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29|回覆: 0

[詩詞講座] 詩詞學堂·送別詩的寫作技巧

[複製連結]
詩評萬象 發表於 2018-5-21 15: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詩詞學堂·送別詩的寫作技巧

人間最難捨的情就是『別情』。古人由於道路崎嶇難行,交通工具落後,一別動輒多年,再會難期。對於天性敏感的詩人來說,別離則更易傷情。他們觸之於懷,發而為詩,以其空靈的詩心和獨特的人生體驗,加以藝術的表現,總能道出常人所不能言的種種離情別緒,更能撼人心魄。因此,送別成為中國古代詩詞中一種常見主題。

一、送別詩詞中常見題目

送別詩詞題目中往往有『贈、別、送』之類字眼。如:【贈汪倫】、【別舍弟宗一】、【別董大】【送魏二】、【送元二使安西】等。

就送別時詩人作為主客對象而言,送別詩詞可分為送別、留別(留贈送行者)兩類。其中留別詩詞數量很少,如李白【贈汪倫】、【金陵酒肆留別】、【夢遊天姥吟留別】等。 送別雙方多是朋友,也有親人(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柳宗元【別舍弟宗一】),情人(李商隱【板橋曉別】、柳永【雨霖鈴】),同僚(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匆匆過客(溫庭筠【贈少年】)甚至是某個地方(李白【渡荊門送別】是告別故鄉,戎昱【移家別湖上亭】)則是作別湖上亭)。

二、送別詩詞中常見意象

意象是指詩詞中常用以傳達詩人或詞人思想情感的、旨意或情感色彩相對穩定的物象或圖景。送別詩詞常見意象有:

1、楊柳:從【詩經】中『昔我往也,楊柳依依』開始,『柳』便與離別結下了不解之緣;加上『柳』與『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溫庭筠有『綠楊陌上多別離』的詩句。柳永在【雨霖鈴】中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

2、草:別情的象徵。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3、長亭:古代驛道旁蓋亭,十裏一長亭,五裏一短亭,送別親友時往往在亭中設酒餞行,所以長亭也就成了一個抒寫離情別緒的意象,成為送別之地的代名詞。如:柳永【雨霖鈴】中有『寒蟬淒切,對長亭晚』。

4、南浦:南面的水濱。古人常在南浦送別親友。【楚辭•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故『南浦』成為送別之處的代名詞。白居易有【南浦別】。

5、謝亭:又叫謝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齊詩人謝眺任宣城太守時所建。他曾在這裏送別朋友范雲,後來謝亭就成為宣城著名的送別之地。許渾有【謝亭送別】。

6、勞勞亭: 三國吳時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區南,是古時送別之所。李白有『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除了上述意象外,送別詩詞還常用:寒蟬、蘭舟、美酒、殘陽、陽關、古道、西風、畫角、鷓鴣、春風、秋月、落葉、殘紅、敗荷、江水、細雨、寒鴉等等。

三、送別詩詞的常見情感

送別詩詞大多是淒清纏綿、低徊留連,表現惜別恨別之意。王維【送別】『送君南浦淚如絲,君向東州使我愁』,白居易【南浦別】『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因別而幽怨悱惻,悲情滿懷。周紫芝【踏莎行】『如今已是愁無數。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黃昏時刻已經被無窮無盡的離愁所苦,主人公便就擔心今晚將如何度過,因別而愁情無限。李商隱【板橋曉別】『水仙欲上鯉魚去,一夜芙蓉紅淚多』轉憶昨夜一夕芙蓉如面的情人泣血神傷的情景,不但從『曉別』寫出了夜來的傷離,而且從夜來的傷離進一步暗示了『曉別』的難堪。這樣,昨夜長亭窗戶之內,『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杜牧【贈別】)的情景,今朝板橋曉別之際,『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的黯然銷魂之狀就都如在目前了。

送別詩詞中也有積極開朗,格調高遠,以壯語慰別的作品。王維【送梓州李使君】立意不在惜別,而在勸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悲酸之態,意境開闊,音調爽朗,表現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高適【別董大】更是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後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著名琴師黃庭蘭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啊!話說得響亮有力,於慰藉中充滿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鬥,去拼搏。

還有借別抒懷之作。柳宗元【別舍弟宗一】抒發的不僅有兄弟之間的骨肉之情,更有詩人因參加『永貞革新』而被貶南荒的憤懣愁苦之情。詩的第二聯『一身去國六千裏,萬死投荒十二年』,正是這種情感的集中體現。李白【南陵別兒童進京】『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則把詩人躊躇滿志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劉長卿【送靈澈上人】『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表露出詩人不遇而閒適,失意而淡泊的情懷。而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人從清澈無瑕、澄空見底的玉壺中捧出一顆晶亮純潔的冰心,傳達出自己雖被貶依然冰清玉潔、堅持操守的信念。

四、送別詩詞的常見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在詩詞鑑賞中主要指抒情方式、藝術手法和修辭手法等幾個方面。

1、抒情方式

送別詩詞主要抒寫離別之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 直接抒情的如高適【別董大】後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作者直抒胸臆,以豪邁的氣勢,開朗的胸襟,敘寫離情,激勵友人。

間接抒情的如杜牧【贈別二首(其二)】『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詩人撇開自己,去寫告別宴上那燃燒的蠟燭,借物寫情。在他眼中,燭芯變成了『惜別』之心,它那徹夜流溢的燭淚,就是在為男女主人公的離別而傷心了,從側面表現了詩人不忍分離的篤摯感情。

2、藝術手法

送別詩詞中常見的藝術手法有用典、虛實、襯托、比興等。

①用典:王維【送梓州李使君】的尾聯『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運用有關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漢景帝時的蜀郡太守,他曾興辦學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漢書.循吏傳】)。王維以此勉勵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依仗文翁等先賢原有的政績,泰然無為。寓勸勉於用典之中,寄厚望於送別之時,委婉而得體。用典的又如宋之問的【送別杜審言】,溫庭筠【贈少年】等。

②虛實:王昌齡【送魏二】『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裏長』,虛實結合,前半寫實景,後半乃虛擬。月夜泊舟已是幻景,夢中聽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詩境頗具幾分朦朧之美,有助於表現惆悵別情。

③襯托:許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詩中有兩處描寫自然景物,畫面感強。前者寫紅葉青山的美景,色彩明麗,灑脫飛動,看似與離別不協調,實際是反襯,襯托朋友的留戀之情;後者描寫滿天風雨,是烘托黯然神傷的離別之情。

④比興:柳宗元【別舍弟宗一】的頸聯『桂嶺瘴來雲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運用了比興手法。『桂嶺瘴來雲似墨』寫柳州地區山林瘴氣瀰漫,天空烏雲彌布,象徵自己處境險惡。『洞庭春盡水如天』,遙想行人所去之地,春盡洞庭,水闊天長,山川阻隔,想見很難。韓愈的【青青水中蒲三首】以青青的水中蒲草起興,襯托離思的氛圍,又以蒲草下有一雙魚兒作比興,來反襯思婦的孤獨。

3、修辭手法

送別詩詞中常見的修辭手法有對比、比喻、擬人、反問等。 ①對比:既是修辭手法,也是藝術手法。韓愈的【青青水中蒲三首】:『青青水中蒲,下有一雙魚。君今上隴去,我在與誰居?』前兩句與後兩句形成鮮明的對比。從地域上看,『青青水中蒲』是風光明麗,一片蓬勃的中原河邊景色:而『君今上隴去』卻是偏遠荒涼的西北邊境。從情調上看,『下有一雙魚』,顯得多麼歡愉與寫意:而『我在與誰居?』女主人公又見得多麼的伶仃而落寞。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中春江渺茫與孤帆一片形成強烈對比。

②比喻: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以花喻雪。梨花盛開時,雪白的花,一團一團,壓枝欲低,與雪壓冬林的景象極為神似,繁榮壯麗。王維的【宋沈子福之江東】『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春歸』把自己心中無限依戀惜別之情比成眼前無邊無限的春色。

③擬人:戎昱【移家別湖上亭】『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採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柳條藤蔓、黃鶯以人的情感,並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依戀之情。

④反問:李白【金陵酒肆留別】中『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運用了反詰與比較的修辭手法。滾滾東流的長江水,與李白的離愁別緒比起來,也是望塵莫及,可見李白愁之深,愁之長。詩人以流水與愁思相比較,並以反詰句形式出現,使人覺得新鮮,而且神情畢肖,韻味悠長。

除上述幾種修辭手法外,岑參【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都戶行營太白西』,點明劉判官此行的目的地,說臨時的行營遠在太白星的西邊,是極言其遠的誇張;元稹【重贈樂天】『休遣玲瓏唱我詩,我詩多是別君詞』是頂針;嚴維【丹陽送韋參軍】『丹陽郭裏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中『兩地秋』是一語雙關,『秋』字表面寫時令,實際上卻是表達人的情緒,『心』上有『秋』說明『愁』,蕭瑟的秋景增添了離情別緒。

總之,送別是中國古代詩詞中一種常見的主題。它有一些常見的特點,主要體現在題目、意象、情感、表達技巧上,熟知這些特點,將對我們閱讀鑑賞送別詩詞有很大幫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