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9月19日,全球奖金最高的教育奖项『一丹奖』公布首届获奖名单,斯坦福大学卡罗尔·德韦克摘获一丹教育研究奖。德韦克提出了人的思维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成长型思维,一种是固定型思维。在她看来,一个人拥有成长型思维,将乐于接受挑战,并积极地去扩展自己的能力。而这也是未来发展最需要具备的能力。 8张图分辨你是固定型思维模式 还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固定思维的人:规避挑战。 成长思维的人:欢迎挑战。 固定思维的人:痛恨变化。 成长思维的人:拥抱变化。 固定思维的人:老是关注限制。 成长思维的人:总是寻找机会。 固定思维的人:在改变现状上无能为力。 成长思维的人:凡事皆有可能。 固定思维的人:不接受批评。 成长思维的人:珍视反馈、主动学习。 固定思维的人:喜欢呆在舒适区中。 成长思维的人:喜欢探索新事物。 固定思维的人:有时候觉得努力是无用功。 成长思维的人:每次失败都是一堂课。 固定思维的人:认为毕业后无需过多学习。 成长思维的人:认为学习是终身的事业。 正如腾讯主要创始人之一陈一丹先生在接受采访谈及『一丹奖『时所说:『我们可以碰到很多外部的事情,无论是经济、科技、社会问题等,最终解决都靠人,而社会的发展也是靠人,而这些解决的问题也是靠人,产生问题也是人,所以人应该何去何从,让这个社会更美好,其实是跟教育息息相关的。』也就是说,人是教育应该关注的重要对象。本次获奖者德韦克提出的『成长型思维』就是从人的角度探讨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世界的影响各异,并将自己远见性的想法总结成〖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一书。 在她看来,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思维方式其实蕴含了无限的能量。而一个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未来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这个结论,甚至被美国大西洋月刊等媒体评价为『考试驱动型社会的一股清流』,因为孩子学习的内驱力被忽视了太久,而德韦克的这个观点,恰恰让孩子将重点重新放到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心态上。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一成不变的,而整个世界就是由一个个为了考察我们的智商和能力的测试组成的,我们拥有的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fixed mindset)。固定思维的孩子往往害怕失败,担心自己看起来不那么聪明、比较笨,而拒绝接受挑战、面对困难,由此他们的发展潜力会受到限制。 而如果我们认为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个人努力,这个世界上充满了那些帮助我们学习、成长的有趣挑战,我们拥有的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那些成功孩子的思维模式就属于成长型的。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智商和能力,相信自己的潜力是未知的,困难和失败只是帮助自己进步的挑战,他们对学习充满热情... 且当孩子每一次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去学习新知识、迎接新挑战,大脑中的神经元会形成新的、强有力的联结,长久下去,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也就是说,成长型思维模式不但决定了孩子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积极态度,还将通过激发更活跃的大脑活动,提高孩子的智商。 Dweck教授还在很多其他领域发现了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存在。在两性关系中,成长型思维的人会寻找那些让他们变得更好的伴侣,而固定型思维的人则更倾向于找那些允许自己停滞不前的人。 更为关键的是,Dweck教授的研究结果证实,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是可以改变的。或者说,成长型思维模式是可以教育和培养的。 她给出了一系列的成功案例。South Bronx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接受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教育和训练后,在短短1年的时间内,数学测试成绩就从垫底迅速上升到纽约州第1名。 我们到底怎么培养孩子的成长思维?Dweck教授说,不困难,一些很小的干预,就能产生塑造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作用。 比如,更加明智地表扬孩子。不要表扬孩子的智力或能力,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赞美孩子的天赋而非他的努力、策略和选择,可是在慢性地扼杀他的成长型思维哦! 不要用类似『这幅画太棒了,你就是我们的毕加索!』、『宝贝,你太聪明了!』这样模糊从语句表扬孩子。这样做并不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学的更好,反而会使孩子认为自己被重视、被表扬仅仅是因为智商。最终的结果是,他们会拒绝接受挑战和承担风险,担心搞砸了,自己看起来『不聪明』、『很蠢』,长此以往,他们慢慢失去了对学习的积极性。 对孩子的表扬一定要具体明确,要表扬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他的努力、专注、坚持、创意、策略等等。 Dweck教授的研究成果很多,可以在〖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一书中先睹为快。 在看书之前,可以先看看Dweck 教授的TED演讲,"The Power of Believing that You Can Improve"(相信自己可以变得更好的力量)。 就像Dweck教授演讲题目所说的,教育的关键要让孩子相信,他拥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力量。 PS: 停止夸孩子『你真聪明』1.你很努力啊 (表扬努力) You tried really hard on that. 当孩子给你呈现一幅漂亮的作品时,可不要被喜悦冲昏头脑,请记得肯定他为此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2.尽管很难,但你一直没有放弃 (表扬坚毅) You never gave up, even when it was hard. 当孩子完成一件对他来说很有挑战的事情时,比如苦思冥想一个围棋残局,一次次尝试操场上高高的攀爬架,无数次失败后无数次反复尝试,请记得肯定他的耐心和坚持。 3.你做事情的态度非常不错 (表扬态度) You have such a positive attitude. 当孩子对面临的任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时,可不要忘了抓住机会美言几句。 4.你在__上进步了很多 (表扬细节) You have really improved on __. 当孩子在某方面能力有所提高时,表扬细节,越具体越好,比如: 宝贝,你现在游泳时手上姿势更标准了,而且换气频率也更加均匀了,比之前进步了很多,真棒!
5.这个方法真有新意 (表扬创意) What a creative solution to that problem! 这是最需要注意的地方,看到孩子的奇思妙想,最容易让人跟『聪明"挂钩起来。 可是奇思妙想真的是『聪明』吗?它应该是创意和思考的积累哦,是孩子在尝试无数次可能性方案之后才收获的脑洞大开呢! 所以,表扬"有创意"就对啦! 6.你和小伙伴们合作得真棒 (表扬合作精神) You work very well with your classmates. 一个人无论多能干,能做的事情也是有限的。 如果孩子和小伙伴一起合作完成了某件事,做得还不错,请一定要抓住机会肯定孩子的合作沟通能力吧! 7.这件事情你负责得很好 (表扬领导力) I love how you took ownership of that! 有些事虽然不完全是孩子一个人做的,但他是负责管理的,做得好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责任心和领导能力。 表扬到这个点上,能让孩子知道,虽然他并没有在每个步骤上亲历亲为,但能made it happen,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 8.你一点都不怕困难,太难得了 (表扬勇气) You are not afraid of a challenge! I like that! 表扬孩子的勇气,是最能帮助他涨『自信指数『的时候。 9.你帮__完成了她的任务,真不错 (表扬热心) You did a great job of helping ___with her assignment.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是一种美德,一定要表扬孩子的热心,鼓励他多多帮助别人。 克服困难的方法有很多种 除了自己的耐心坚持 向别人求助,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 也是非常有效的办法呢 10.你把自己的房间/书整理得真好 (表扬责任心和条理性) You have taken great care of your room/books. 能把自己的地盘整理好、把物品收拾好、照顾好,是有责任心,做事有条理的体现。这是孩子能做好其他事情的基础,表扬和鼓励那是必须的。 11.我相信你,因为__ (表扬信用) I know I can trust you because __. 良好的信用会让孩子的人生道路更加顺畅,所以要适时帮他建立。 比如和孩子约定什么时,可以说: 『我相信你,因为前几次你说话都算数』 『我相信你,你一定会找到好办法『……
12.你今天参加活动时表现得很好 (表扬参与) You did a great job of participating today! 参与活动,能开拓视野,吸收更多的养分,当孩子积极踊跃的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表现不错时,一定要鼓励他的参与感。 13.你很重视别人的意见,这点做得非常好 (表扬开放虚心的态度) It is so nice that you value other people」s opinions. 从别人身上吸取好的建议和经验,自己能力也会不断提高,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一般都有着开放虚心的态度。 14.真高兴你做出这样的选择 (表扬选择) I am so proud that you made that choice. 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有时是因为努力,有时却是因为改变了策略,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表扬策略,也是培养成长型思维的关键呢。 15.你记得__! 想得真棒! (表扬细心) You remembered to __! Great thinking! 细心不仅体现在谨小慎微,更体现在孩子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和多角度。 出门玩的时候,孩子不忘带伞,后来下雨了还真用得着,原来出门前细心的孩子特意查看了当日天气预报,这时候,爸爸妈妈就该表扬一下他的细心和考虑周全啦。 这15句话几乎囊括了孩子日常行为的方方面面,所以,遇到孩子任何一方面表现突出时就不妨先抛上这样一句。 千万不要再将所有的好表现都归结为让孩子感觉虚无缥缈,也不知道该怎么提高的『聪明』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