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47|回覆: 0

[中醫理論] 國醫大師裘沛然學術思想精要

[複製連結]
王慶其 發表於 2018-3-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醫學所研究的對象是人類本身,導致人類疾病或影響人類健康的因素不僅涉及自然科學領域,而且也緊密聯繫到社會和人文科學等領域,所以說醫學是人學。

•人體本身存在一個調控系統,具有自我調整、自我控制、自我修復自我防禦的能力,而這些功能的發揮,必須以心境泰然、神志安定、充滿樂觀和信心爲前提,否則反而導致疾病的加速惡化。

所謂學術思想,就是把從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和知識,提煉成對事物本質及規律性的理性認識。中醫學術思想是人們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總結、提煉、升華成爲對人體、生死、疾病、健康、養生、治療等問題的基本觀念,名老中醫學術思想是學術的靈魂。

通過近年對已故國醫大師裘沛然學術思想的學習和研究,又有新的挖掘和感悟,現公諸同好。提出『醫學就是人學』的思想,認爲醫學所研究的對象是人類本身,導致人類疾病或影響人類健康的因素不僅涉及自然科學領域,而且也緊密聯繫到社會和人文科學等領域,所以說醫學是人學。中國的醫學是帶有哲學基因的學科,中醫學不是純粹的自然科學,他密切聯繫自然界和社會環境,常常把醫『人』和醫『國』相提並論。中國的醫學與哲學理念息息相通,哲學有醫學的目標,強調關懷人、愛護人;醫學有哲學的原理,從宏觀整體的角度看人,哲學與醫學都被稱爲『人學』。裘沛然說:『我從事醫療事業已七十五年,向以療病爲職。但逐漸發現,心靈疾病對人類的危害遠勝於身體疾患。由此萌生撰寫【人學散墨】之念,希望爲提高精神文明道德素養,促進經濟發展,略盡綿薄之力。』『醫人之病我寫了【壺天散墨】,治人心靈之病撰寫【人學散墨】』。裘沛然一生胸懷天下,憂國憂民,從治人軀體之病到醫心靈之病,『治身以治天下,壽國以壽萬民』,可謂用心良苦。

中醫特色,時代氣息

關於中醫學發展的思路和理念,學界仁智互見,眾說紛紜。裘沛然教授提出『中醫特色,時代氣息』八字方略。他認爲失去了中醫學特色就不是中醫,『中醫現代化』不是『中醫西醫化』。強調繼承就是爲了保存特色,就是把祖先留下來的寶貴經驗及其學術精華,傳承好、弘揚好。另一方面,中醫特色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內經】時代有【內經】時代的特色,【傷寒雜病論】時代有仲景醫學的特色,金元時代有四大醫學家的特色,明清時代有溫病醫學的特色,21世紀的中醫學特色是新世紀中醫人在繼承前人學術特色的基礎上對中醫的理解和認知。強調『時代氣息』,就是強調發展中醫特色,當今時代應該立足當代中醫醫療實踐,努力汲取現代多學科(包括現代醫學)的先進文化、科學理念和技術爲我所用,創造和發展體現新時代特色的中醫特色,中西醫學互鑒互融,推動中醫學術不斷發展,才能保持中醫學的生命活力。

人道三絜矩

裘沛然根據【禮記·中庸】『仁者人也』,提出了『以仁爲本,以禮爲節,以義爲衡』的爲人三大原則,稱爲『人道絜矩』。他認爲培養和教育中醫學人才,最重要的是學習爲人之道,而爲人之道的最大要求便是要有良知。『只有在良知的主宰之下,人人趨向於善良,則所創造的一切先進工具,才可以爲人民造福。』

所謂『以仁爲本』,裘沛然說人者仁也,良醫以解除人的疾病爲仁術;良相以普濟天下蒼生爲仁術,功德有大小而一歸於仁。所謂『以禮爲節』,廣義的『禮』即是制度和法規,狹義的『禮』指社會的道德規範、行爲準則和社會習俗等。禮的核心是『節慾』,所謂『以禮制欲』。所謂『以義爲衡』,『義』指道義,『義者宜也』『行義以達其道』,義是根據仁的原則,以衡量禮是否符合仁而進行調節改變,人生就是行義的一生。

裘沛然認爲,醫學是爲人服務的,人是有生命的,醫生爲人治病需要熱情,醫學要有人的溫度,而不能只有機器的冰冷。醫生不可盲目崇拜技術,如果醫生盲目依賴技術,而僅僅把病人當成一個疾病的載體,一個病菌的載體,那就違背了醫學的根本初衷。中醫學強調『醫乃仁術』『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醫者應具有『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才能成爲合格的醫務人員。醫生應該具有『大醫精誠』的人文精神。所謂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爲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他關注的是人類的價值和精神表現。從某種意義上說,人之所以是萬物之靈,就在於他有人文,有自己獨特的精神文化。『人道三絜矩』是爲醫者應該追求的爲人之道。

機體的自我調控觀

裘沛然認爲,人體本身存在一個調控系統,具有自我調整、自我控制、自我修復自我防禦的能力,而這些功能的發揮,必須以心境泰然、神志安定、充滿樂觀和信心爲前提,否則反而導致疾病的加速惡化。【素問·湯液醪醴論】所謂『神不使也』『病爲本,工爲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醫生的治療措施只有通過病人的『神機』才能發揮其治療效應,『標本相得,邪氣乃服』。

素問·六微旨大論】說:『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經典提示,自然界及人體內部存在著一個自穩調節機制。明代醫家張介賓【類經圖翼】中說:『造化之機,不可無生,亦不可無制。無生則發育無由,無制則亢而爲害,必須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才能運行不息,相反相成。』中醫治療疾病就是針對致病因素作用於機體、破壞了『自我調控』功能從而出現的種種失調(症狀),其基本治療原則就是『調其不調』。誠如張介賓所說『夫所謂調者,調其不調之謂也。凡氣有不正,皆賴調和,如邪氣在表,散即調也;邪氣在里,行即調也;實邪壅滯,瀉即調也;虛羸困憊,補即調也;由是類推』。裘沛然認爲,當今社會濫用藥物及來自多方面的心理壓力和緊張,是破壞人體自穩調節功能的主要原因。因此【內經】強調治療疾病要求『上守神,粗守形』,治病先治神,若病至『神不使』時,必不可治。人要恢復、完善調控機制,必先養神,『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養生『三要』論

當今社會養生成爲熱點,裘沛然認爲養生關鍵是做到『三要』:

一要 養生且莫貪生。養生的內涵是對生命的尊愛而不是貪生,養生體現了人類一種憂患意識,一種未雨綢繆的預防思想。對於生死,宋代理學家張載說:『生吾順矣,歿吾寧矣。』裘沛然也有詩曰:『養生奧指莫貪生,生死夷然意自平;千古偉人盡黃土,死生小事不必須驚。』把養生置於治療之先,是中醫學一以貫之的理念。

二要 養生先養神。養神的關鍵是澄心息慮,即消除擔憂,消除雜念。【孔叢子·答問】:『不在勞神,不須苦行,息慮忘機合自然。』【淮南子·泰族】:『凡學者能明於天人之分,通於治亂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見其終始,可謂知略矣。』西晉陸機【文賦】:『罄澄心以凝思,眇眾慮而爲言。』裘沛然認爲,澄心息慮,並不是說人不要思維。人不能沒有思維,問題在於思一定要『純』,搞學問要純真專一,寢饋其中,樂而不疲。雖殫精竭慮,但對身體沒有什麼大礙。相反,心術不正,勾心鬥角,嗜欲無窮,聲色勞神,往往導致食不甘味,夜無酣寐,神氣受傷,影響了人體自我調節功能,所以難以達到人應享的年壽。中國古代學者中不乏長壽之人,就是明證。只有澄心,才能浩氣長存,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只有息慮,才能志存高遠,心胸坦蕩,形神俱健。裘沛然曾自擬『一花四葉湯』:一花,健康長壽之花;四葉,豁達、瀟灑、寬容、厚道。不失爲養神之道。

三要 養生貴在適度。養生固然重要,但要把握好『度』,如飲食之度就是如孫思邈所說的『飢中飽,飽中飢』;勞逸之度就是【內經】所說的『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運動之度要求『動而中節』『形勞而不倦』;房室之度即『欲不可絕,亦不可縱』;悲歡之度就是孔子所說的『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等等。當今社會生活中有過度檢查、過度治療現象,但亦不乏過度養生者,當以戒之。

『治病四法』說

醫生治療疾病,方法很多。賞云:醫有常道,法無定法。裘沛然常常教導學生說,醫生所掌握的方法,多多益善。但在醫療實踐中對於法的運用大致有四種法度。

不囿成法 初出茅廬的醫者經過一段時間臨床歷練,應該逐漸不拘於成法,靈活應變於臨床,所謂『有成法無成病』。如裘沛然治療心血管疾病,一張炙甘草湯靈活運用加減,治療各種心律不齊、房顫、慢性心功能不全、冠心病心絞痛、心臟神經官能症等,不囿成法,應變於許多情況,取效良好。

圓機活法 隨著臨床經驗的積累,閱歷增加,視野的拓寬,能夠把各種治法融會貫通。如先生用外科陽和湯治療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所謂『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用當歸六黃湯化裁治療慢性肝病,降酶、護肝兩顧;用活血化瘀法治療出血不止等。裘沛然說『活法』之關鍵必先『圓機』,臨床診治疾病無非『識病』與『遣藥』兩端,若能識得此道則思過半矣。

法無定法 醫有常道,法無定法。【內經】有『神用無方謂之聖』之說,臨床疾病的變化神妙莫測,錯綜複雜,新病痼疾,表證里病,虛實兼夾,寒熱錯雜,很難用一方治一病、用定方貫穿始終,尤其是現代中醫所面臨的疾病大多歷經『三素』(抗生素、激素、維生素)不效而求診於中醫,此與古醫書所載大異。對此,醫生應該充分發揮智慧,使用各種方法,只要能夠治好病,無論經方、時方、驗方、單方,靈活應用之。

無法之法 世上難愈之病多,愈病之方少,會當黔驢技窮時,直需醫者仁心睿智,突破常規思維模式,法外尋法,挽狂瀾於既倒,出奇而制勝,提高療效方是硬道理。如裘沛然用溫熱藥治療某炎症性疾病,用滋陰粘膩藥治療苔膩舌紅之『老慢支』,用溫陽育陰法治療高血壓病等,均屬『法外之法』。

『今病三非』說

裘沛然說,現代中醫面臨著許多古人所未遇的問題,不正視這些問題就無法提高臨床療效。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今藥非古藥 中藥材講究『道地』,現在藥材的栽培加工中存在不少問題,影響了藥材的質量和療效。例如,現在野生藥材少,種植藥材的技術比較落後,種植歷史較短,藥材種源質量難以保證,管理採收粗放,農殘、藥殘、重金屬超標情況時有發生,中藥飲片標準化加工存在欠缺等,離開『道地藥材』尚有距離。

今人非古人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的改變,現代人的體質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抗生素、激素髮明以來,改變了現代人對藥物的耐受性、敏感性,體質已經今非昔比。

今病非古病 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以來,疾病譜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疾病種類變化已大相逕庭,由生活方式引發的疾病如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糖尿病等成爲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另外,現代醫療市場態勢的變化,中醫更多面臨的是慢性疾病的診治。

中醫學術要進步,中醫藥事業要發展,就必須正視以上『三非』,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解決矛盾的策略。(王慶其 上海中醫藥大學)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