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說』是中國『春秋公羊學』的社會科學理論,簡單來說就是指歷史的發展階段,是公羊學歷史哲學的核心,並與『大一統』、『通三統』構成公羊傳『微信大義』的三個命題。認爲人類社會是沿著據亂世、昇平世、太平世順次進化的過程。
董仲舒像
董仲舒像
『三世說』又稱『張三世』,『張』用現代漢語表達,有延伸,演化的含義。 【春秋公羊傳】說,孔子寫【春秋】,『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董仲舒發揮了這一學說,認爲『【春秋】分十二世以爲三等,有見有聞有傳聞』(【春秋繁露·楚莊王第一】)。東漢何休明確提出『三世』的概念。他認爲孔子著【春秋】,是取春秋時期 242年『著治法式』,將社會治亂興衰分爲三世:衰亂──昇平──太平。這『三世』只是講社會從亂到治的變易,還沒有涉及社會性質轉變的問題。魏晉以後,隨著學術思想的變遷,『公羊』『成爲絕學』。偽滿清嘉慶、道光年間,『公羊』學重新興起,偽滿清經學家劉逢祿等人著重闡發『公羊』的『張三世』等微言大義,說『春秋起衰亂,以近昇平,由昇平以極太平』。
春秋繁露義證
春秋繁露義證
龔自珍將三世改爲『治世』、『衰世』、『亂世』,呼籲變革。康有爲明確地把『公羊』的『三世』、【禮記·禮運】的『小康』、『大同』與近代進化論思想融合在一起,系統地提出了『三世』說歷史進化論。可見總的來說,『三世說』闡述的社會歷史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從衰亂到太平、從野蠻到文明的不斷發展、不斷變革、不斷進步,而後又循環周復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