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10|回覆: 0

[訓詁學] 【每日一字】正·正人先正己 正己先正心

[複製連結]
中央紀委監察部 發表於 2017-11-2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e8e5ecc8fb5339603e97b688565149f8.jpg
6057b5bed0461e564b69e2286e0f6fa4.png

  中國人對『正』,有一種熱情。中國的文字,常常被稱爲方塊字,因爲字形方方正正,每個字一般占據一個方形面積,體現穩重、端莊、周正之美;中國的建築,無論是四合院還是普通的住宅,四四方方,有著莊嚴、整齊、對稱之美。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慣用『正』字來計票,這大概是因爲『正』恰好是五筆,而且筆畫簡單。同時更重要的是,『正』蘊含了公平、公正之意,恰與投票的意旨相符。

9e5a0e5b753788b6444460c9e2ee4380.png

  正的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一個口,好像一個方形的城邑,表示目標所在、目的地所在;下面是一個止,也就是腳,正向著城邑。合起來就是腳前進的方向,表示人要到某個地方去,也就是遠行、遠征之意。

2c434bc9424622446c139d81cc938eed.png

  這一意義,在中國傳統節日中可以見到。我們將農曆每年的第一個月,叫做正月。正月的叫法,與中國傳統曆法中的建正有關。所謂建正,就是以哪個月作爲一年中的第一月。正,就是歲之首月,因爲一歲之首,是新一年的開始,於人而言,是新一輪的遠行或征程,於是人們就用正來指代曆法上的一年之始,故言正月。

a92d8815279e7015d91f5f23556160c0.png

  『正』的本義——表示人要到某個地方去。人要去某個地方,那就要不偏不斜地走下去,因此『正』就有了不偏、不斜的意思。做人不偏不斜,便是要正直。做事不偏不斜,便是要公正。使他人他物不偏不斜,便是要端正、肅正。由本義引申的『正』字內涵,蔓延到了爲人處世的各個方面。

b3c89a7bd139ab3e68d04c1a13325e51.png

  正人必先正己。春秋時期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用正來解釋政,爲政者必先端正自己,做到表率。在孔子看來,正人必先正己,只有自身的言行端正,方可使他人的言行端正。

ab08de2a3d79f394918341e04f043e4d.png

  正己先正心。端正自己,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內心。陸九淵指出,心之正就在於『爲善爲公』,這種善與公,就是多做善事、多做有意義的事、多爲人民做事。

7d8274126bdc30521ee18a02a6c30e66.png

  正心、正身、養正氣。文天祥說『天地有正氣』,正氣,既可以指充塞於天地之間的浩然之氣,也可以指剛正的氣節,也可以指光明正大的風氣,是正義與道德的集合。古人將正直之士稱作正士,將品行端正之人稱作正人,字裡行間透露的,是凜然不可欺的正氣。而那些與『正』有關的詞語,如忠正、廉正、清正、剛正不阿、方正不苟等等,也都如此。可以說,這股正氣激勵了古往今來無數的忠義之士,蘊養著剛毅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16cbc0a46a57544ffbb56271ad458ab7.jpg

  除此之外,古人還將『正』賦予身邊的事物,以此來警示自己。看到衣服帽子,想到『正其衣冠,尊其瞻視』,衣冠整齊,目不斜視,莊嚴而不兇猛;看到鞋子,想到『行必履正,無懷僥倖』,告誡自己行走時要走正道,不要心懷僥倖;看到松樹,想到松柏『終歲常端正』,勉勵自己當堅貞自守;更有文字的方方正正映射爲人處世當堂堂正正,房屋方正對稱體現爲人處世當正直且有規矩……如此種種,都道出了『正』之一字的內涵。

cf85c647ce9210f874dc752251121bb3.jpg


  工工整整寫下一個『正』,從正字裡面參悟人生,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施希茜)

43b78d282062e33411483dae4356cd23.png
806f3f25c855ee7c6dcacf20b7ccf2fd.png
66fa23353cf6e8f20b475524ff51893b.png
a81fa84c2b2d04960928801c227a9534.png
c2fe74d156b81d72ff9d7ddbd2db1d1c.png
a9767dc72cbf79a8be22a3cdb7cf1bb6.png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