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91|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臨帖技巧經驗大匯集

[複製鏈接]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2-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關於『臨摹』的筆記 高惠敏

△臨摹是學習書法最基本最初步的方法,是攀登頂峰的必由之路。

△『臨』和『摹』,本來是兩個意思:『臨』是『對着寫』,『摹』是『蒙着描』。這兩種方法,對初學都是行之有效的。對後者,大家往往不重視,其實,你如果真的試試,就會發現效果也許比前者更加明顯。

△臨的對象(字帖),可以由老師指定,但最好還是自己選擇。你喜歡它,並且着手研究它,那可說是一種享受;強迫自己學習那種毫無興趣的東西,不管它本身是多麼重要正確,那也無異於一種勞役。如果你是因為不滿意自己的字而希望有所改進,但多方面努力又實在找不到一種能引起熱情和興趣的字帖,那麼,你最好,還是乾脆去干那些使你興趣盎然的事情。

△臨摹不是整篇謄抄,不能全線出擊;它是描樣繡花,須各個擊破。一個字就是一個戰役。無論對整體還是局部,都需要仔細推敲慎重對待。

△臨摹是通過手的描畫,加深腦的印象;通過手、眼、腦的運動,把優美的形象刻在自己的心裡。

△關鍵不在數量,而在於每臨一遍都要確有所得。哪一遍心無所動,那一遍就是浪費時間。

△臨就要力圖象,這是臨摹的主要目標之一。歷代著名書法家曾留下不少臨摹作品,有的看上去不完全逼肖,常有書家自己的影子。初學者不宜用此法。現在的任務,是通過臨摹來理解、消化別人創造的書法形象。臨習作品與原作的相象程度,反映了你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藝術到了高級階段,本來是只能感受、意會,不能用任何框框程式來解釋的。但在此之前,通過臨摹,歸納一些基本原則和機械規律,還是十分必要的。

△從形式上看,臨摹是用自己的手寫別人的字;從本質上看,這實在是訓練形象感受能力的極好手段。臨寫得越象,必定是琢磨得越透;觀察得越細,說明感受力越敏銳。兩個字放在一起稍有不同,便能一眼明辨,這樣敏感的眼力,應是每一個書法家必具的基本素質。

△臨摹是一種思索。老學不象,究竟問題在哪裡?是哪一筆、哪一部分、哪些地方在作怪?自己常犯的毛病是什麼?要找癥結、抓關鍵,多找幾個角度分析。

△臨摹是一種比較。字帖上的字和自己寫的字是比較的雙方。筆畫的方向、長短、曲直、位置,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整體的感覺、局部的造型,應該一點一點地解剖、對照。

△臨摹是一種記憶。臨得象了,還要總結。以前不象,是因為什麼;後來如意了,是抓住了什麼主要矛盾。這樣,就能抓住一個字的基本骨架,然後反覆鞏固,記在心裡。

△對鋼筆字來說,臨摹的重點是字的結構,不必在用筆上花太多的力氣。既注意結構又照顧用筆,能一下學得象固然很好;但實踐的結果常常是互相干擾,顧此失彼。

△每天臨幾個字並能吃透記住,這樣的進度應該令人滿意。堅持半年,從理解方面說,應能基本解決問題。當然,為求熟練、流利、再創作,還須鞏固、發展、努力。

ef4557dc9fb0240d94f0153af66da95f.jpg

二、臨帖心態調整四法 佚名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唯一途徑。書家以它為日課。以期融會貫通,自成風格;初學者更是以它為基石,以期厚積薄發,技進乎道。可在臨帖過程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即拿到一本字帖,通過一段時間的臨寫之後,有時會出現停滯不前的現象,甚至感到越寫越差了。這時我們往往會感到臨帖的乏味,會有幾分心灰意冷,甚至對習書失去信心。

其實.這種現象每一位習書者都經歷過,我們稱之為『臨帖高原期』。它是我們習書道路上的一道道屏障.我們只有越過它才能海闊天空。我們要正確對待習書高原期,不迴避.不畏懼.並要善於在高原期調整自己的心態,順利度過高原期,使自己的作品有一次次質的飛躍。

1、改變思維,追求新意。

改變以往臨帖的思維定勢,刻意尋求帖內的新意是自我調整臨帖心態的方法之一。我們慣用的臨帖方法多是對照字帖一頁頁臨寫,但久而久之便會厭倦這種臨法,怎麼辦?可以尋求新的臨法。

A、選臨:即有選擇性地臨習,如選相同偏旁的字,選相同結構的字,選自己喜歡的字,選難寫的字,選自己喜愛的幾頁。選自己喜愛的幾句等反覆臨習。這樣臨寫有時帶有一定的目的性,有時有很大的隨意性,臨寫起來時而輕鬆,時而專注,能很好地調節自己的心態,不再把臨帖當作一種負擔。

B、創作式臨寫:即把臨帖當成一次次創作,如可以把帖的每一頁當成一幅作品.把帖的每兩行當作一副對聯來完成。這種創作式臨習方法不但可以使我們以嚴謹的態度對待臨帖,提高臨帖興趣,而且便於我們將臨作與原帖進行比較,發現臨作在筆法、字法、章法上的欠缺,提高臨帖的精微程度,促進創作。

此外,還可以由後至前臨習.從新的角度去認識,把握字帖;還有集字、集聯或集體式臨寫。這是由臨帖向創作過渡的一種好方法。

2、研究揣摩,中得 心源。

日常生活中有句話『距離產生美』,當我們臨習某帖產生厭倦心理時,我們不妨進行冷處理,暫時將該帖束之高閣。

這時我們可以間或地以其他帖(當然最好是一脈相承的)來調劑一下心情,但最好是利用此時的閒情靜下心來對該帖悉心研究一番。可以廣泛地收集該帖的有關資料,如刊物上對該帖的賞評.該帖書寫的時代背景.該帖講述的主要內容,該帖臨寫的指導文章,該帖相關的收藏軼事等,這些相關內容可以使我們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所臨之帖,也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把握該帖的風神、氣韻.提高臨寫質量。

另外,我們可以對收集的相關資料加以綜合分析,在參照他人藝術觀點的基礎上,冉從自己的審美觀點和臨寫體會談談自己對該帖的諸多看法。還可以整理成文章投給報刊,如果能夠刊發無疑對自己又是一個促進。

我們常說『沒有計劃的工作是盲目的工作,沒有總結的工作是工作的盲目。』其實,我們在對所臨寫帖進行研究揣摩的過程是一個再認識、再提高的過程,它可以很好地校正我們平時臨帖所犯的錯誤,更好地走近古人。

3、營造氛圍.激發情趣。

孫過庭【書譜】中闡述書法的功能『故可達其情性.形其哀樂。』這雖然指的是書法創作,但臨帖時我們也應盡力契合於原帖的『情性』、『哀樂』,因為這樣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表現原帖的形、神。

蔡邕也在【筆論】中言:『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由此可見,古人作書是十分講究一個好心境的。這一點對臨帖當然也具有借鑑價值。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了解字帖內容及時代背景的原因。

筆者以為,要真正深入地臨帖起碼要做到兩點:一是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二是需筆端融入感情。然而這樣的氛圍如何營造呢?可以品茗讀帖,與古人對話;可以聽上一段旋律通融於古帖的音樂,激盪心扉;也可以如蔡邕所言『默坐靜思,隨意所適』……總之,臨帖前調節好心境才能做到心手合一,達到事半功倍的臨寫效果。否則,我們應付式、任務式臨寫往往手是心非。越寫越喪氣,所以筆者以為養成良好的臨帖習慣也很重要。

4、尋師訪友,開啟思路。

孔子日:『三人行必有吾師焉。』當我們臨習某帖產生寫不下去心理的時候,可以帶上自己的幾紙臨作尋師訪友。去他們中尋求一劑良方。

書法前輩蘇東坡有一千古名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我們將自己的迷惘、困惑向師友傾訴時,他們會從不同角度去分析、點撥,這其間也許便有金玉良言令你茅塞頓開。更何況師友間的聚會可以開闊心境,可以取長補短,可以相互激勵,可謂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臨帖的方法很多,講究也非常大,每個習書者都會有一番心得體會.但願小文能拋磚引玉,有更多的道友將自己臨帖的成功經驗介紹給大家,這對廣大習書者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三、淺說臨帖六法 佚名

臨摹碑帖是學習書法的必經之路和有效手段。摹帖是初習階段練習基本功的有效方法,它容易得古人書法的體勢結構,但最大的缺點是難以領悟書法的精髓——神韻。學習任何一門藝術,其歸根結蒂是要把握藝術的奧妙所在。表現於書法的則是對法則、技巧與氣韻的理解與運用。在對優秀法書摹仿的進程中,為有效地彌補『摹帖』的不足而對法則、技巧及氣韻有更為深刻的理解.我們更多地選用『臨帖』的方法。

筆者現就臨帖淺析幾種方法,有興趣的書友不妨選擇試用。

1、實臨法。這是最常用的臨帖法。此法就是將範本放於眼前,用毛筆(硬筆)對照着寫,通過觀察與理解法帖來摹擬範字。開始時可看一筆寫一筆,看一字寫一字;待臨熟了,便可看幾字或幾行而寫之,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對臨。待對範本中每一個字、每一行都有了精熟的記憶與理解。便可憑印象將全帖寫出來,這就是背臨。臨帖要臨到背臨的程度。實臨法因能充分結合眼手腦且很有效果,所以廣泛地被每一位學書者應用。

2、指臨法。這種方法可用於不具備紙、筆的情況。如在工作的中間休息時.火車的路途中,便可運用手指在空中或桌凳等物體上,憑對範字的記憶進行『臨習』或『創作』。就在這種獨特的書法學習中,往往能加深對執筆手感與運筆疾緩的理解與把握。這種方法不僅在當代被人採納;就是在清朝時,便有鄭板橋睡覺時用妻體習字的趣史為例,廣為傳頌。

3、心臨法。在腦海里設一張紙、一支筆來臨習範字,也是一種有趣而有效的方法。其實這種方法被每一位學書者於無形中運用。當臨習法帖時,先觀範字,加深理解,而臨習落筆之時便在腦海里有對範字『演習』或『放影』的過程,即便是瞬息即逝。這與『意在筆先』的書論不謀而合。其實,在眾多的休息、閒暇之餘,我們若能有效利用『心臨』之法-進步往往會在下一次實臨中顯露出來。

4、意臨法。這是臨習法帖氣韻、意境的方法.被眾多書家廣為運用。臨習法書時不求一字一畫肖合形畢,但求整體氣韻生動自然。這是一種帶有創造性的臨習方法,不適於初習者運用。

5、創作臨習法。有的書本稱之為『集古字』。選取法帖中的字進行『移植創作』,或對聯,或條幅,或扇面.能『箭』臨帖與創作之『雙鵰』。王羲之行書名帖【聖教序】便是由僧懷仁集王字而成。這種臨習法能有效消除臨帖乏味的,心理弊病,提高對碑帖的興趣與感知能力.是一種於習書者深為喜愛的方法。

6、臨摹互補法。傳統的『臨摹互補法』為用毛筆(硬筆)先摹後臨的方法。筆者在此介紹當今社會悄然興起的一種新的『臨摹互補法』——先用硬筆勾摹出範字的『骨架』。然後再用毛筆在『骨架』上『加肉』。

先摹寫的『骨架』正是結體美觀的硬筆字,再。加肉』而表現出的點畫形態又是對範字的『再生』過程。這種方法既習了硬筆字,又練了毛筆字.確是一種既簡單易行又一舉雙得的好方法。

『臨摹用功,是學書大要』。學書者視臨帖為日課,潛心修研、方法適宜,細心用腦.臨帖遂能事半功倍。

四、臨帖五要 佚名

臨帖是書法學習的主要途徑,是書法創作和運用的基礎工程,臨帖過程如何是取得學書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我們要重視臨帖。筆者根據自己的學書及教學經驗,歸納為臨帖五『要』,供書法愛好者參考。   

1、臨帖要會選帖,這一步很重要,它直接關係到學書的走向及深度,甚至成敗,不可隨便處之,首先要『取法乎上。』古人云:『取法乎上,得法乎中;取法乎中,得法乎下。』這是我們擇帖的前提。同時要根據自身特點,選擇符合自己審美需求的法帖,你喜歡它說明這種范帖和你有默契相通之處,容易人帖,人帖相融,較快地掌握范帖。另外,選帖要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循序漸進的規律,選擇筆畫,結構皆法度嚴謹、規律性強的范帖。以後再逐漸選其他字體和風格的字帖。書體上一般先楷、隸等正書再行草,先立後奔。

  

2、臨帖要『三結合』,既臨帖和讀帖結合,臨帖和摹帖結合、臨帖和背臨結合。讀帖是對範字的觀察、分析和研究,包括讀筆畫,結構及章法等。臨帖前要統讀,對範字的特點有個初步、大體的印象。臨帖過程中要邊讀邊臨,看準每個筆畫的位置安排,形態特點和相應的筆法。其長短、粗細、曲直、斜正、起.行、收的位置,用筆的藏、露、轉、折,提,按.頓、挫、回鋒,出鋒等等都應做到心中有數,筆為心使,下筆方能準確到位。讀帖是臨好帖的前提,只臨不讀的『抄帖』式臨寫是寫不好字的。摹帖較容易,習慣上認為是初學階段採用的一種方式,如臨帖中適時進行摹帖,會發現手下之宇和範字的差距,加快、加深對範字的理解和學習。姜夔【續書譜】云:『臨帖易得古人筆意,而多失古人位置;摹帖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可見摹臨結合,能互取其長,互補其短,促進學書進步。背臨是學書較高階段的一種臨帖,是出帖前的準備。臨帖中結合運用,能檢驗臨帖效果,發現對範字掌握的不足,加強對範字的記憶和把握,促進臨帖。   

3、臨帖要臨一帖,即學書中,把選好的范帖臨好,掌握住為自己所用,以後再臨習其他范帖,博採眾長,不可朝三暮四,見異思遷,一帖沒學好即改弦易轍,去學其他字帖,這樣只能學一帖,扔一帖,最後哪一帖也沒有學好。另外,臨帖時要態度老實,尊重範字。以臨像,臨准為原則,不可把自己的書寫習慣強加於范宇之上,對範字進行篡改,這樣只能陷入誤區,導致學書失敗。   

4、臨帖要持之以恆,任何學習都是從一點一滴學起,日積月累,積少成多。臨帖更是如此,只有每天堅持臨帖,持之以恆,時間久了,才能學有所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學不成書法的,最終只能半途而廢,碌碌無為。同時要克服急於求成,驕傲自滿的情緒,以及急功近利的心理,這些都是我們學書的攔路虎。

  

5、臨帖要和應用結合起來。臨帖是為了掌握書寫技巧,提高書寫能力,以服務於運用為目的的,如果臨帖中注意運用,能促進臨帖。通過運用使我們了解書寫的不足和問題,促使我們臨帖時對範字進行再認識,增加學書的動力和目的性。應用又是多方面的,如寫信、寫文章、寫日記、寫作品等,平時我們有意識地運用所學,學既用、用既學,學用結合,形成習慣,日久天長,定會學用合一,既提高了臨帖質量,又達到了應用的目的。

——摘自【青少年書法報】

五、再談臨帖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胡漢春

『筆禿千管,墨磨萬錠』是古代書家理想而有效的臨帖方法。現代的書法學習雖也離不開紮實的臨帖功夫,但生活節奏的加快、信息量的劇增,即使專業學習也不可能下到古人的功夫。所以,書法學習中亟需省時、高效的臨帖方法。

首先,選帖要準確。選帖的準確與否,與學書者有很大關係。如果對一種帖有較濃厚的興趣,你臨帖的熱情就會高。中國書法藝術博大精深,有篆、隸、行、草、楷諸體,又因各體風格迥異,使古今書帖如群星燦爛。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字帖就得下一番功夫,不僅要感興趣,還應因人而異,考慮是否適合自己,有沒有發展。考慮所選的字帖與自己平時的書寫習慣、特別是與自己的鋼筆書寫習慣有沒有衝突,要儘量減少這種衝突。

其次,臨帖要到位,即『擬之貴似』。只有模仿的程度維妙維肖,逐漸消蝕掉自己先前的書寫習氣,書寫技巧才能逐步接近或達到原帖書家水平。在學書伊始,暫時不理解的『生吞活剝』,也比偷懶式的『變通』更有意義。弘一法師的臨帖就是力求準確到位。他曾說:『朽人於寫字時,皆依西洋畫圖案之原則,竭力配置調和全紙面之形狀……。故朽人所寫之字應作一張圖案畫視之,斯可矣。』弘一法師若沒有早年酷似原帖的臨寫功夫,便不會有他晚年獨特的書法風格的形成。為此,學書者應力求對原帖臨准、臨像、臨到位,養成良好的臨帖習慣。每臨一帖,可按『讀-背-臨-校-改-記』六字繩之,其中校帖與改帖是寫到位的關鍵。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日畢萬字』已不可能。學書者還應樹立這樣一個信念:每臨習一遍要有一遍的收穫。臨寫前明確任務,臨寫後檢查效果。每次臨寫前要明確:這一遍臨習重點突破哪些難點,臨寫一遍後檢查哪些已得,哪些未得。已得的逐漸強化成書法技巧,變為書寫潛意識;未得的再次臨寫尋求解決。

9809a07d47df46a4a780f9bfa0e058d9.jpg

再次,練筆要持久。要耐得住寂寞,始終保持臨習的興趣,臨帖的功夫是準確性的積累。因為,一些技巧一時寫準確了,但不一定能掌握住,這就需要反覆臨寫來鞏固成果。大致說來,臨帖中常遇到如下分心處;或帖中一些高難度的筆畫一時難以寫像;或有某處數十日不合轍,學書如觸牆壁,仿佛全無進展;或受別人說法或隨流行書風影響,對所臨字帖的合理性產生懷疑;或好高騖遠,淺嘗輒止;或為世事所累、興趣轉移……。凡此種種主客觀原因,皆可使臨帖的信念降低,甚至半途而廢。因此,應做到:立志高遠、意志堅強,堅持到底,形成強化訓練的習慣,自我規定每天必寫的最少字數,無論何種原因決不間斷。長此以往,臨帖便會由『被迫』變成『自覺』。

最後,學書要變通。學書者在臨帖一段時間或臨過幾本帖後,要不滿足於極似原帖,臨寫中要求與原帖有『不同』之處。臨習一帖相當一段時間後,可從以下途徑找變化:一是先挑出帖中所有感興趣的『字』,反覆臨寫尋找感覺,再把這種感覺放入原帖,以此改造所不喜歡『字』的寫法。二是把原帖字放大寫或變小寫,通過改變筆法尋找改變。三是改變原帖章法臨習如:把『空靈』的寫『茂密』,反之亦可。在學過兩本以上字帖後,可通過『複合法』求變通,或看着甲帖臨乙帖;或把甲帖筆意與乙帖結構相結合;或以甲帖章法改造乙帖;或把甲帖中自認為不喜歡的筆畫,換成另一帖中運用熟練的筆畫,然後注意檢驗效果。以上方法,在學帖的較高階段運用是十分必要的,這是對臨帖的深化,也是初級創作向高一級的過渡。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