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62|回復: 0

[家庭教育引导] 最好的教育是家教, 最优的气质是教养, 最美的爱是学会感恩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8-4-21 11: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01 —

  家教决定孩子的出息

  家风决定孩子的教养

  中国向来高度重视家教和门风,历史上那些名门望族之所以培养出无数伟大人物,无不得益于此。现如今大多数家庭中,孩子可谓是『位高权重』。

  全家人都围着一个小家伙转,孩子时时刻刻都扮演着被爱的角色,要什么家长都会千方百计得满足他们。

  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更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和感激他人。

  父母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须知最好的东西就是良好的教养和优秀的品格,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会让他获益良多…

bf043254f99ec42d0679cbdd95c54930.gif

  — 02 —

  孩子懂得感恩

  才会得到幸福

  经一位富有的老华侨归国后想资助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于是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找到了一些有受捐需求的孩子的联系方式与地址,每人寄去一本书、一些笔,并随书标注了自己的电话号码、联系地址及邮箱等信息。

  老华侨的家人和朋友十分不理解老人的做法:为什么送一本书还要留下联系方式?在不解与质疑声中,老人像是焦急地等待着什么,或是守在电话旁、或是每天几次去看门口的信报箱、或是上网打开自己的邮箱。

  直到一天,终于有一位收到书的孩子给老人寄来祝贺节日的卡片(也是唯一与老人联系的孩子),老人高兴极了,当天就给这个孩子汇出了第一笔可观的助学资金。

  这时家人才明白,老人是在用他特有的方式诠释『不懂得感恩的人不值得资助』的道理。

  人要懂得感恩才会幸福。父母创造了孩子并以辛勤劳动挣得的血汗钱供养着孩子,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凝结着父母的心血……

  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和尊重别人是很重要的事。如果父母一味的溺爱,孩子不懂回报,即便走上社会也会遭遇碰壁,甚至可能无法无。

fc06a8fbfe0fab8ede2e0a507d1b6967.gif

  — 03 —

  教会孩子懂得感恩

  是父母的责任之一

  孩子感恩的对象,首先莫过于恩情最深的父母,如果没有培养孩子感恩的心……写到这儿,我想到新闻上记录的一些孩子粗暴对待家长的恶性事件。

  其实,完全不懂感恩的孩子比狼更可怕!教导孩子学会负责、懂得感恩有多么重要!

  当孩子得到了比他们需要多得多的爱,家长往往会丧失教育的功能。

  有些家庭由于种种原因从小对孩子百依百顺,没有任何约束已经没有能力改变现状了,家长在这些孩子眼中毫无威信,教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些孩子对父母的付出无止境的索取,一旦小小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便不依不饶。还有一些大学生,上几年大学,要花掉家里十多万元,家长们省吃俭用,有的家长不惜举债。

  然而一些学生比着买高档服装、手机、名牌鞋袜、电脑等,花父母的钱一点也不心疼,仿佛向父母要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即便是工作了还有许多年轻人心安理得依靠父母生活着。

  其实,不让孩子品尝饥饿,他们就不知道食物的价值;不让孩子们品尝寒冷,他们就不知道温暖可贵;不让孩子品尝挫败,他们就不知道成功的艰难。

  父母对孩子过多关爱实际上是剥夺了他们体验负面经历的机会。他们只有经过苦中苦才能寻找到甜中甜。

  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会感激别人替他所做的、珍惜他得到的一切,觉得拥有眼前的一切既快乐又幸福。

  做父母的要谨记: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那就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要去教导孩子懂得感恩。

bae1220c780a69363388c0ff121d8a28.gif

  — 04 —

  与其全家人围着孩子转

  不如高质量地陪伴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时刻创造条件启发孩子学会用感激、感恩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付出。

  让孩子先从感恩父母开始,比如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做事后要说谢谢等,通过这种小的事情、小的情绪让孩子熟悉这种感恩的状态,并最终知道如何表示自己的感恩。

  感恩之心,是心灵成长的营养剂。通过感恩教育,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付出带给自己的快乐。

  当孩子们感到他人的善行时,就想到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使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成长之路,孩子要学会感恩与尊重,

  让感恩,形成一个重要仪式,

  让孩子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

  让感恩成为爱的最好方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