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63|回覆: 0

[訓詁學] 【每日一字】真·真金不怕火煉

[複製連結]
中央紀委監察部 發表於 2017-11-2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e8146d66ac6372e65acfa21d464ad09f.jpg
82b9077a95efdc2fb8dbd0c5917131a0.png

  【西遊記】中『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孫悟空因打死了攔路妖怪而被唐僧攆走,六耳獼猴趁機變作悟空模樣,打傷了唐僧,還和真悟空大打出手。真假悟空從天上殺到地下,菩薩、玉帝、地藏王皆分辨不出,最後還是如來佛祖識破六耳獼猴真身,並用金缽盂將其罩住,此事最終才得以解決。

1d508804fac3a6fc4596ad739b43942c.jpg

  『真』是源自道家的一個概念,【說文解字】說:『真,仙人變形而登天也』,道家把淳養本性、修真得道的仙人稱爲真人、真君,如神話故事【西遊記】【封神演義】中就有『二郎真君』『太乙真人』『道德真君』等角色。在儒家十三經里,鮮少出現『真』字,儒家以『誠』來表示本性、真實之義,故有『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這就是成語『精誠所至,金石爲開』的由來。不過,從字形看,真是由『貞』字變形而來。『貞』是在神鼎上祭拜占卜的意思,大概是用這種方法所卜的結果比較靈驗,多符合事情真相,貞便有了真的意義,寫作『真』字。因此,『真』字便用來表示與假相對的真實,這是其最常用的義項。

286660f9377c4a8c1082501eed248472.jpg

  面對占卜的真相,人們在爲自己能準確預測到事情的結果而喜悅的同時,也認識到冥冥宇宙中那無處不在、無可比衡、不可抗拒的強大力量——『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於是,『真』便有了另一重含義,即事物的本源、本性。【莊子》裡說:『真者,故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聖人法天貴真,不拘於俗』,『真』源自天性,善惡喜怒,發乎自然,所以我們常常以『天真爛漫』來形容兒童心地單純善良。人們崇尚、敬畏這種真,贊其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這裡大美、明法、成理即爲天地萬物之本真。

a1b9945d3f9f1157030014f4d986d743.jpg

  我們常將真、善、美並提,作爲人生的追求。在人們的潛意識中,無論是探尋外部事物的真相,還是追求內心世界的真誠,都是善良美好的。不過,有真往往就有假,有時真真假假甚至難以區分。【紅樓夢】第一回爲『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曹雪芹在開篇中就寫道:『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我雖不學無文,又何妨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來?亦可使閨閣昭傳。』這兩段話猶如作者精心設制的一個謎語:『甄士隱』即『真事隱』的諧音,『賈雨村』即『假語存』諧音。『真事』被作者隱藏在『假語』之中,而後人解讀【紅樓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把隱藏的『真事』,從小說文本中解讀出來,還原於現實生活中,如此才能更好地理解它的奇絕之處。

1178c2c80d6c3defbbab2447284cb917.jpg

  人這一生,萬事求真是追求,萬事認真則是美德。非凡的成就,往往孕育於一絲一毫的較真之中;事物的質變,往往緣於一毫一厘的差別和缺失。唯認真方能專注,認真方有定力,認真才能持之以恆、扎紮實實地把事做好。1930年中原大戰中,馮玉祥部下的一名參謀誤在電令中將會師之地『沁陽』寫成『泌陽』,導致部隊星夜趕赴離真正會師地點相隔250多公里的泌陽,貽誤了戰機,最終落敗。此戰被後人戲稱爲『敗在一撇上』。多寫『一撇』,是戰敗的表象;缺失『認真』,方爲失利的實質。1957年11月17日,毛澤東在莫斯科大學接見中國留蘇學生時,告訴他們:『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今天,雖然時代、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句話仍然值得銘記。如果認爲小問題影響不了大局,不必太認真,能過得去就放過去、能不得罪人就不得罪人,那麼就很容易使苗頭性、傾向性的小問題逐漸累積,釀成大錯誤。

dd6468975c5628fb50599a1c7abcaf0f.jpg

  人心向善,人人愛美,而真是善與美的靈魂——唯有真,才有生命力。人們對真的企盼是永恆的,求真的過程可能有收穫,也可能徒勞,但一定是充滿意義和快樂的。當求真、認真成爲每一個人的習慣時,它也就融入了民族的血液中。此時,這個民族不一定是最強大的,但她必定是充滿希望的。(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郝思斯)

28ef1f81dec685b5539fe55e89b72f3c.jpg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