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如吳先生名家碌,字玉如,中年號茂林居士,晚署迂叟。是我國著名學者、書家。畢生作育人才,曾任天津南開大學教席、津沽大學文學系主任。1898年生於南京,1 982,年逝世於天津。一生幾經戰亂,顛沛流離,然潔身自好,為人所重。 論技法 有問行書若何始可入化境,告之曰:行書當然以晉人擅長,而二王稱極則。從探究竟,懷仁集【聖教】,洵為有功。至世傳右軍墨跡,非唐臨則鈎填。唐顏魯公行書出大令,磅礴之氣,古今希有。北海以二王、六朝之筆為行楷,亦是獨創。褚虞秀拔,時有小疵。宋以海岳之高,仍時有齊氣。元鮮于與趙皆有可觀,明文與祝皆有紹述之姿,文少變化,而祝間不醇,斯數人者皆不能限之朝代以稱也。習行書融此諸家於腕底,亦可以號能行書矣。 習行草『金錢聖教』與【蘭亭】為必經之階。近世元明兩代墨跡印珂鑼版者甚多,由之尋唐晉門徑最當。略如故宮所出鮮于伯機寫杜詩,明文衡山行草諸帖。文之書有石印本多種,亦大可玩味。文書雖少變化,然極矩蠖之美。他如故宮出之孫過庭【書譜】亦當悉心讀過,不獨可知草法,其文辭亦至美也。 吳玉如【臨樂毅論】小楷 1931年作 作書要無論為隸,為楷,為行或草,必筆筆不苟。即一小點或一小轉折處亦不宜輕易放過。必使來蹤去跡,方圓長短。毫無拖泥帶水,浮,略,腫,率各病。持之久遠,然後可進而言神韻。初步潦草,終身無臻化境之日也。 如欲習行草,能將【元略】入門,庶可得三昧。驟聞之似不能解,實則非故欲駭言。因六朝無間南北,精書者皆然,化=王行草之法入楷則,能得其理。則從之尋行草之源,雖【蘭亭】多本,甚至【懷仁集聖教】各本,不得洽心之導,而於是翻可得金針。 吳玉如【行書朝夕於斯橫幅】 有問習書如何選紙落墨,答曰:書為六藝之一,嘉書懸諸壁上,饜目娛心,其美無窮。大字則見屋漏痕,以生紙綿薄者為佳。墨注於紙而不光,裝成如城制,近人多不知矣。研墨清水用之稱意,過時則膠沉水浮,屋漏之痕不勻。至於執筆,孫過庭【書譜】云,執謂深淺長短之類是也。執筆太近,腕肘伏案而勢屈。至於小字硬黃紙見雙鈎,又別論也。臨書當以慢為勝。慢比快難,鋪毫墨到,久自見功,輕踢輕跳,弊難言矣。 見得多,臨得多,萃古人之精華,省自家之病痛,積久不懈,神而明之,一臻化境,便超凡入聖,無往不妙到毫顛矣。日篆,日隸,日草,日行,日楷,善書者無不融會而貫通之。不為字匠,不主門戶,吾誠無間矣。 吳玉如【行書陳與義臨江仙詞扇面】 1969年 臨古人碑帖先須細心玩讀而後臨之,必一筆不苟,甚至點畫之間亦不輕易放過。初寫必求能勻,能慢,先不能慢,後必不能快。鼓努為力是所切忌,終至懸肘時而得丰神,可望登堂入室矣。 學古人書必有自家立腳處,一味着力於形貌,去神態愈遠矣。 臨古人書必先極似,能似得其貌,而後可言得其神。點畫使轉尚無門徑,動言遺貌取神,自欺欺人,此書法之所以不傳也。 作書忌俗與熟,亦忌乖謬潦草,善書者雖筆墨縱橫,點畫狼藉,而一折一絲無不有來蹤去脈,絕無闒茸滓雜之弊。明此而後可與論臨池也。 作字能令心靜,然後氣足神完。一涉匆遽,筆墨皆非矣。小楷以形小,雖毫髮之細,亦須如獅子搏兔,香象渡河之用。明乎是,而後可以言法。任筆為體,聚墨成形,此所以為大忌也。陰陽向背,不惟結構重之,一點一畫亦應有之其中,小道云乎哉! 吳玉如【篆書條幅】 1942年作 偶然欲書,確為一樂。平生最忌情倦手闌,人來乞書,尤難堪者不容少緩,立待將去。當此之時,筆既無神,而錯落不由己。愈恐有失,訛舛繼踵,誠無以自名,殆如昏瞀。事過思之,亦不禁啞然失笑也。吾念嗜書之人,此境亦皆有之。 詩書畫造詣愈深,變化愈大,愈覺無止境。無止境,其樂乃無窮。故可以終身嚮往而無厭。故有止境之事,不能稱為藝也。人生有一藝之擅,精神始有寄。否則愈老,生也愈覺無味矣,長壽為何耶! 進步於不知不覺中,是腳踏實地為學者。 舊紙着墨極如意,若遇有修養人,毫無火氣,溫潤可親。予自束髮,喜研書法,至老不倦。今粗有得,屈指過四十年矣。乃又知一藝之微亦非造次可希。而嗜之初,非有所冀而為之也。有冀而為,即得亦不深矣,其深識諸。 吳玉如【楷書毛澤東詩軸】 論今人習書之弊 今人作字率皆劍拔弩張,功夫不到,妄逞險怪,是誠書法之惡道。柔亦不茹,剛亦不吐,能悟斯旨,思過半矣。 吾幼嗜臨池,不為俗說所搖,於今發斑斑白白,稍稍有悟。從吾學者,無不傾筐倒篋以援。蓋懼斯道之不傳也。然無天姿者不能領會。聰穎者又多不肯朝夕與之,作而輒輟,而後知一藝之精之難也。又,不多讀書者,書法亦不能佳。 吳玉如【草書錄舊作詩軸】 1974年作 今人嗜書法者,動喜云『脫窠臼』。此本是當行語。陳陳相因,固為病痛。然一捉毛錐,便想出人頭地,一鳴驚人而不誤,亦不知其可也。 作字必具繩矩,而後可以示後。必具繩矩,而後始可縱橫而得不亂。今人縱字畫出於無規矩,楷書且不可識,遑論草書乎。 今人求學問不能登峰造極,率病坐一懶字,而尤病在不肯自拯。又有於懶中冀得方便之門,以神其不泥古之明。嗚呼!於此亦可覘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