊。專業醫學院並沒有設立灸療專業,針灸推拿專業的臨床醫生又大多重針輕灸,艾灸療法傳承者寥寥。民間灸療又被認為是土辦法而不登大雅之堂。加之西醫與中醫病名不同、理論不同、治療手段不同,中西醫間常常在學術上各有己見……致使艾灸人才嚴重缺乏。
推廣受限 灸灰脫落易致患者燒燙傷,化膿灸不但有痛感,還會產生局部化膿,由於『灸瘡一發,去病如把抓』的中醫知識知曉率低,一旦灸出水泡還常常受到受灸者投訴。化膿灸通常會引起疤痕影響美觀,降低普通人群對灸法的好感。
此外,與針刺相比,灸療操作稍顯繁瑣。現代醫家更願使用操作簡便的針刺療法而忽視灸法的應用。灸療養生短時期起效相對較慢,影響了灸療的推廣。
艾灸治未病的推廣對策
普及灸療知識 ①從娃娃抓起,將包括灸療技術在內的中醫養生保健知識納入中小學課本,讓孩子從小就知道中醫養生、中醫治未病的神奇之效。②推廣艾灸經驗,由專業灸療師到社區、工廠、學校等推廣保健灸療法。③充分利用新媒體做好宣傳推廣工作。相比傳統媒體,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新媒體具有受眾群體廣泛、傳播速度快、個性定製化等特點,微信、微博等手機APP覆蓋率廣,通過新媒體宣傳艾灸療法和治未病理念必能事半功倍。通過新媒體將準確、權威的信息傳播給民眾,使艾灸療法在治未病中的優勢紮根於廣大人民群眾的心中。
培養專業灸療師 將該職業納入中醫學專業,也可以根據【中醫藥法】新規,讓民間擅長艾灸的高手進入醫院,只從事灸療工作。也可以在『西學中』的課程中加入艾灸等適宜技術的培訓,讓更多西醫醫生了解應用艾灸這一古老的中醫技能,護理人員也要普及艾灸知識。
改良灸材 傳統灸療以燃燒艾葉為主要形式,雖然其治療效果較好,但產生的煙塵污染治療環境。目前我國已生產出微煙或無煙艾條,或富含艾葉提取物的油劑塗抹患處,治療相關疾病。但此類新型灸療雖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但其療效相較於傳統艾灸療法不甚理想。因此,如何在保持傳統灸療高效治療的同時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新型灸材的開發仍然是當前灸法發展的重點方向。
研製新型灸療儀器 目前常見的新型灸療儀器有激光艾灸儀、遠紅外艾灸治療儀、電熱艾灸儀等,此類電子艾灸儀器在繼承傳統艾灸療法的基礎上,用固體非燃料發熱工藝取代傳統艾葉燃燒制熱方式,無煙塵污染,操作簡便,易於推廣。
艾灸療法能激活五臟功能,調節神經內分泌,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明顯改善機體臟器功能的紊亂,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同時艾灸療法具有適應症廣、療效顯著、操作簡便、成本低廉等優點,其不僅在中醫文獻中有大量艾灸治未病的文字記載,還有民間大量的實踐成功案例,更有現代實驗室的科學依據佐證,故而艾灸治未病值得在全國乃至世界予以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