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一弟子,名叫原憲,是古代清高貧寒之士。原憲家貧,以草覆舍,桑條為樞,蓬作門扉,破瓮為牖,遇上下雨天,便上面漏水,下面濕滑,但原憲卻依然端端正正坐在那彈琴唱歌。有一天,子貢駕着大馬,『中紺而表素』,穿着暗紅色的衣服,外罩白色的外套,衣着整齊,儀表堂堂,前去看望原憲。原憲則戴着破了的帽子、穿着破了的鞋,於是子貢問是不是得了病,原憲回答:無財謂之貧,學而不能行謂之病,我這只是貧困,而不是生病。子貢聽了之後面有愧色。 【說文解字】言:『表,上衣也。從衣從毛。古者衣裘,故以毛為表。』上衣者,即衣之在外者也。表,本義就是加在衣服外面的衣服,也就是外衣。古人穿皮衣,毛朝外面,因此反映到字形上就是在衣字中間加個毛字。 衣有表,萬物也有表,於是表就有了外的意思,與『裏』相對。比如表裏山河就是指地理上外有大河、內有高山,有山河天險作為屏障。比如一表人才就是指人的外貌英俊瀟灑、儀態翩翩。 唐伯虎有詞言:『此情何以表相思。一首情詞,一首情詩。』表用作動詞,就是表明、表白,就是將內心的情感、思想剖白出來、陳述出來,讓人知道,讓人了解。古人畫出春山一片,寫出詩詞百篇,字字關心,筆筆深情,一筆一畫,都是在表露自己的心意,抒發內心的情感。就此看來,其實現在我們所說的代表,就字面意思來說,就是代為表達。 中國古代歷來就有立木表義的方式,一開始其實是發揮標識、昭告等實用功能。當年大禹治水,一路翻山越嶺,『行山表木』,測定高山大川,左手準繩,右手規矩,開九州,導九川,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表木,即立下木樁木柱以為標誌。後來,人們多在這些木上雕刻花紋,故有了華表之稱。高高矗立的華表,指引着路上的行人,使他們找到了前進的道路。 由標識、標誌之義,表引申出了榜樣、標準的意思。堅中則足以為表,廉外則可以大任,心地堅貞,就足以作表率;行為廉正,就可以擔起重任。戲劇裏頭頂明月的包拯就說:『廉者,民之表也』,為政者廉潔奉公,是以身作則、為民表率,表廉則民廉,表正則民正。【大戴禮記·主言】中記載孔子說:『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則何物不正?』也就是在強調為政者的榜樣作用,為政者品行端正,凡事做正,才能發揮上行下效的作用。 從衣服,引申出如此多的意義,表之一字,雖與『裏』相對,卻也與『裏』相關。內裏廉正,方可為人表率。(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施希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