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40|回覆: 0

[中醫理論] 【傷寒論】·『桂枝法將息』新解

[複製鏈接]
劉簽興馬聖凱 發表於 2017-5-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溫服桂枝湯須臾,仲景要求患者大口喝熱稀粥一升余,益胃氣以助藥力,培汗源以養中州,從而使祛邪不傷正。徐靈胎曾說:『桂枝本不能發汗,故需助以熱粥……啜粥充胃氣以達於肺也。』有人研究認為該熱粥應為淡鹽熱稀粥,則充養胃氣以助汗的作用更為明顯。

溫覆為度,一時為限,此溫以助衛陽,候時以待胃氣達於肺,如此方可腠理開張,營衛溢泄,微汗潮潤,遍身汗解,調和無邪。若汗出如流漓之水,則為太過,真氣妄泄,邪反逗留。是以『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方為仲景所暢的桂枝湯的最佳藥效標準和治癒指標。

如果服一升桂枝湯後,遍身微汗出而病癒,則剩下的藥物就停止服用,沒必要都喝完,此為桂枝湯停藥的標準。

如果第一次服藥後,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只要病證沒有改變,仍守方繼服,並逐漸縮短服藥時間,半日喝完三次藥物。病情嚴重的,還當晝夜接續服藥。如果還不汗出,則當連續服用至二三劑,直到病癒或發生病證變化。

傷寒論】第12條原文:『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鼻鳴乾嘔者,桂枝湯主之。』明言桂枝湯有『汗自出』的典型汗出表現,可在其後的方下注中卻又多次出現『若不汗』的字眼,此前者言汗出,後者又以不汗出為繼續服藥標準之一,實乃矛盾。

仲景在桂枝湯方後注提出的溫覆、啜熱稀粥、連續服藥三條方法,國醫大師李士懋曾取名為『輔汗三法』。這些方法有很強的扶助正氣的作用,且能助汗調節、防止過汗。如若在使用桂枝湯時,不添用此三法,則很少能達到汗出的目的。清·徐靈胎指出:『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雖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則非特無功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醫學源流論·服藥法論】)因此,服藥後的輔助方法也是方藥能否獲效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測汗法,首見於【吳醫匯講·溫熱論講】,其曰:『救陰不在補血,而在養津與測汗。』後由王孟英在【溫熱經緯】中改為『救陰不在血,而在津與汗』。此測汗法實由仲景在【傷寒論】中首先披露並應用,用其測陰陽氣血、五臟六腑之盈虛、經絡府俞之通暢。【素問·陰陽別論】云:『陽加於陰謂之汗。』強調了人體正常汗出的陰陽充盛,道路通暢。近賢張錫純則進一步闡釋為:『人身之有汗,如天地之有雨。天地陰陽和而有雨,人身陰陽和而後汗。』如此可以看出,在桂枝湯、麻黃湯等方劑的作用下,人體陰陽和合,營衛調暢,津液自和,陽加於陰,沛然作汗。此誠正如章虛谷所言:『測汗者,測之以審津液之存亡,氣機之通塞也。』據人體汗出之態,就可以測知體內陰陽氣血的狀態,亦司外揣內之一端。

活看桂枝法將息 桂枝湯作為仲景群方之首,在【傷寒論】中多次出現。如在【傷寒論·辨太陰病脈證並治】第276條記載:『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其方後注云:『溫服一升,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以助藥力,溫覆取汗。』此雖含溫覆、啜熱稀粥等以助藥力,但未言連續服藥,以示可以和緩取汗,待脾陽內動,胃氣復常乃發汗。在【傷寒論·辨霍亂病脈證並治】第387條記載:『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之。』方後注僅提『溫服一升』,未言其它,其言『小和』,可見桂枝湯在此實乃護正為要,非強做汗劑。由此可以看出,在【傷寒論】中,桂枝湯及『桂枝法將息』宜活看,萬不可僵化仲景的圓機活法。

總結以上內容,可以看出仲景對於桂枝湯的將息方法十分看重,也提示了將息在臨床中的重要作用,雖然具體內容在仲景臨床應用時有種種差異,然其精神都是為了提高療效,減少副作用,防治病情逆變。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