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6日電針對新修訂的高中課程標準增加古詩文的背誦科目,是否增加學生負擔的問題,教育部教材局巡視員申繼亮今日回應稱,不要認為要求背就是負擔,要根據學科特點。對於語文來講,過去推薦了14篇,現在變成了72篇,是在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基礎上,對加強傳統文化的具體落實。 教育部今日舉行發佈會,介紹【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有關情況。會上有記者問:新修訂的課程增加了古詩文的背誦科目,從14篇達到了72篇,這樣是不是還會增加學生的負擔?在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方面,新修訂的課程有什麼考慮?
申繼亮對此回應,首先從意義上,每個人,無論是學習、工作,肯定要幹事,幹事就是負擔,輕和重怎麼判斷?應該看對個人、對社會有沒有價值。如果說花了很多精力、很多功夫幹這個事,對個人的成長、對社會沒有太多的意義,沒有太多的價值,這就是負擔。再從方式上,如果孩子每天忙的的方式和成長關聯貢獻不是那麼大,比如天天做題,對提高他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沒有幫助,就是負擔。所以我們減負要減這些負擔,不是簡單地談減負就是少學習、不學習。
申繼亮又提到,這次高中課程修訂完以後,在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等方面進一步加強。依據是什麼呢?有三個方面: 第一,傳統文化教育不是簡單地開一門課。首先要結合各個學科的特點,全科滲透,在修訂啟動大會上就部署了這個任務,14個學科,各科都要結合學科特點,有機地、自然地把傳統文化教育內容融入進去。 第二,相對義務教育階段,比重進一步增加。我們經常說要保證打上中國底色,怎麼打底色?得有一定的量。所以高中這次修訂中,量是有增加的。高中語文課標裏有一句話,課內必讀書目中,傳統的經典作品必須應佔1/2以上,因為高中孩子學習古詩文的能力還是增高了。 第三,要求更高,不是簡單的知道,要從傳統文化的學習當中汲取營養,真正注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打上中國底色。比如語文,是不是一講背誦就是負擔?這個還不能一概而論,要結合學科特點。
申繼亮指出,古詩文學習,就得背誦名篇佳作,那些詞句就得記下來,因為要用。但是有些學科不能死記硬背,比如思想政治課,除了學概念以外,除了記下來,還要實踐,去體驗。比如說物理、化學、通用技術,更多的不是去背,是去動手做。所以不要認為要求背就是負擔,要根據學科特點。
申繼亮表示,對於語文來講,過去推薦了14篇,現在變成了72篇,是在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基礎上,對加強傳統文化的具體落實。另外比如歷史課程中文化方面的學習,要求也提高了,高中要在初中的基礎上,站在世界文化發展的角度看中華文化的貢獻,角度都不一樣了,要求都不一樣了,所以要求有提高。(2018年1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