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滅亡真相 文 / 重生之魂 溫馨提示:文字太精彩,適合收藏閱讀。 7600字,閱讀需要10分鐘。 1 秦始皇死後僅一年,天下就爆發了第一支農民起義。 陳勝吳廣率領九百戍卒前往漁陽郡戍衛邊疆時,遭遇大雨誤期,遂在蘄縣(今安徽宿州市南蘄縣鎮)的大澤鄉發動起義。一時間天下群起響應,農民起義全面爆發,秦朝滅亡的號角由此吹響。 秦朝滅亡的如此之快,歷來爲眾多史學家不解,但我相信可從史料記載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這一年中,又發生了什麼不同尋常的事呢? 秦始皇臨去世前,原本讓宮門守衛宦官(中車府令)兼御璽管理官(行符璽事)趙高擬旨,召回長子贏扶蘇,回到首都咸陽會合喪車安葬自己。扶蘇當時在上郡(今陝西榆林市南魚河鎮)作爲監軍使者,監督蒙恬所率領的30萬大軍鎮守邊疆防衛匈奴南下。秦始皇臨終的遺詔指示:把部隊交給蒙恬,與喪車會合回咸陽把我安葬。(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 雖然秦始皇沒有明確指出由扶蘇繼位,但在古代長子繼嗣的宗法制度下,明眼人一眼就可看出秦始皇給的這個信號:讓扶蘇回來繼承皇位。 變故就在這時發生了,詔書已經擬好封上還沒有交付使者發出的時候,秦始皇挺不住斷氣了。而這時,詔書還在趙高手中。爲了前程打算,趙高決定秘不發喪改立秦始皇的小兒子贏胡亥。(趙高是教胡亥學習律令的老師,二人之間情誼較深。) 此後,趙高與胡亥一起商議,半哄半騙威脅誘使丞相李斯加入同謀。(廢嫡立庶這麼大的事,沒有丞相參與幾乎不可能成功。) 計劃已定,先偽造一份聖旨賜長子扶蘇自殺,同時責備蒙恬沒有好好輔佐『太子』一併自殺。 由於秦始皇的死訊被封鎖,孝順的扶蘇以爲是老爹讓自己自殺。蒙恬認爲情況不明,竭力勸阻扶蘇自殺,但沒有成功。 2 之後,胡亥繼位爲秦二世帝。 因與蒙氏兄弟有仇,趙高又唆使胡亥殺了蒙氏兄弟。(趙高曾犯罪,秦始皇讓蒙恬之弟蒙毅審理,蒙毅秉公執法判處趙高死刑。但秦始皇念及趙高反應靈敏又通曉律令,先前曾讓他教授胡亥學習法律,特赦趙高不死。) 胡亥繼位的來路不正,擔心其他皇子可能會對皇位存在威脅,趙高又唆使胡亥大肆誅殺自己的親生兄弟:12位皇子在咸陽街頭被處斬;皇子贏將閭同母兄弟三人被逼自殺;皇子贏高想逃亡,但擔心胡亥胡亥會對自己的家人下手,爲保全家人向胡亥上書請求陪葬父親。 胡亥收到贏高的書信後,得意洋洋地向趙高炫耀:『這是不是走投無路啊?』隨後批准贏高自殺。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共有『二十餘子』。但是一輪大清洗下來,斬首12人,被逼自殺3人,無奈請死1人,加上先前爲奪皇位而謀殺的長子扶蘇,共計17人死於胡亥之手。 史書記載胡亥是『少子』,如果說誅殺這些親哥哥們是因爲他們或許對皇位寶座存在一絲威脅。(秦制皇子不能爲王侯,與平民一樣。威脅幾乎爲零。)那麼,誅殺親姐妹又是爲什麼? 大清洗中,與12位皇子一同被誅殺的還有10位『公主』。她們在杜縣(今陝西西安市東南)被胡亥處以『五馬分屍』。(磔刑,磔音zhé【蟄】,與『車裂』同樣屬於分裂肢體處死的刑罰,故譯爲『五馬分屍』。) 難以想像,胡亥與這些對他皇位不存在任何威脅的親姐妹有如何不共戴天的仇恨,居然要用五馬分屍的酷刑來處死她們! 一年之內,胡亥趙高誅殺了27位秦始皇的子女,而且胡亥在把自己哥哥逼得走投無路上書請死時還不忘得意洋洋地炫耀調侃。我想,但凡還有一絲人性僅存的人都不會這樣。能夠做出這種行爲,充分說明胡亥和趙高是一對禽獸不如的畜牲,這樣的兩個畜牲又豈會愛惜他們的子民? 3 胡亥聽信趙高讒言,更改法律大殺親人和重臣,『相連坐者不可勝數。』導致『宗室振恐』和『黔首(百姓)振恐』,天下人心不敢安定。埋葬秦始皇時,胡亥下令把『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全部殺死殉葬,『死者甚眾。』又把工匠全部封於墓道中悶死『無復出者』。殘忍之狀,不必多言。 在湖北雲夢縣出土的秦律【徭律】中,秦時的法律規定:朝廷徵發徭役,遲到三至五天的,主要負責人只給予『誶』(音suì【歲】,訓誡、責備)的處罰。但是到了秦二世贏胡亥時,陳勝吳廣帶隊戌守邊疆因大雨而失期,應受處罰卻是『失期,法皆斬』全部殺頭。可見、胡亥與趙高『嚴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誅,至收族』,『更爲法律』到了這種嚴苛殘酷的地步。 所以【史記】上說,自胡亥即位以後『法令誅罰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通『叛』)者眾。又作阿房宮(秦始皇下令建阿房宮兩年即死,此是續作),治直道、馳道,賦斂愈重,戍徭無已(無盡)。於是楚戍卒陳勝、吳廣等乃作亂……。』這樣一份記載,大家都已心知肚明:胡亥用嚴苛的刑罰、繁重的賦稅和無盡的徭役,最終逼反了大秦帝國的子民。 有一點非常有意思,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密謀策劃的是對外宣稱扶蘇和項燕(故楚國名將,項羽祖父,深得楚地人心)沒死,他們是奉二人的指示命令起兵的。(【史記·陳涉世家】: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爲天下唱,宜多應者。) 冒用大兒子的名義來收攬人心發動起義,天下群起響應,可見人們最初的目的就是奔著推翻胡亥讓扶蘇繼位的。由此也可看出,仁慈的扶蘇在人們心中地位高貴神聖。反秦起義,人們反的是胡亥。 4 大澤鄉起義,陳勝吳廣靠的是『揭竿爲旗,斬木爲兵』。可是,能夠擊敗六國強大部隊兼滅六國的秦朝正規軍,他們在歷史上百戰百勝幾乎沒有敗跡可循。大秦帝國爲什麼會迅速滅亡在這些裝備不整的『土包子』手裡呢?百戰百勝的秦兵又消失在哪裡了呢? 據【史記·陳涉世家】的記載,陳勝吳廣起義是因爲帶領九百『閭左』到漁陽守衛邊疆,因雨誤期才發動起義的。而從稍後他們『揭竿爲旗、斬木爲兵』的行動記載中也可看出,他們守衛邊疆到達目的地前連武器裝備都沒有。(秦政府服勞役是這樣劃分的:第一梯次是犯罪官員,上門女婿和商人。第二梯次是曾當過上門女婿和商人的。第三梯次是父母祖父母曾當過上門女婿和商人的。第四梯次『閭左』,就是住在胡同左邊的。第五梯次『閭右』。) 第一個疑問便在此時產生:秦朝的正規部隊哪兒去了,爲什麼要調一群平民去守衛邊疆? 這個疑問,如今我們已不能明確得知答案,但從其它相關記載中可以推測出一絲端倪。 【史記·秦始皇本紀】和【史記·李斯列傳】中都有相關記載,說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因春秋戰國長達550年的諸侯國之間連年混戰歷歷在目。所以雖然丞相王綰和研究官(博士)淳于越都曾向他提出分封皇子爲諸侯王,輔助朝廷共同鎮守國家,但秦始皇還是冒險採用了李斯的建議:撤除分封諸侯國的制度,改設爲郡縣制,由中央直接管理郡縣。 另外,爲了儘可能地消除戰爭隱患,秦始皇還下令收繳天下的兵器,把它們全部焚毀鑄成十二銅人,向天下人示意以後不會再有內戰。這是一項極端惠民的措施,【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有『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陽,銷以爲鍾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史記·李斯列傳】中也記有『銷其兵刃,示不復用。』賈誼的【過秦論】也談到了『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爲金人十二。』) 可見那時對刀具的管制要比現在嚴得多,陳勝吳廣起義,只能靠棍棒作爲武器武裝部隊也是這個原因。 5 秦滅六國,在還剩楚、齊、趙、燕四個國家時,秦始皇發動60萬大軍交給王翦用以攻滅楚國。保守估計,滅亡兼併四國的部隊後,秦朝的正規軍應不下80萬。如此龐大的部隊,在秦末農民起義時都沒有出現在正面戰場上(史書未曾明確記載秦朝調動正規軍)。 我們不妨做一個推測:由於天下已經統一,秦始皇又撤除建立封國制度並把天下兵器集中銷毀。因此,他認爲再無內部戰爭的可能。所以,秦始皇就把正規部隊交由蒙恬帶領,用於北上驅逐唯一的外敵匈奴和修長城駐防邊疆。(史書記載蒙恬統率30萬大軍,秦朝正規軍應遠非此數,或許大部分已被解散復員。) 但是,秦始皇萬萬沒有想到,導致秦帝國滅亡的原因沒有來自於外敵而恰恰來自於內部。 他去世的一年內,繼位的少子胡亥就用嚴苛的刑罰繁重的賦稅和無盡的徭役逼反了全國人民,以至上演出起義軍要靠他大兒子的威望名義來拉攏收買人心,用以討伐他小兒子的笑話。 因爲地方政府(郡縣)沒有常規駐軍,僅有少量維持治安的民兵。所以雖然起義軍的裝備極其落後,依然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攻下許多郡縣。九百人起義,除非他們人手一支AK47和用不完的子彈,否則馬上就會被正規部隊剿滅。但是僅裝備木棍『斬木爲兵』的九百人居然一路成了氣候,可見不是地方長官不想管他們,而是沒有駐軍可用奈何不了他們。 漢武帝劉徹時,全國也曾爆發大起義。大的成群結隊多達數千人,攻打城市奪取軍械庫,放出囚犯,逮捕郡長(太守)民兵司令(都尉),殺戮地方長官;小的小集結數百人,劫掠鄉村和路人。劉徹派總監察官(御史中丞)和宰相府秘書長(長史)監督鎮壓,仍無法禁止。於是派特級國務官(光祿大夫)范昆和曾任部長(九卿)的張德等人出任繡衣專辦特使(繡衣直指),持節帶上兵符到各郡和封國調發正規軍圍剿。面積大一點的郡,能一次誅殺一萬多人,加上供給起義軍飲食和連坐的普通民眾,面積小點的郡也誅殺數千人。 這是足以相比秦末的暴動,但是大量正規部隊挽救了可導致西漢覆滅的浩劫。 對於農民起義,贏胡亥這個敗家子起初一度採取自欺欺人的方法逃避,不願正視。但是等到起義軍已向西攻入函谷關(今河南靈寶市東北,有故關遺址),抵達距秦首都咸陽只有40公里的戲水時,胡亥自欺欺人的把戲演不下去了,這才倉促想起抵抗。 然而,秦朝的首都咸陽也無駐軍。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公元前209年4月有,贏胡亥曾調遣五萬人用於『屯衛咸陽』,但此時不知去向。 陳勝所派遣的大將周章是於公元前208年冬突破函谷關進抵戲水的,距調軍『屯衛咸陽』約半年到九個月時間。消失如此迅速,可能是之前用於駐守函谷關了。 爲了迅速形成抵抗力量,秦朝的宮廷供應部長(少府)章邯建議,赦免修築驪山陵墓的刑徒(數目不詳),分發給他們武器(政府有武器庫),組成臨時武裝部隊鎮壓起義軍。 正規部隊此時仍未現身。 秦始皇從公元前210年七月去世,到九月下葬驪山陵墓,至今已經安葬一年一個月以上了。驪山怎麼還有刑徒做工?這個問題莫名其妙,推測可能是贏胡亥在老爹的墓旁另預築自己的陵墓。 胡亥無計可施,同意章邯的建議,並由他出任統帥擊退起義軍。 那麼,秦帝國由蒙恬統率驅逐匈奴修復長城駐防邊疆的30萬正規部隊呢?爲什麼在史書上直到秦朝滅亡都看不到他們的身影呢? 我個人推測,這30萬可以趕走匈奴鐵騎百戰百勝的秦帝國正規部隊,曾經用於投入鎮壓農民起義軍的正面戰場,但是沒有收到明顯效果或收效甚微。 在【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趙高挾迫李斯偽造聖旨賜扶蘇和蒙恬自殺時,是這樣寫的:扶蘇爲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將軍(蒙)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爲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副將軍)王離(名將王翦的孫子,封武城侯)。 通過這份詔書我們可以推斷,監軍使者扶蘇自殺,大軍統帥蒙恬被囚禁後不久又遭誅殺,那麼30萬大軍應當是由副統帥(裨將)王離帶領。 公元前207年的『巨鹿之戰』中,章邯率大軍把『趙王』趙歇和『趙國丞相』張耳包圍在巨鹿城中時是這樣布置的:章邯令王離、涉間圍巨鹿,章邯軍其南,築甬道而輸之粟。 既然大軍統帥王離都已前來助戰,那麼他所統率的30萬正規部隊應也已經調來助戰。至少,也應調來大部分。因此,這也符合當時的諸侯救趙援軍十多路部隊,全部龜縮在營寨內不敢露頭的實際情況。(諸侯軍救巨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 他們是被秦兵百戰百勝的威名嚇破了膽,所以攻城掠地未遇秦朝正規部隊時一個個氣沖斗牛無比囂張,但是一遇秦朝正規軍便如綿羊見了老虎般嚇酥了骨頭,害怕又被秦軍活埋,因而不敢出戰。 也正如此,項羽『破釜沉舟』率領楚軍與秦兵作戰『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如此一戰,雖然司馬遷寫得極其簡略,但我們也可從中領略項羽那『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風采。他不僅敢與百戰百勝的秦朝正規軍交手,而且還把他們打得大敗。 於是後來,那些只敢『作壁上觀』的諸侯救趙部隊十餘路軍統帥,一個個只覺得項羽如神人再世,進入楚軍大營拜會項羽時全部連站著走路也不敢,雙膝跪地前行,也不敢抬頭看他。(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秦帝國之所以迅速滅亡,固然與秦始皇把戰略重點放在了對付外敵上,忽視了對內部加強駐軍防守有關,以至起義爆發時地方政府沒有正規軍可用於撲滅起義軍。但是我們也應看到:任何一個時代的覆亡,都是最先從內部腐爛開始的。沒有敗家子贏胡亥的胡作非爲失去民心,大秦帝國不會覆亡得如此迅速。 換而言之,即便國內駐有百萬大軍,如果失去民心支持,下場也還是一樣。 6 但是這些就是大秦帝國覆滅的唯一原因嗎? 不!還有一點,那就是六國人民狹隘的愛國主義思想。 秦朝建國之短,在中國歷史上是排第一位的。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大秦帝國,到公元前209年7月第一支農民起義爆發,中間僅有12年時間。農民起義爆發後,未出三年雄極一時的大秦帝國便告滅亡,這個速度同樣快得驚人。 其實早在秦始皇未死前,六國人民對秦帝國的仇恨便已顯現。 公元前218年,距秦始皇統一中國僅有不滿四年的時間,秦始皇的出行車隊在向東巡行到陽武縣(今河南原陽縣)的博浪沙時,忽然遭遇行刺事件。有人用重達120斤的大鐵椎對秦始皇的出行車隊發動狙擊,雖然由於失誤只擊中了秦始皇的副車,但是也把秦始皇嚇得心膽俱裂。 隨後,殺手潛逃,秦始皇下令全國搜索十天,仍沒有抓到刺客。 這次的行刺事件,便是幫助劉邦平定天下的『漢初三傑』之一張良親自策劃的。據【史記·留侯世家】記載,張良是韓國的貴族後代,其祖上五世都曾擔任韓國丞相。而張良此次散盡家財招募到一位大力士,用鐵椎狙擊秦始皇的目的,便是『爲韓報仇』。 由此可見,『反秦』與秦暴不暴關聯不大。這是比陳勝吳廣早上九年的反秦行動,只因鐵血大帝秦始皇沒死,所以多年來沒敢再爆發。
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間太短,六國人民的故國情懷都還沒有消失,他們與大秦帝國之間根本還沒有『培養出感情』。這時候,秦始皇去世了。失去這位雄偉大帝的鎮壓和威懾後,六國人民心頭的壓力陡然一輕,再加上秦二世贏胡亥的胡作非爲殘忍暴虐,六國人民的愛國思想和心頭怒火迅速被點燃。從公元前209年七月開始爆發農民起義到公元前206年十二月項羽殺入咸陽誅殺秦王贏子嬰,僅僅兩年五個月時間,大家一齊下手把大秦帝國『掀翻在地』。 一句俗語可以概括這件事:人心齊,泰山移。 沒錯!六國人民都很愛國,但他們都只是狹隘地愛國。他們所愛的只不過是原先那個疆域很小,已經被秦始皇滅亡了的『故國』。楚地人民愛他們的『楚國』,齊地人民愛他們的『齊國』。對於秦始皇最新打造的這個龐大帝國,他們不但不愛,還很憎恨。因爲是秦始皇的『侵略』滅亡了他們的國家,所以他們都從頭到腳地心生出一股當『亡國奴』的感覺。 養個小貓小狗,還需要一段時間培養感情,何況是人哪!人是感情動物,對故國故土的眷戀,哪能那麼快那麼容易說忘就忘記呢? 司馬遷也在【史記·蒙恬列傳】中評論責備蒙恬時說『夫秦之初滅諸侯,天下之心未定……』可見,對於這個敏感時期,人人都能覺察。更多的事例,則可說明當時人民的心聲。 陳勝吳廣自公元前209年七月發動『大澤鄉起義』後,很快一路收兵西進打到了陳縣,陳縣的父老鄉親立即請他當王,建立一個名義上的楚國政權『張楚』。 『張楚』爲擴張擴大楚國之意,陳縣即今河南淮陽縣,楚國後期曾在此建都。因而故楚首都人民感謝陳勝『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爲王。』情急盼望復國之意溢於言表,連立誰當國王都顧不上了,不管誰當,先弄個國王出來宣示主權再說,鄉親們以後就不是亡國奴了! 隨後,江東起義的項羽又和他叔父項梁一起,找到了在民間放羊的楚懷王孫子羋心,擁立爲楚王。爲了更顯親近,好與故楚人民貼近關係,居然套用爺爺的稱謂仍叫『楚懷王』。 歷史上所謂的『楚莊王』『楚懷王』,中間的那個字乃是『諡號』,也就是死後根據生平事跡綜合評估,選出一個字作諡號加上去的。在古代,所有帝王生前均無名號,只稱『王』或『皇帝』,死後才另加評議用一個字作爲分辯和區別,稱爲『諡號』。 生前用上諡號,且與祖上相重合,『楚懷王』是古往今來第一位,可見這幫烏合之眾的猴急! 7 就在農民起義爆發的當年,在六國的國土上,故國人民就擁立了五位國王,他們分別是:張楚王陳勝(非楚王后裔);趙王武臣(非趙王后裔);齊王田儋(故齊國皇室成員);燕王韓廣(非燕王后裔);魏王魏咎(故魏國王子)。 第二年(公元前208年),『楚懷王』羋心又被重磅推出加入這個隊伍。 『韓國』由於第一年沒有推出他們的『國王』,內心無比焦急,不能人家都不當亡國奴了咱還當著呀!所以張良隨即在第二年央求項梁,立故韓王國的皇族後裔王子韓成當韓王,韓國也由此復國。(見【史記·留侯世家】關於張良的傳記,以及【史記·韓信盧綰列傳】:及項梁之立楚後懷王【因一前一後同時出現,故稱後一個『楚懷王』爲『楚後懷王』】也,燕、齊、趙、魏皆已前【立有】王,唯韓無後,故立韓諸公子橫陽君【韓】成爲韓王,欲以撫定韓【國】故地。) 至此,僅有一年多的時間,六國全部復國。 而大起義的初衷,也由當初的『先推翻秦二世贏胡亥再說』變成了六國爭先恐後推出自己的國王『先不當亡國奴再說。』雖然此時六國都還沒有自己的政府和明確領土,但畢竟立有國王就已代表國家還未滅亡,復國成功。 大秦帝國固然強大,但即便秦始皇沒死名將蒙恬沒死,面對這樣一股洶湧澎湃的『復國潮流』和六國人民的群起圍攻,他們又能如何?歷史格局,至此已經不可挽回。 與故六國人民形成對比的是另一國人民——故秦國人民,他們也很愛國,甚至他們心中充滿了無與倫比的自豪感。畢竟,是自己的『祖國』強大兼併了六國打下了一個空前未有的疆域。 秦末農民起義,只有故秦國的國土上沒有爆發。 不是秦朝政府對待全國各地人民的政策不同,而是故秦國人民對他們的『祖國』有感情,沒有反秦情緒。所以,即便政府當前陷入了一種混亂的『暴走』狀態,但故秦國人民還是能夠忍受。他們或許會在心裡咒罵贏胡亥一千遍一萬遍,盼望他在吃飯時不小心噎死或喝水時不小心嗆死,可是內心中,他們還是以自己的『祖國』強大而自豪的。因此即便不滿,故秦國的人民也會在心中這樣安慰自己:贏胡亥死了就好了,等贏胡亥死後再換上一個人當皇帝就不會這樣了! 其實想想,即便現代,我們也和當時的他們一樣。 每個人都有一種本能地眷戀故土情懷,這種情懷可大可小,小到熱愛家鄉大到熱愛祖國。國與國之間,我們當然無條件地支持中國,這是『愛國』。在國內,本省與外省之間,我們又變成了『愛省』。以此類推,省內的不同市縣之間還有一爭。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家鄉比別人的家鄉更好,聽到別人誇讚自己的家鄉總是很高興,即便那份榮耀不全屬於自己。家鄉出了個名人,總是很高興很自豪地替他打宣傳,經常掛在嘴邊,這樣『沾一沾光』也很高興。反之,如果出了個丟人的人,恨不得馬上與他劃清界限,恥於說他是自己家鄉的人。 以前網上曾公布一份各省之間普通話的排名,名次立即引起眾多網友熱議,大家互相爲本省排名順序抱冤,調侃攻擊其它省份的普通話不標準,爲大家增添不少生活樂趣的同時,也不啻於成爲這種故土情懷的最好例證。 六國人民都愛國,但他們所捍衛的就是這份狹隘的地方性愛國思想。 愛國會使一個民族變得強大,但是同樣不可否認,兩千年前六國人民狹隘的愛國思想摧毀了秦始皇辛辛苦苦建立的大秦帝國。 如果說古人剛經歷戰國統一之變換,而不能去苛責,那麼今天,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感召下,還有哪一個省份的同志還在強烈地排斥其他省份的同胞呢?醒醒吧。 文字來自天涯社區。 世界再紛擾 也有我陪伴著你 輔仁文學社 一個有思想的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