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樵問答】亦稱【漁樵】或【金門待漏】,自蕭鸞【杏莊太音續譜】(1560)刊布以來,超過三十部琴譜相繼刊載,名聞古琴界。到了現代,此曲不僅是古琴界競相彈奏的曲目,而且已是我國民樂經典樂曲之一。
關於該曲的作者,晚清釋空塵等人說為楊表正所作是不可信的,顧梅羹先生(1899~1990)早就據楊氏【漁樵問答】一曲之解題指出:『只可認為他在曲操上有所加工,而不能認為就是他的創作。』明陳大斌說此曲乃其師李水南作品,亦查無實據,較為可信的是李水南傳承而非創作了此曲。據記載,南宋楊纘、徐天民和毛敏仲編纂的【紫霞洞琴譜】(已佚)已有該曲曲目。或許我們可以據此大膽推斷,該曲的創製者正是毛敏仲等人。此說現在雖難以確考,但不無道理,其理由有二:其一,當今嶺南派所傳授的【漁樵問答】,據稱最早即為宮廷樂師於宋廷南遷時帶來的琴譜(即【古岡遺譜】)中刊載的琴曲。其二,在【漁樵問答】出現前,琴曲中已分別有【漁歌】和【樵歌】兩曲,據稱這兩曲的作者都是毛敏仲,毛敏仲在二歌的基礎上創作【漁樵問答】是完全可能的。當然,要考實這一結論還需要更加確鑿可靠的文獻。
該曲譜本比較複雜,從旋律與指法兩方面大致可分為兩系:一是【古岡遺譜】系,簡稱嶺南系;一是【杏莊太音續譜】系,簡稱蕭鸞系。嶺南系譜本為純器樂曲,源於【古岡遺譜】,後為【悟雪山房琴譜】繼承,主要在嶺南琴派中流傳。該譜本旋律相對緊湊,『指法簡便』,尚帶有早期琴曲音多韻少的特點,當是更加接近原來譜本的傳本。蕭鸞系譜本先為純器樂曲,自楊表正【重修真傳琴譜】將別行的同名歌詞配入琴譜後,就有了與器樂並行的琴歌本。該譜本旋律較為疏緩,指法相對複雜,明顯具有後期琴曲音少韻多的色彩,為明清以來諸多琴譜刊載,當是在傳承過程中受到琴家較多修飾的譜本。
該曲曲體,嶺南系譜本由兩部分構成,且從【古岡遺譜】到【悟雪山房遺譜】一以貫之,均為八段體;蕭鸞系譜本多由三部分構成,但分段頗為複雜,從五段(張一亨【義軒琴經】)、六段(蕭鸞【杏莊太音續譜】、蔣克謙【琴書大全】等)、七段(張大命【陽春堂琴譜續集】等)、八段(楊倫【太古遺音】)、九段(楊表正【重修真傳琴譜】等)到十二段(張廷玉【理性元雅】等)都有,變化相對比較大,這應當是不同琴家在弘傳此曲時有所加工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