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58|回覆: 0

[茶語] 普洱茶你究竟了解多少?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7-12-1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是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易武鎮-颳風寨,土生土長的妹子,颳風寨緊鄰曼撒山是易武鎮最大、最古老的村寨,有150餘戶人家740多人。曼撒山常年高溫濕潤,造就了上等普洱茶天然的生長環境。

7a4a8ca987b2c20115068623da30ceca.jpg

爸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外出打工了,從小陪在我身邊的是爺爺,和這座茶山。小時候最常幹的事就是跟在爺爺的後面看著他摘茶,到大一點的時候也會學著自己摘茶了。山裡的生活總是這樣愜意,呼吸著西雙版納的空氣滿山頭的跑,時光就這樣一去不復返。

c1850b1c25a3ed651c98a28961b828ce.jpg

129f23a52f54dfc212cbcd9e1d94c29e.jpg

每年的2月到5月是爺爺最忙的時候,積累了一個冬天的能量。爺爺說這個時節的普洱茶是最有營養的,我常常一知半解的看著爺爺。茶葉長出來的不都是一樣的嗎?你看外形一樣香味一樣葉子數量也一樣。爺爺笑著對我說:『你別看他們長得都一樣其實裡面可大有學問呢,咱們西雙版納終年雨水充足雲霧瀰漫、土層深厚、土地肥沃、無污染清明前的茶最是營養,香氣持久,泡出來的茶嫩綠明亮,滋味香醇可口,秋季採摘的茶則是香中帶苦苦後回甜值得細嘗。人這一輩子啊....就像這普洱茶,二十出頭的年紀最是美好,有夢就去追;到了四五十歲的時候,心也已經塵埃落定回首一路拼搏,有淚有笑有苦有樂再細細品嘗餘生只剩安樂。』

當時的我不明所以,現在想想這一生也就被爺爺這幾句話概括了!

加我微信:PEC366(長按可複製)

e2647d607c8ada9dd939f4204c3f8330.jpg

爺爺採摘回來的茶都是要自己親手殺青,自然晾乾,他說這樣才會保持茶的有機質,接著手工壓制。提取香味讓茶葉中的果膠溢於表皮這樣做出來的茶茸毛多條索肥壯。因爲爺爺和我們家這座茶山,我愛上了泡茶愛上了喝茶,第一遍茶湯倒掉附著物;第二遍開水沖泡看著茶葉在開水中翻滾、下沉、盡情釋放,把所有的鮮活都溶於水中即使最後被當做茶根倒掉。

c79a06275274c0f594bf0eb58676565a.jpg

▲殺青後的茶葉要經過純手工反覆揉捻,以破壞茶葉葉表組織茶汁浸出,使片狀鮮葉揉捻成條索狀。

7e708a7c057b0f14a10499e27c0a0b31.jpg

▲這個工藝叫曬青,所有傳統的普洱茶原料都必須經過這個工序,陽光是普洱茶品質形成的奧秘所在!沒有經過曬青工藝的茶不能稱其爲普洱茶。

dce4feb393bb5ab26c9385bb08c36a90.jpg

▲使布袋內蒸軟的茶葉成形後用石磨進行壓制工序,這部分工序我們完全遵照古法採用全手工完成。

老人家一直說普洱茶暖胃護胃,我雖然一直沒放在心上,但因著從小喝普洱胃一直沒出過毛病,即使現在經常加班、熬夜、吃宵夜、飲食不如以往規律,胃還是一如既往的好,大概也是因爲一直保留著喝普洱茶習慣吧!

36dce2cba759ec45a61429bb371cd0f3.jpg

在爺爺的教育下總是堅持自己手工製作,不烘不烤,雖然時間長了點但是一定會保證質量,色澤、香氣、形狀都確保一流。

6b09d1dec0608689d5975de3c36de523.jpg

如今,出了這座山上大學直至參加工作,每年從家走都要帶上不少家鄉的普洱帶回來分給身邊的人,他們都很驚訝,這樣香氣濃郁回味無窮的茶確實是很少喝到過,因爲市面上買到的普洱都沒有這種味道,香味很快就散了,味道也不如家鄉普洱的濃厚。爲了讓身邊的人都能喝上正宗的普洱茶,我開始著手讓家鄉普洱茶走出大山。

ee78139dee78b3294df5089bd0944ddb.jpg

過程總是不那麼順利,在家人的支持下雖然有了自己的門店,可是沒有花心思做廣告不知道怎麼去推銷,好在周邊喝過自家茶的人都很滿意都表示這樣正宗的普洱茶如果沒埋沒了實在太可惜,他們積極地幫我宣傳幾乎在我這買過茶的最後都成了回頭客。

5880fabbf02113e227aa5b7c60f00e37.jpg

現在我們家的普洱茶也總算是走上正軌了,在西雙版納我們有自家的茶山,在昆明我們有自己的門店。現在還有自己的加工廠,我們的茶都是直接發給客戶避免中間的銷售環節,雖然不賺錢,可是看著自己用心製作的茶被社會所認可、被大眾喜歡我就已經很滿足了!

d17158ca3c8587c9c7901140a2505a8c.jpg

純手工製作雖然麻煩

但能確保更香更原始

沒有大成本廣告

沒有名貴包裝

只想讓家鄉的好茶被更多人知道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