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標 題 下 藍 字 關 注 中 醫 館 第 一 新 媒 體 ■來源丨中國人的一天 早年,因崇山峻岭造成交通不便,溫州泰順山民因地制宜,用山草藥治病療傷。雖說近年來泰順草醫的數量急劇減少,但目前仍有七八十位草醫在用他們獨特的醫術爲當地百姓治病,52歲的潘虎仁就是其中一位。潘虎仁作爲溫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泰順山草藥醫』的代表性傳承人,傳承自他的母親賴細環,而母親則由外公親授。早在1742年,潘虎仁的祖上就已掌握山草藥療法。至今,潘虎仁還經常親自進山採藥。 地處浙閩交界的泰順縣,雲山重疊,溝壑縱橫,氣候溫和,草藥資源蘊藏豐富,被當地人譽爲『天然藥庫』。 泰順縣城羅陽鎮有一條被當地人稱爲『藥草街』的小巷子,不少鋪子售賣數百種中草藥,不知名的山草藥,有新鮮,有曬乾的,一撮撮,一堆堆。當地人穿梭其中,購買一些山草藥燉豬蹄,燉老鴨,祛風除濕,也有買去治病的。 古詩有云:『採藥入深山,蒼茫雲海間,盤空穿鳥道,異卉滿囊拈。』泰順、龍泉、壽寧等地是潘虎仁主要的採藥區域。每過半個月或一個月,他就要上山採藥補給藥材。一輛摩托車,一把砍刀,一些乾糧,蛇皮袋,一捆安全繩,是潘虎仁山上採藥必備工具。潘虎仁說,採藥過程中,攀爬石壁,毒蛇咬傷,都比較危險。 12月7日上午,連續的陰雨終於消停了。潘虎仁去嶺北的山中採藥。潘虎仁騎著摩托車,沒多久,就進入了山間公路,不過潘虎仁卻一心二用,經常瞄著馬路邊,似乎在看什麼東西。後來才知道他在留意路邊有沒有草藥,果真還被他發現了一種比較稀少的草藥。 到了嶺北之後,潘虎仁把摩托車停在一戶人家門口,和主人打招呼後,就上了面前的一座嶺,聽人說上面有種草藥『白岩豆』。上山的路有一米多寬的石階,潘虎仁不是埋頭走路,而是東張西望,快到石階終點,潘虎仁向高四五米的石壁一望,就看到了『白岩豆』。 四周張望一下,潘虎仁說需要另闢蹊徑,於是走下石階,撥開雜草,攀附岩石樹根藤木,迂迴到石壁上方。爲確保安全,潘虎仁拿出了安全繩,一段系在小樹上,安全帶系在腰部,緩慢地爬到幾乎垂直的石壁上,一叢叢『白岩豆』附著在石壁上,採摘了幾乎一麻袋,不過潘虎仁留下一些,好等著下次來采。 潘虎仁拿砍刀割了一段樹皮,嘗了味道,微苦,頗有神龍嘗百草的大無畏精神。 潘虎仁挖到的野生獼猴桃根。 潘虎仁詢問當地山民哪座山頭有還魂草。 下午,潘虎仁在沒有路的山中找草藥。 十多年前,潘虎仁在羅陽鎮開了草藥鋪,賣藥兼治病。草藥鋪的一塊小告示牌上林林總總列了十多種祖傳治療的病症。圖爲潘虎仁晾曬采來的草藥。 潘虎仁將采來的草藥切片加工。 山草藥療法,是樸素的民間醫術,多是辨病用藥。來人到店裡,要是感冒拉肚子之類的小病,潘虎仁簡單抓幾味藥,一般也就幾塊錢。 目前,泰順草醫普遍面臨著傳承的問題。泰順鄉間一些人家都有治病的秘方,不傳外人,隨著社會發展,不少失傳。潘虎仁說,六十多年前,有草醫治好了他伯父的麻風病。潘虎仁聽說之後,就想去找那戶人家討要秘方,但其後人並沒有傳承下來,這讓他感到十分惋惜。圖爲潘虎仁在製作膏藥。 不過,潘虎仁兒子兒媳都願意傳承學習祖傳秘方。現在,他還招收了了一個福鼎的徒弟。圖爲潘虎仁在拔罐治療。 吃飯時有人前來看病。 空閒時候,他也不斷鑽研,翻閱【浙南本草新編】等書,研究草藥。 藥鋪的牆上掛著幾面錦旗。潘虎仁說,雖然現在相信中醫草醫的人不如四五十年前那麼多,但是,他的病人卻越來越多了,很多人經過口口相傳找他來看病。 I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爲中國人的一天,編輯/田野,攝影/朱衛國,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