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30_017
元·嵌螺鈿廣寒宮圖漆器殘片 資料圖片
20170930_018
大同出土的元廣寒宮瓷枕 資料圖片
●元·嵌螺鈿廣寒宮圖漆器殘片
●出土地點:北京市西城區後英房元代居住遺址
●器物年代:元(1271―1368)
●保存地點:首都博物館
『謾把桌兒抬,輕揭香爐蓋,一炷心香訴怨懷,且自對月深深拜』。這是元代雜劇【拜月亭》裡描繪王瑞蘭對著月亮祈求能與丈夫『再睹得同歡同悅』的場景。元代統治者同樣重視中秋節。元朝實行元上都(在今內蒙古正藍旗)、元大都(在今北京)的兩都巡幸制度,中秋時節,皇帝在上都,與上都宮城北城牆相連的穆清閣『連延數百間』,皇帝『每於中秋於此閣燕賞樂,如環珮隱隱在九霄之上,著意聽之,杳不可得,是爲天下第一勝景』。這個時候『家無虛丁,巷無浪輩』的大都城沉浸在節日的氣氛里,準備迎接皇帝返回大都,『北城南城外多人,咸望聖駕回日近,買賣資羨,例有喜色』,『市中設瓜果、香水梨、銀絲棗、大小棗、栗、御黃子、頻婆、奈子、紅果子、松子、榛子諸般時果發賣』。仲秋是收穫的季節,所以老北京人又把中秋節直白地稱作『果子節』。
在中秋賞月的活動中,古人憑藉豐富的想像,描繪著月亮上嫦娥居住的宮殿,並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廣寒宮。1972年,元大都考古隊公布了一件元大都後英房遺址出土的薄螺鈿漆盤殘片,這件盤口徑應在37厘米左右,出土碎片中尚有婦女頭像及『廣』字殘匾,因此學者們認爲它所表現的是廣寒宮。螺鈿漆器早在先秦就已經出現,在宋代之前,嵌片都比較厚。文獻中宋代已經出現薄螺鈿漆器,但是,考古發現的實物,則以這件廣寒宮圖漆器殘片爲最早。明代著名漆工黃成撰寫的【髹飾錄】(我國現存唯一的一本古代漆器工藝專著)里認爲螺鈿漆器應該『百般文圖,點、抹、勾、條,總以精細密緻如畫方妙。又分截殼色,隨彩兒施綴者,光華可賞』。對照廣寒宮漆器殘片,可以看到元代薄螺鈿的製作已臻化境。
盤心使用厚0.5毫米的螺鈿嵌片,並且閃現出紅、綠、藍、白、紫等多種色彩,就是在這樣的薄片上,還刻畫了建築、雲氣、丹桂、梧桐等細部,工匠制器時每一絲精微篤定的神情,數百年後都在我們眼前熠熠生輝。至於這件器物製作的地點,可能就在元大都。元代大文學家揭傒斯在【贈髹者黃生】中,描繪了另一位黃姓漆工憑藉自己精湛的工藝,在大都城遊走豪門,『黃氏擅良工,出入三十年。馳譽必名流,迎致皆上官』,他所製作的螺鈿漆器『黃金間毫髮,文螺錯斕斑』。尚剛先生認爲『雖然不必說殘盤當年必出自黃生之手,但指其作者爲黃生一派,顯然不成問題』。
廣寒宮的故事據說與唐玄宗有關。唐玄宗曾夢與道士游月宮,『過一大門,在玉光中,飛浮宮殿,往來無定,寒氣逼人』,不久看到一處巍峨的大宮府,榜曰『廣寒清虛之府』。現藏上海博物館的元代【廣寒宮圖】,就用界畫的形式,細緻地表現了這一清寒寂靜的宮闕。元代另一件表現廣寒宮題材的文物是1973年在大同城西施工時發現的青白釉廣寒宮瓷枕,枕體四面是四組宮殿建築,建築內部有神話故事雕塑,其中正麵塑嫦娥攬鏡自顧,階前的玉兔正在執杵搗藥,月宮內及台階下各有兩名侍者。
上述幾件廣寒宮題材的文物都是元代作品,這種現象也許並非偶然。元朝統治者還在大都宮城西面的太液池瓊華島上修建廣寒殿,殿中十二根雲龍柱都塗有黃金。廣寒殿坐落在大都城的最高處,坐在殿上可以遠眺西山、近瞰通衢。金、元的統治者都來自北方,廣寒殿的建造和元代對廣寒宮的藝術表現,可能與北方民族對於涼爽氣候和秋天的格外喜好有關。秋天雖然是收穫的季節,但漢族人的心理較之北方民族還是有細微差別的。唐代詩人劉禹錫曾有『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感嘆,多愁善感的漢民族對廣寒宮更多的感觸應如蘇軾筆下的『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廣寒宮本是天上的,這個名稱也應屬於仙界,中原的帝王並不會把主要的宮殿建成廣寒殿。而廣寒宮題材的文物在元代多有發現,應該與元朝統治者對廣寒殿的重視有關。
境由心造。對物、對人,總都是於精微處見精神。
(作者:杭侃,系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本文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源流一物』活動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