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27章〗『刚、毅、木、讷近仁』是何意? 13·27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意思是说:『刚强、果敢、质朴、言语谨慎,这四种品德近于仁德。』 怎样理解孔子的这句话呢?仁,是人的一切优良品德的最高概括。孔子认为,刚、毅、木、讷这四种品德,虽然并非就是仁,但却接近于仁德。 先说『刚』。刚强的人,不为穷困所移,不为物欲所动,不为强权所屈。其至刚之气从何而来?〖论语〗有两处作了最好的诠释。其一,〖公冶长篇〗第11章记载: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在这里孔子告诫人们,人有了贪求的欲望,就不可能做到刚强。林则徐据此创造了一个成语,叫做『无欲则刚』。其二,〖述而篇〗第14章记载:孔子评价在君位继承上互相推让,最终都抛弃了君位,为了坚守道义,不改其志,以求心安,饿死在首阳山上的伯夷、叔齐两兄弟,求仁而得仁,有什么怨恨后悔呢?综合起来就是,追求仁道,没有贪求的欲望,才能做到刚强。 再说『毅』。有坚强毅力的人,具有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恒心,勇往直前地为理想而奋斗的决心,不屈不挠地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毅力从何而来?孔子的高足曾参说得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一个士,为什么具有弘大而刚毅的品格?因为他以推行仁道为己任,责任重大而道路遥远,这个重担直到死时才能放下。这就是说,以推行仁道为己任,有信仰,有目标,有担当,有责任心,才会有毅力。 再说『木』。质朴的人,天真自然,心无旁念,抬手投足流露出本真的情感。孔子认为,人应当直道而行,他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就是说真情实感、质朴坦率是人的秉性,也是『仁』的基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一个人,有了质朴的秉性,再加上人文的修养,才可以成为君子。质朴之所以『近仁』,原因就在这里。 再说『讷』。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君子之所以要言语谨慎,是因为他们说出的话要算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到就要做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古人的言论不轻易出口,是因为如果自己做不到,就会感到羞耻。孔子回答司马牛问仁时说:『仁者其言也認。』 『其言也認』与『讷』意思相近,也是言语要谨慎小心,避免浮夸不实。司马牛追问为什么『其言也認』才能做到仁,孔子说:『为之难,言之得无認乎?』(〖论语·颜渊〗)做起来难,说话能不谨慎吗? 孔子的话启示我们,修养仁德,要从刚、毅、木、讷入手,从平日的一言一行中检点自己,为人刚正不阿,做事果敢坚韧,性情质朴无华,言语说到做到,如此不断增进自己的涵养,就可以逐步接近于仁的境界。 附: 【原文】 13·27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译文】 孔子说:『刚强、果敢、质朴、言语谨慎,这四种品德近于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