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帝时代到明末,华夏人民对中医的了解都是很普及的。
至今,我们还能经常听到“上火”“中暑”之类的中医术语,可见国人几千年来对中医的了解是多么普及。
中医
中医也曾传至日韩。日本汉医和韩医就是中医,三者并没什么区别。
近代以来,从汪伪政权的余云岫提出“废除中医案”开始,卖国专家对中医的抹黑、污蔑,一浪一浪杀来,近十几年,网络水军掀起了辱骂中医的高潮,然而,这些卖国水军辱骂中医的同时,却大力吹捧日本汉医,韩医、吹捧藏医、蒙医、苗医苗药。韩国已经将《金匮要略》申请为韩国文化遗产,日本汉医界坦言,20年后中国人学中医必须留学日本,欧美正在研究从中药中提取各种生物制剂,全世界都在吸取中医的营养,只有中国的卖国专家,要灭中医的根。
汪伪政权
抹黑中医,其实只是宣扬日本汉医等医学的一个侧面手段,也是民族生存竞争中,消灭汉族原生技术的博弈,是通过消灭汉族原生文化,进而引发汉族崇洋媚外、自卑自虐的一个环节罢了。
当今的媒体上,谈起中医的节目,往往云里雾里,普通人完全听不懂,觉得中医好像很高深的样子。
其实中医一点也不高深。
扁鹊
为了方便同胞养生,我就用通俗白话,解读一下艰深晦涩的中医医理。
这篇文字只写给同袍,我不想营救无知国民,同袍看后不要外传为好。
针灸
我们先从“人体运行规律”说起。
首先,人类是一个恒温生命体。
在一年中要面对冬季的寒冷、夏季的酷热,以及春秋二季的寒热干湿交替,需要做出一些调节,来适应温度、湿度的变化。
一旦气候变化过大,人体受寒过多,受热过多,湿气过多,燥热过多,都会造成疾病(这些跟细菌病毒啥的没关系)。
这些季节变化带来的疾病,大体有六种。分别是“风、寒、暑、湿、燥、热(火)”。
本草纲目
这些疾病也可以两两出现,比如“风湿、暑湿、风寒、湿寒、风热、燥热”等等。
另一方面,人类也是一个阴阳平衡的生命体。
阴阳听起来吓唬人,其实可以简单理解成热能量循环和液体循环。
经脉
所谓阳,就是“用热气方式推动全身热能量循环”。
所谓阴,就是“能制衡热能量过度增温的液体循环。”
为了保持体温和维系器官活性,人体需要不断制造“阳气”,也就是制造带有热能量的气体。
为了制衡阳气过度导致“发烧”,人体也会产生“阴液”,用阴来确保体温不会过度升高。
穴位
初学者这样理解阴阳就可以了。(有点片面,以后再往高深了说)
饮食辛辣、饮食肥腻、不吃早饭、过度手淫、长期熬夜、男女性爱过度、长期心情抑郁等原因,会导致人体的阴阳平衡打破,引发一些疾病,就是阴虚、阳虚、阴阳两虚。
按照五脏来细分阴阳方面的疾病,又可以细分成:心阴虚、心阳虚、肝阴虚、肝阳虚。。。。。。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等。
拔罐
自然界,有白天黑夜的转换。
人体,也有白天苏醒和夜间睡眠两种状态。
这个过程是肾水和心火交融,帮助一些重要脏腑在夜晚休息的过程。
推拿
我们把白天比作阳,夜晚比作阴。
人体的睡眠,就是阳入阴的过程。
人体的苏醒,就是阴入阳的过程。
阴虚会引发阳不如阴,会导致失眠。这时只需滋阴润燥,就可以治好。
中药
心肾不交会也导致失眠。这时只需用药沟通心肾,就可以治好。
人体的新陈代谢,吃饭排泄,类似大自然的五行转化。
人体五脏的属性功能,和大自然界的五行很像,所以五脏就被赋予了五行属性。
心属火,功能是维系生命之火(心脏跳动时时刻刻都在燃烧热量,所以心属火)。
中药
肝属木,功能是产生怒气和克制食欲(木能生火,所以肝木能产生怒气,人一生气就说这人肝火上来了,就是这个意思。同时,木能克土,脾胃属土,所以人一生气,就气得吃不下饭,就是肝木对脾土的克制作用)。
脾属土,功能是吸收营养(土能克水,也就是说,土属性的脾脏能把水谷转化为营养)。
肺属金,功能是控制呼吸“气体”的肃降(金在五行中比重最大,比重大的东西,就会沉降,肺气降,则呼吸正常,肺气不降,咳喘病就来了)。
肾属水,功能是体内“汗涕泪涎唾”五种液体的运转,津液的发源,以及排尿、排毒。(五液以肾为源,精液从肾而生,尿液从肾排泄,肾阴是全身阴液的源头,所以肾属水。)
以上就以直白简单的文字,解读了电视里所谓的“阴阳五运六气”。
五运就是五行,在中医里泛指五脏、六气就是“风寒暑湿燥热”这六种致病外因,云山雾罩的“阴阳五运六气”,就这么点事儿,不涉及任何玄学。
人类的呼吸、吃喝和排泄,形成一个生命体循环。
人体从右肾升发出阳气,升入肝脏,以肾水涵肝木(水生木,肾气升发能养肝),这一缕阳气先在肝脏滋养肝中血海,剩余部分由肝脏继续升发到脾脏。脾脏在这股阳气的滋养下,发挥吸收营养功能,协助胃部对食物进行吸收转化,滋养全身。
肺在所有器官的最上方,人体呼吸进肺部的气体,经过肺的降气功能,向下肃降,氧气被这股降气的力量推入五脏六腑。肺还能控制皮肤毛孔的开闭,人体运动后,整体气机升发,毛孔张开,把多余的热气排泄出去。人体遇到寒冷天气,毛孔紧闭,保存体内热气不流失。胃的位置也高于脾肝肾和大肠小肠,人体的胃气也是下降的,由下降的胃气为动力,把食物推进大肠小肠,经由大肠小肠吸收营养,最后这股“气”把剩余的糟粕排出体外。
在人体的呼吸、吃喝、排泄过程中。
气虚,会导致便秘。
肺气不降、会咳喘。
胃气不降,会打嗝反酸,消化不良,气滞食积。
脾有湿症,会影响脾胃吸收功能。
肾阴虚,会导致阳痿早泄。
燥症,会导致肝火。
阳虚,会导致四肢逆冷和心肌缺血,心绞痛。
饮酒会导致肝脏被酒精麻醉,水谷中的黏腻之物无法分解,并进入肝之血海,最后这些黏腻物经由血液循环,附着在心脑血管内壁,形成心脑血管疾病。
过度寒冷会过度耗损肾阳,单单肾阳过度升发一项,就能耗损人体大半正气,稍有外伤,脏物病菌感染血液,就能引发肾炎(肾小球肾炎)。
人体毛孔开启时,寒风入体,能引发风湿。
人体毛孔开启时,寒湿入体,能引发痛风、类风湿,关节积水、鹤膝风等严重情况,洗冷水澡后吹寒风,寒湿入经络,引发中风,最后发展成瘫痪、卧床的,大有人在。
我们最后了解一下经络。
经络是链接身体五脏六腑四肢的通道,也是气血运行通道。
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
十二正经联通五脏六腑,分别是;
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
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
每条经脉上,还包括不少穴位,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在针灸按摩等理疗套路里,哪一经有病,就针灸哪条经上的穴位,同时可以针灸其他经脉的穴位以辅助治疗。针灸不同的穴位,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
一条经脉很长且经脉上的穴位很多,所以有些人看到扎针灸时,针刺的部位,和发病部位不同。
比如胃病患者,针灸扎足三里穴。就是典型的胃病扎腿。外行人看着奇怪,胃病怎么扎腿呢?
其实这是因为胃病需要针刺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就在腿上,医生并没有扎错。
任脉
经脉和中药的归经也有必然联系。
一位中药归什么经,就治什么经的病。
比如麻黄入太阳经,葛根入阳明经,柴胡入少阳经。
什么中药治疗什么病症,往往是根据它的归经为依据的。
好了,这一节先讲到这里。
在中医里,无论多么复杂的病症,根源都是由于“风寒暑湿燥热”、“各种虚症”、和“五脏六腑运行失调”、“风寒入侵经络”等原因结合而来。
以上就是人体病机的简单解读。
那么,如何用药呢?我们下节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