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20|回复: 0

[汉服日常] 汉服运动发源于何处?需要指导思想吗?都有哪些类别?以及汉服现代化问题。 ...

[复制链接]
四海青年国学社 发表于 2017-11-30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db713d7589d1de8a7d1e8a9125851ae.jpg

前言

不久前参加了北京地区第二次联合举办的汉服运动14周年纪念活动,在此之前,去了汉服文化周,这其中遇到了很多同袍,也私下交流了一些内容。对于许久不参加活动的我,感觉汉服运动发展这几年变化挺大的,出现了很多的新思想、新气象和衍生事物。今天就关于这些日子的所见所闻的说一下我的感想。为了更清晰的表达,便以问答形式呈现。

(配图仅为避免视觉疲劳,切勿对号入座)

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

汉服运动需要指导思想吗?都有哪些类别?

关于这个问题,主要是起源于一个同袍在一个公众号发表的文章。暂且不评价同袍的观点,只说我自己的想法。

要弄清汉服运动需要不需要指导思想,首先要看汉服运动是什么?其实,截止今天,很多运动发生在中国。常见的有读经运动、儒家复兴运动、民主宪政运动等。一个社会现象能称之为“运动”或者“革命”,必然是有其清晰地发展脉络和思想倾向的。比如读经运动,就明确的宣称经典的回归在今天中国乃至世界的文明发展正向作用,通过读经可以扫除一切教育上的不足,从而达到教育之本质。

a2df5b0360af0753c3866bf88a42ce8e.jpg

那么汉服运动是否也有类似的地方?这个问题很复杂,不像读经运动那样,有一个“教主”,和全国无数个思想整齐划一的“宣导员”。汉服运动在今天这个状态,更多的是一种民间的文化自觉。既然是自觉,那就在思想上千差万别了。生活经历不一样,教育背景不一样,对一个是事物的观察判断当然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会发现,全国几十万同袍,几乎找不到可以称作汉服运动总指导思想的具有权威性质的著作和言论。诚然有很多汉服复兴老前辈撰写了大量的文章、书籍等来诠释汉服运动,然而仍然不失为一家之言,缺乏全局性的指导意义。因此,概括汉服运动的性质,我们也只能说她是一场发自民间的文化复兴运动,人们源于对汉服的共同审美追求而走到一起。

59c1e78ba04199e80c7b1df2bcc6b50b.jpg

那么,话说回来,一个运动没有明确的思想性,岂不是蒙头苍蝇吗?汉服运动,有没有思想性?当然有。笔者冒昧对全国汉服运动在思想领域进行简单的概括。

1、汉民族主义影响下的汉服运动。在这个范围内的汉服复兴同袍主要是从民族发展的角度考虑,认为汉服运动本质上是起源于一场对抗汉族民族虚无主义的救族运动。所以,在这个话语体系之下,汉服运动本质上就是一场政治运动。这一部分汉服同袍迫切希望汉族民族意识的觉醒,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实现民族文化、政治、军事、经济、国际地位等方面的复兴。

d3ccd7c0c8104472b38b941618833d46.jpg

民族这个词汇和实体,深受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现今中国,民族划分在斯大林民族思想的指导下,已经区分出了56个民族实体。每一个民族实体,在今天国际风云变换的背景下,都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民族意识,这个民族意识已经无关乎文化了,民族自我认同的加强必然影响中华民族的一体性构建。而公民意识还很淡薄的中国,在民族倾斜性政策的驱使下,很容易出现民族隔阂。再加上历史上民族之间的斗争,这种隔阂仍然具有历史延续性。而汉族在当代中国的不公平地位和一部分少数民族极端分子对汉族的挑战,导致一部分汉族人迅速形成民族主义思想,并走到一起协商对抗之策,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不同的思想分支。比如激进主义特点i明显的“皇汉”主义,较为温和的如汉本位思想。

汉服运动最初便是持有这样思想的一部分仁人志士发起的。今年14周年,感觉汉服运动只有14年光景。而实际上,如果继续上溯,可以算到21世纪之初。2003年的首次汉服出行只不过是汉族民族主义者自我表达的一种形式,而早在此之前,民族复兴的活动已经持续很久了。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需要寻找一个能够代表汉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来加强认同感,于是乎汉服就成了必然的选择。汉服的现代概念也就是那个时候产生的。

76770973fa8df340499073b02a5e711a.jpg

2、带有民族性,而淡化了民族主义思想的汉服运动。我们说,汉服运动发源于民族意识影响下的民族复兴运动,所以,汉服必然带有民族性。而这一部分同袍与“汉本位”同袍的区别就在于是否需要继续坚持强烈的政治性。也即是说,汉服运动需要不需要不厌其烦地宣扬民族主义,来唤醒人们的民族意识。

随着汉服运动的不断加深,人员不断加入,同袍队伍不断扩大。如前所说,后来者未必就对“前辈”们的思想买账。但是,这一部分同袍毕竟还是认可前辈们的努力和运动成果,只不过是加以扬弃罢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同袍们希望继承过去的文化内涵并开拓之,民族文化的复兴必然会带动民族意识的觉醒,所以没必要过于纠结大家是否“根正苗红”。大家相信中华文化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个汉服复兴者在复兴汉服的活动中,时刻需要关注的是自身修养是否“达标”,通过“成己成物”同样可以达到化民正俗的运动目的。

801f04a1fc35160b69d138ddd3f9c01c.jpg

所以,这两种思想没有本质上的矛盾或者抵触,侧重点不同,希望达到的目标则是一致的。需要注意的是,在这十多年的运动中,双方有意识地把彼此的差异扩大化,造成不可调和的矛盾。笔者通过走访可观察许多省份的同袍活动情况,发现,一个地方的同袍,因为无法搁置异见,而相互抵制。甚至把对方妖魔化,打口水战。这种情况在过去很常见,这也恰巧说明汉服运动由于思想意识的不成熟和年龄低端化,导致运动中相互阋墙于内,自毁长城。

中国有句老话,兄弟一笑泯恩仇。汉服运动中的争斗是很幼稚的,能够体会到团结的意义的同袍则会主动寻求和解,并消除分歧或者搁置争议。北京地区汉服同袍三大社团能够走到一起,意义已经很重大了。这个活动向全球的汉服同袍昭示了一个事实,同袍是可以求同存异,携手共进的。所以,大家可以再体会一下“汉服一生,同袍一世”的丰富内涵。提出这样一个口号的同袍太有才了!

e695b58122ad857acc9c24bba476e155.jpg

3、单纯审美艺术层面的汉服研究活动,也就是传说中的“秀衣党”。这一部分人比较复杂,有自称同袍的,倾向于纯文化型的汉服研究活动,不掺杂任何的民族性;有拒绝同袍称谓的,认为汉服仅仅是一种文化要素,对汉服的新概念提出质疑和否定,单纯地从衣服的角度去审视这个文化要素。

第一种同袍作为文化研究者,往往会求诸原始的考古资料,做了大量的复原性工作,也给同袍们汉服复兴带来了很有价值的参考。

第二种同袍则走向了另一面,印象中的汉服与古装没有区分。笼统地说,这些人是最晚受到汉服运动影响的人,他们内心已经沉淀的文化意识先入为主地覆盖到了汉服身上。而由于文化意识的复杂性,导致汉服的制作和解释有时候会偏离汉服的本来意义。在现代社会,人们对新事物的认知不免会添加“私货”,个人主义推波助澜,继续造就更多的新事物。加之汉服本来就是同袍有目的的创造,后来者拿去“改装”,也是必然的。许多同袍坚持汉服的现代生活上的使用价值,并结合其原有的文化爱好,往往会制作出更为新潮的衣服,附加于各种文化活动中。比如穿古装祭祀,射箭时候穿交领连衣裙,穿着交领布扣衣服喝茶,不一而足。

即便如此,这三种群体也是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比如都喜爱传统文化。

汉服运动是现代社会的附属品还是为改变社会而来?

这个问题实际上比较敏感的。一般而言,同袍们都会认为,汉服是现代中国发展之后的必然产物。也就是说,汉服作为一种文化要素,是一种上层建筑,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催生出了汉服、礼仪、传统经典等。最为坐实的经典句子是“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才会思考文化上的需求,因为物质决定意识嘛。那么,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大发展,人们生活富足了,开始有精力和时间思考文化追求了。于是乎汉服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呼之欲出。

马原学的很好。

6bba15b7d128e8dbe54c7823f95f63ce.jpg

如果我们能够耐心的去思考这个运动,我们会发现,也许汉服并不是像古琴、书法那样作为一种单纯的文化需求而呈现。一个运动之所以称作运动,就在于其改变社会目的。关于汉服现代化的问题,很多同袍提倡现代汉服认知,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习惯为目标,对汉服进行世俗化改造。这个问题是许多同袍纠结很久的问题。要不要对汉服进行改造?如何改造?出于什么目的而改造?怎么去理解汉服现代化?在现代化等同于西化的时代,是不是汉服要趋向于西化审美进行改造?或者说汉服应该与现代社会达成妥协,去融入现代生活吗?很多同袍的意思或许是后者,也即是汉服要有生命力就必须去适应现代世俗。

d08756847424907ff18dfed1a889846f.jpg

对此,本人曾经多次在公开讲座和朋友圈中提及,对于汉服的落地问题,本人一向坚持汉服不应无原则地向世俗妥协。也许,有人说这是自寻死路,不去世俗化怎么穿出去。对此本人认为,运动的目标在于改造社会,改造你所认为不合己意的所为世俗。如果一项运动没有此功能,那就不能称之为运动。那么,我们称同袍的行为是汉服运动、汉服复兴运动、汉文化复兴运动,就必须有运动所持有的本义,就是去用汉服的大义改造社会世俗的不义。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号比如“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着我华夏衣裳,兴我礼义之邦”,从中不难看出,同袍有意要去复兴一种逝去的东西,返古复始,旧邦新命。那么,意思就显而易见了,那就是同袍复兴汉服文化是要让逝去的汉文明重新光大并且去影响,去携领,去带动这个社会中背离华夏复兴的世俗朝着汉文明的方向发展。

73839f416372bdbfe74abfa66642404c.jpg

从这个意义上说,汉服就没有必要去为适应现代世俗而苦心积虑,因为你是为改造这个世俗而来。如果不是出于这个目标,那么汉服必将再次走向消亡。汉服被现代世俗认为是宽袍大袖行动不便需要手术切割瘦身处理,处理的结果是趋向于世俗的审美水平和文化认知而失去复兴的初衷。汉服在层层盘剥中自我矮化,汉服改造社会的功能被世俗的唾沫淹没最终被消化。因为不管我们穿什么样的宽袍大袖,都是无法被世俗接受的。唯一的办法是通过文化移风易俗。

c27d117bbb70b0145971dfe784168028.jpg

由此观之,汉服运动很难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来套用解释了。从汉服运动发源处来分析,当时的同袍都是“底层人民”,为了争夺文化解释权和抵制汉民族虚无主义而衔枚疾走,他们很难说是因为经济上的成功而带来的文化消费需求。即是是现代社会,我们也很难找出这样的带有共性的社会现象。不难发现,大部分同袍都是年轻人,甚至是还在校园过着大学生活。而已经毕业的同袍,更多的是为工作和月薪不能超赶王思聪而发愁。但是他们却加入了汉服运动,并为之而热泪盈眶,矢志不渝。

d3203b1d2b370ddf79df77bca9632a92.jpg

所以,即便中国经济不发展,甚至是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更加低迷,百姓生活更加贫困,汉服运动也照样会出现。而且,只会出现的更为猛烈和带有改造社会的性质。我们有理由相信,王乐天穿汉服走上街头并不是因为他突然感觉自己是“高端人口”了,而是感觉到了一种文化的危机感,民族的危机感。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众多同袍更是带着这种危机感不惜生活窘迫,不惜被人指责,不惜被家人误解毅然决然走上街头普及汉服。

今天,我们能够毫无心理压力的成群结队走上街头宣传汉服,实际上应该感谢最初的那些“老前辈”们聚散沙城铁塔的不朽功勋,不管他们的思想是否与我们一致,都要带着一份感恩之心。也许,当今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可以促进这个运动更加顺利的前进,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初心”,因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未完待续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