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管是新区开发还是旧城改造,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过程中大吹『复古风』,越来越多的明清老街、唐宫宋城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仿古街、仿古建筑层出不穷。
这种现象凸显的原因,一方面是城市建设为了追求历史沧桑感,凸显城市的历史文化符号,本着适宜现代生活或旅游开发的原则建造各类赏心悦目的『古街』或『古城』等。但另一方面,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古建筑太旧,无法保存和利用,无法带来明显的效益。一些地方为了商业利益而推出些粗制滥造的山寨版仿古建筑,既不美观,又破坏了古建筑本身的历史信息。
据了解,最能代表首都建筑风格的北京四合院在旧时没有任意两个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因为每一个四合院的生成都有其独特性,承载了包括家庭习惯、工匠意图、人文传统等多重历史信息。曲阜孔庙13座碑亭,由历朝皇帝修建而成,各有特色,没有一个是模仿而来。历史上黄鹤楼数次重修,也绝无模仿前朝的先例。
拆旧建新的故事也不时出现在一些地方建设发展历程中,但结果却总更加令人叹惋。今年6月,有媒体曝光了上海静安区888号优秀历史建筑被违规拆除的事件。直到该建筑被完全拆除及至建新后,违规拆除的事件才被媒体挖出来。针对此类情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严禁随意拆除和破坏已确定为历史建筑的老房子、近现代建筑和工业遗产,不拆真遗存,不建假古董。
历史建筑并非狭义上的文物保护建筑,这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通知里就特别作出了说明——历史建筑是指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是城市发展演变历程中留存下来的重要历史载体。
保护好历史建筑,实质就是传承城市发展的血脉,让人真切地体会到属于自己的『魂与根』。这些建筑所折射出『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烙印,远比文字记载得更生动、更真实。
然而,它们却又是那么的脆弱和不可再生。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一边大搞城市建设,疏于保护甚至随意拆除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遗存;一边又热衷于建设『历史一条街』『文化一条街』,打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招牌,争抢名人故里,炮制假古董。这些矛盾现象的背后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其实,不拆真遗存和不建假古董,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抵制假古董,首先要保护好真遗存。也只有真遗存的价值得到了认同,才会使假古董越来越没有市场。
同时,还应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理念纳入城市的规划之中,在保护与使用中取得平衡,落实好保护责任,并让保护工作得以稳定与延续。
从雄伟的长城、磅礴的紫禁城到不知名的古老校园小楼,这些历史建筑其实早已超越了建筑本身。它们和我们一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在历史匆匆碾过的时间车辙中没有一刻停止过变化和生长。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带着同属于它们和我们的『魂与根』,等待着后人来倾听属于大自然的生长和历史的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