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到了,朋友圈里收到许多相关节日祝福。同时又是法定假日,有条件的朋友,会选择节假日出去旅游,看看赛龙舟什么的。想放松一下的朋友,估计今天会闲在家里吃粽子。不只这个端午节,很多个端午节,我们都是这么过的。不只端午节,很多个传统节日,我们都是这么过的。在我们大多数人印象中,节日就是用来放松一下,吃点节日特供食品而已。但,如果你真以为节日就是这样,那就错了。
什么是“节”?我们拿“节”字来组一下词:礼节、节制、节约…… 可以发现,这些词如果落实在人身上,全是对人的限制。《说文注》:“节,竹约也。约、缠束也。竹节如缠束之状。《吴都赋》曰:‘苞笋抽节。’引伸为节省、节制、节义字。”节字原始的意思就是竹节,引申为节省、节制等抽象概念,也就是对人的制约。 《周易·节》:“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节,君子以制度数,议德行。” 天地自然有“节”,所以平均生成四季,实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样,人们才能稳定的获得衣食所需。如果四季时间紊乱,则衣食之产无保障,民众必受其害。这是古人领悟到的天地有节之道。所以贤人君子们根据节的概念,也对人们制定度数,让人们行为有常,举止有度,这样人们就会培养起德行。 “节日”的概念,实际上是提醒人们这一天要注意时令,规范自己的德行。这一天要节制自己,做节日该做的礼仪、风俗等。中国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对天地时令的认识,清明、冬至,即是传统节日,又是与季节相关的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与“天地之节”息息相关。而春节、上巳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分别是夏暦的一月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这些节日,既是提醒人们对时令的注意,又与古人的数理观念相关。 人们常云“礼节”。《礼记》云:“礼,时为大。”礼,注重时间是最重要的,子弟早上起床后向父母问安,这是孝道的表现。如果半夜就起来,或者睡到中午,才起来向父母问安,就完全没有意义了。祭祀之礼,也是同样,选择一年中相应的日期做祭祀,这样才有意义。这些被选择为做祭礼的日子,就是节日。
今天一到节日,很多人直接想到的就是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 在传统社会中,节日当天首先要做的是祭祀神灵或者祖先,粽子就是古代用于投入江中祭祀龙神的祭品……古人做祭祀后余下的祭品,才会分享给大家,能分到这些祭品,有接受福禄的含义。今天的人们失去了祭祀之礼,粽子和月饼,其实已经变成一种普通的食物了。
端午节,原本的含义是提醒人们炎夏将至,注意防水患、防虫蛇、防暑,所以形成了祭龙神、寒龙舟以乞上天不降水灾,刺五毒、做香囊以提醒人们防虫蛇……后来,屈子在这一天投江,于是人们这一天加入了纪念屈子的概念。
今天由于缺乏对传统的认识,以及节日放假的原因,很多人把节日当成了放纵的时间。这洽洽是与传统之“节日”理念背道而驰。 最后,附上一首屈子的《橘颂》,富者赠人以金,智者赠人以言。吾虽不肖,愿随先贤,以《橘颂》嘉诸位读者之德。 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徐某乙未年录制的端午祭祀视频片段(深圳卫视拍摄)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2OTg3OTM5Mg==.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