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的習俗 共同的佳節】 有什麼習俗? 中國的地域遼闊,自然環境複雜多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區域,也形成了相同又不同的風俗習慣。東西南北中,各地雖然有著不同的度過春節的形式,卻在不知不覺之中傳達著同樣的內容,寄託著同樣的希望。在這個春節,我們隨機採訪了五位來自不同地域不同省份的人,問了他們五個問題,看看在這樣的佳節,他們是如何度過的。
說到過年的習俗,就會想到壓歲錢。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有的壓歲錢則是在除夕之夜偷偷放在孩子的枕頭下。『歲』與『祟』諧音,因此給壓歲錢有壓住邪祟保平安的意思,帶有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願。而在孩子們眼中,壓歲錢更是他們的童年樂趣,牽繫著一顆顆純真的童心。 除此之外,倒貼福字、除夕守歲也是過年必有的習俗。在春節,家家戶戶貼福字是一種風俗,而倒貼福字就是表示『福到』。『福』字代表著福氣、福運,寄寓了百姓的美好祝願,蘊含著從古至今千百年來不變的祈望。除夕之夜,吃過年夜飯,要守歲。除夕意味著月窮歲盡,意味著舊歲至此而除,於是一家人圍坐閒聊,通宵不眠,一起等待新年到來,共同辭舊迎新。這一習俗古已有之,晉代時就已經有了,唐宋更是盛行,一直流傳到如今。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既有對歲月的珍惜之情,也有對未來的希望之意,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有什麼習俗? 浙江大楷: 春節過年以除夕夜做分水嶺的話,除夕之前家中需要大掃除,徹底的大掃除寓意著辭舊迎新,除塵布新,寄託著人們對新年最基本的祈求。另外,張貼春聯、打年糕都是春節前幾乎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好的。另外很多地方都有調龍燈,大人抱著小孩子排著隊在龍頭下鑽過以討得彩頭。
到了除夕,便是一桌豐盛的美食,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然後給小孩子發壓歲錢,希望小孩子健康平安,飯後便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一起守歲。以前能放煙花爆竹的時候,每到除夕夜鐘錶逼近12點,爆竹聲迫不及待席捲而來,夜幕中煙花競相開放直到凌晨,家家戶戶門口留下滿地的紅紅的炮仗殼子,寓意著開門紅,新年紅紅火火。放完爆竹後一些大人則會去廟裡上香祈福。等天亮後便會穿起新衣走親訪友。現在放煙花爆竹的少了,晚上倒是安靜了很多,不過反正這也只是一種表達方式,過年麼最重要的還是團圓。 陝西李楠: 陝西在臘月二十三即入年關,開始進入迎新準備。臘月二十七到二十九是關中農村的蒸饃時間,這些饃會一直吃到正月十五。大年前兩天,家家戶戶要『掃舍』。年三十晚,全家大小共聚一桌吃『團圓飯』,俗謂『團年』。正月初五是『破五日』,這一天不能借東西。正月十二爲"老鼠嫁女''日,家家戶戶要捏餃子吃。正月十六是"送神"日,午飯前燒香禮拜,送走諸神,然後開始準備新一年的生活。 海南李靜: 我的家鄉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的一個小村莊,在這個有著少數民族同胞的縣城中我們是漢族人,儘管從爺爺那輩起,就開始外出求學、工作,但是逢年過節,我們一定會一家齊聚在老家祖屋,在我們的眼裡,這兒是『根』的所在。我們那兒從大年三十到十五,神台上的香火燈火都是不斷的,寓意著人丁興旺;一般清潔打掃會在年二十八或者二十九進行,初一到初四是不往外倒垃圾的。『游公』也是每年各村的一大盛事,『公』一般爲當地公廟中的神,由村中固定班子抬著到各家遊走,每到一家,即意味著給一家老小帶來平安吉祥。 黑龍江王凱凱: 我們家人在零點報時的那一刻,會一起踩在報紙上,這叫新年『走字(交好運)』。有的人家在臘月二十七、二十八煮飯的時候,會多煮一點飯,然後正月初一吃,象徵年年有餘糧。三十早晨一般會祭祖上供,有的家庭因爲上供只能吃素。三十、初一夜間的門燈,要一直亮。還有些禁忌。我們那兒是忌諱三十、初一吵架拌嘴,外借東西,摔碎了東西馬上說歲歲平安,三十晚上堂屋地面要麼不打掃,要麼掃的東西不離屋,就堆在角落,大概是不願將好運氣、財氣掃走。還有屋子裡要放一兩棵蔥,這叫沖沖晦氣。 河南梓帆: 就從小年說起吧。『二十三,糖瓜粘』。傳說小年這天,灶王爺就要升天,向玉皇大帝匯報自己所保護和監察的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所以臘月二十三要『祭灶』。家家戶戶會換上新的灶畫,擺好祭灶火燒和灶糖等供品,供品是灶王爺趕路時的乾糧。『十八乾糧有數事』,祭灶火燒還要甜鹹各九個,共十八個。『二十四,掃房子』。臘月二十四這天,家裡要大掃除,仔細清潔,迎接新年。臘月二十五之後,各家各戶開始采備年貨;大年三十兒上墳祭拜祖先……『破五』那天,老家的習俗是不能動剪刀做針線活。爲了避免一時忘記而拿出來用,家裡總會在前一天把剪刀藏起來。不過,有時藏得過於隱蔽,也會在日後用時很費上一些工夫去尋找。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施希茜)
你的家鄉 又有什麼習俗? 留言告訴我們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