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06|回覆: 0

[何新西方偽史考] 第九次請教徐松岩·古希臘各城邦都有兵工廠嗎?

[複製連結]
生民無疆 發表於 2018-1-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末學愚鈍,但還算好學,因為沉迷於偉大的古希臘文明,前些時,稀裏嘩啦地,提出十個問題,求教於徐教授。這十個問題是:

  1、希臘半島位於地中海氣候區,古希臘人吃的、穿的來自於何方?

  2、環地中海地區的人們就如此愚蠢,以至於任由小國寡民的古希臘人開闢殖民地嗎?

  3、原始的『古希臘文獻』,是寫在紙草紙上嗎?

  4、養活雅典帝國1000萬人口的糧食基地在哪裏?

  5、雅典帝國艦隊不帶糧草而遠征,海軍官兵都是餓死的嗎?

  6、古希臘到底有多少戰士,希臘半島支撐得了嗎?

  7、按理說,雅典帝國時期的雅典城,應該比唐代長安城更大、更繁華,其遺址何在?

  8、雅典的政治家、戲劇家、歌唱家的嗓門,自帶高倍擴音器嗎?

  9、馬拉松第一人裴裏庇第斯,是因雙腳劃破,失血過多而死嗎?

  10、古希臘的曆法,是宙斯親授嗎?

  我深知,徐教授桃李滿天下,自是無暇顧及我這個門外弟子。當然,我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徐教授的閒暇。

  我現在又有了一個新的問題。

  話說,古希臘各城邦的人口,是以千為單位計算的。據說,斯巴達、雅典是古希臘的兩個超級大國。斯巴達在頂峯時期是9000戶人家,四五萬人口;至於雅典,按徐教授的說法是三四萬公民,一二十萬人口。這兩個城邦啊,整天殺來殺去,直殺得終日天昏地暗、日月無光。為了見證功夫高低,他們還相約到遙遠的西西裏去廝殺一番。當然,他們也聯手與波斯帝國一決高下。

  終於,斯巴達、雅典殺成了希臘半島南部地區的兩大盟主。根據我前面的推算,這兩個帝國,各自至少擁有25萬軍隊。如果將二者相加,希臘半島南部地區,至少擁有50萬軍隊。50萬,即便在當今世界,也是個嚇死人的數字。

  由此,我又疑惑了:以戰爭為人生最大樂趣的古希臘人,武器消耗量一定極大,那麼,他們的武器來自何方?

  要保證天天打仗的50萬軍隊的武器供應,需要多麼強大的兵工廠做後盾啊!

  戰前,必須將50萬把刀、50萬塊盾發放到位。一場廝殺下來,僅按照10%的損耗,那就得補充5萬把刀、5萬塊盾牌。一個月廝殺10次,那就得補充50萬把刀、50萬塊盾牌。很嚇人,對不?

  所以,古今中外,打仗,就是打錢糧,打工業基礎。

  咱這裏不再談糧食,只談武器保障問題。

  造武器,先要有儲量足夠、易於開採的銅礦鐵礦;接着要有足夠的開採、冶煉工場;接着要有強大的武器製造廠;接着要有超大的武器儲運條件和能力。

  考慮到古希臘是海洋文明,特喜歡在海上表演武功,那麼,就要大規模造船:先要有足夠的適合造船的樹木;接着要有足夠的造船場、修船廠;接着要有足夠的船舶保管場所。

  還有一個最關鍵的是:無論造刀劍盾牌,還是造船舶,都必須有足夠的熟練工匠、高超的工藝水平。

  我的這些知識,是從中國史書上得來的。

  我們的老祖宗,雖然討厭戰爭,仗也打得不算太多,但很愛研究戰爭問題,諸子百家幾乎人人研究軍事問題。專門講兵法的著作,也烏央烏央的多,至今傳世的兵書,依然一摞一摞的。我想,有蘇格拉底智慧、柏拉圖理性、亞裏士多德博學的古希臘人,天天打仗,想必每日理性思考戰爭的奧妙,想必也寫出了海量的兵書,希望徐教授介紹一兩本,讓我等也學習學習。

  我們的老祖宗,也愛研究武器。按【周禮•考工記】,最晚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的武器生產,就實現了標準化、模塊化、流水作業。這生產管理水平啊,似乎並不亞於西方的科學管理之父美國人泰勒。這還真不是吹牛,古代中國,老早老早,就實現了武器的批量生產,和全國民間批量生產秦磚漢瓦,使中國迅速進入家家戶戶住磚瓦房一樣。

7a07465824c03ac317ada837a1310f82.jpg

  【考工記】講的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的事。與此同時的南方,據【吳越春秋】,伍子胥正在對吳王闔閭說,要想稱霸,必須『必先立城郭,設守備,實倉廩,治兵庫』;而據【越絕書】,雄心勃勃的越王,正在精心備戰,『姑中山者,越銅官之山也……練塘者,句踐時采錫山為炭,稱『炭聚』,……官瀆者,句踐工官也。……舟室者,句踐船宮也,……射浦者,句踐教習兵處也。……六山者,句踐鑄銅』。越王勾踐的礦山、工廠、伐木場、船廠、海軍陸軍練兵場等等,一應俱全。

  那時候,我們的老祖宗就知道,先進武器、高端人才,才是最寶貴的。在【越絕書】、【吳越春秋】裏,便記錄了比如弩的誕生與應用、各國爭奪武器專家等一些很有趣的故事。因為研究武器的人才被重用,中國古代武器種類之多,包括戰船種類之多,令人眼花繚亂。

  更有趣的是墨子,他專門研究如何反戰,深入研究並在【墨子】中記載了一整套的反戰工程技術。

  按照這些與『古希臘』同時的傳世文獻,後人基本可以複製出當時的攻防武器裝備來。

4597ee7a549be24c5a238959dc3931cd.jpg
35e6bbbd5ec3106cefbc965476eb2d78.jpg

出土的著名文物

  國防、戰爭,前期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那可了不得。真的就是燒錢的活啊!無怪乎伍子胥堅決反對吳王夫差興兵北伐:『臣聞興十萬之眾,奉師千裏,百姓之費,國家之出,日數千金。』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武器生產人員有多少呢?我不知道。

  據【後漢書】:『考工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作兵器弓弩刀鎧之屬,成則傳執金吾入武庫,及主織綬諸雜工。(【漢官】曰:員吏百九人。)左右丞各一人。……武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兵器。丞一人。』

  由此可知,漢朝中央,既有專門的兵工廠,也有專門武器庫。而且,兵工廠的官吏,就有一百多人。至於有多少工人,那就不知道了。需要說明的是,這裏的人員,是不不負責礦山開採之類工作的。他們是依託全國的各地的力量,來看展軍民融合的開礦煉鐵,據【後漢書】:『凡郡縣……出鐵多者置鐵官,主鼓鑄。』

  唐朝的資料豐富許多。據【資治通鑑】,開元年間,唐朝的軍隊人數約47萬人。據同時期的唐朝宰相張九齡、李林甫編撰的【唐六典】,當時中央有兩大軍工企業:一個是少府監,負責管理天下礦冶,且自辦有龐大的兵器甲冑生產廠;第二是將作監,負責建造城池、車船路橋、攻城器械。兩家企業直接管理的技術工人,合計超過3萬人。這可能不包括北都兵器監的人數,更是不包括在大唐廣袤國土上的礦山開採、銅鐵冶煉的工人。毫無疑問,礦山開採、銅鐵冶煉的工人數量,肯定遠遠大於這個數。此外,據【唐會要】、【冊府元龜】等諸多資料,朝廷在全國許多州縣,也設有規模相當可觀的兵工廠。

  幾乎可以肯定,唐朝從事武器裝備生產的技術工人數量,怎麼也有8、9萬人。

  圍繞軍事,唐朝還有專門負責武器倉儲的武庫令,負責養馬馴馬的太僕寺等等專門機構和人員。僅在軍馬場,就擁有數以十萬計的戰馬儲備。

  至於軍服、軍糧、物資轉運之類,姑且不談。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唐朝國子監的算學,其中的一個專業,就是培養軍事人才的;而少府監、將作監、太僕寺等,其中重要職責之一,就是培養相關技術人才。

  大致而言,唐朝開元天寶年間,國土面積1000萬平方公裏,人口在6000萬左右,以此支撐起47萬人的軍隊,和約10萬人的軍工人員。即從事與軍事相關的工作人員,佔全國人口的1%。即便如此,根據史料,據末學計算,這一時期,年度軍費開支佔中央財政支出的23%。

  按照徐教授的數據,古希臘時代,雅典帝國和斯巴達帝國,兩國統治的版圖,包括茫茫的愛琴海海面,加起來的至多40萬平方公裏。其統治的人口,加起來,至多1500萬。當然,考慮到古希臘的偉大,我必須一切就高來計算。

  由此,我不免浮想聯翩:

  第一,如果古希臘在希臘半島南部有50萬大軍,當此之時,古希臘應該有10萬軍工技術工人。那麼,全國4%的人口直接服務於軍事。請問,古希臘年度軍費開支,占財政支出的比例是多少?

  第二,如果古希臘有10萬軍工技術工人,而雅典的公民才三四萬人,斯巴達才9000人,那麼,這10萬工人,來自何方?有蘇格拉底智慧、柏拉圖理性、亞裏士多德博學的古希臘人,自然不會傻到用奴隸來生產武器。萬一,奴隸用武器來對付主人,咋辦?

  第三,如此規模的武器生產,錢從何而來?據徐教授說,雅典連造幾艘船也沒錢,幸虧發現了一個銀礦,將此收入投入造船,才使得雅典成為海上帝國。那麼,有了船之後,一下子徵召那麼多海軍官兵,他們手中的武器,靠哪來的銀子造的?

  第四,如此規模的武器生產,一定有好多個熱火朝天的礦山。希臘半島南部並不大,尤其是阿提卡半島,應該發現好多個礦冶遺址了吧?

  第五,據說,古希臘科技發達,那一定和古希臘悲劇喜劇有傳世作品一樣,有關於科學生產製造武器的書籍傳世吧?否則,技術如何傳承、古希臘科技如何『復興』啊?

  第六,在雅典帝國以前的時期,多達200個的各城邦的武器,又是如何組織礦山開採、武器生產的?每個城邦都有礦山嗎?每個城邦都有精通採礦、冶煉的技術工人嗎?那些三兩千人的城邦,是幾人開礦,幾人冶煉,幾人打鐵啊?

  第七,雅典、斯巴達成為『帝國』之前,他們的軍工生產人員又是多少呢?尤其是雅典,在它2000平方公裏的土地上,有幾座礦山?銅礦、鐵礦、銀礦分別有幾個、在哪裏?雅典公民有幾人從政、幾人種地、幾人搞軍工、幾人經商?

  第八,古希臘建立了標準化武器生產管理體系嗎?這可是保證數十萬大軍武器供應的前提啊!

  第九,古希臘在數百年時間裏,武器裝備技術不斷進步嗎?不斷有新的武器誕生嗎?

  我想,擁有【幾何原本】和『撬起地球』的智慧的古希臘人,這些肯定都不是問題。徐教授,你說呢?

  末學愚鈍,誠惶誠恐,不知所云,還望徐先生指教一二。

來源:生民無疆

謝謝閱讀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