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之后不久,项羽率军兵进咸阳,展开了大屠杀。 项羽性情本就暴虐,加上对秦国王室恨之入骨,所以,这里的项羽可不像刘邦那么温和。 兵入咸阳后,项羽干脆俐落的杀掉了秦王子婴,同时,几乎杀光了秦国王室后裔和贵族,以及秦国原来的文武大臣。直杀得咸阳城中血流成河。 这还不算,杀完人之后,项羽又一把大火,将秦国的咸阳宫烧成平地,大火三月不灭。这么大的火,不光咸阳宫,几乎将咸阳城都付之一炬。 这还没完。一把大火之后,项羽又像土匪占领城池之后的举动一样,“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这一下,项羽的残暴深入的刻入关中人民心里,尤其是对比不久前刘邦的“约法三章”行为,高下立判。 有明白人建议项羽,关中地势险要,土地肥沃,是建立王霸之业的好地方,应该在这里建都。 项羽看着被自己烧的破破烂烂的咸阳,咧咧嘴,这要是做都城,得费多大劲重新修建啊。另外,项羽的乡土观念还很重,认为“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这怎么行,一定要将都城确定在家乡一带。 提建议的人,被项羽的理由气坏了,讽刺项羽为“沐猴而冠”,就是本来是一只猴子,穿衣戴帽,看着像个人似的,但究竟不是人啊。 这个比喻惹得项羽是冲冲大怒,将这个人给烹了,就是放进锅里把这个人给煮了。这下,更没人敢给项羽提建议了。 接下来,在公元前206年,项羽以天下霸主的身份,大肆分封天下。 项羽先尊那位名义上的国君楚怀王为“义帝”,当然,更加的属于傀儡性质。然后共分封了18位诸侯王。 不管怎么说,项羽在范增的反复建议下,对刘邦还是不太放心,但是又不好意思再借着前面的事情找茬,所以就借着这次分封的机会,将刘邦分为汉王,将巴蜀及汉中之地封给了刘邦,同时将刘邦手下的士卒削减到只有三万人的规模。 因为巴蜀两郡道路极其难走,是原来秦国流放犯罪之人的地方,很多地方几乎全靠栈道通行,进出非常困难。按照项羽和范增的设想,你刘邦最好进去就永远别出来了。 这里,封刘邦为汉王,还有一个理由就是,不是当初约定的先破秦入关者为关中王吗?巴蜀之地,也一直属于秦国,勉强也算关中之地啊,所以封给刘邦,省得有人说项羽不按照约定办事。 另外,为了防止刘邦真的捣乱,项羽又将那三员秦朝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封为王,并将真正的关中之地分成三块,分别封给了他们,让他们阻断汉王刘邦有可能的东出之路。 最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以诸侯霸主的身份,定都彭城。 项羽这里的分封,几乎可以说是随心所欲,根本没管原来各诸侯国之间的各种因果关系,这也就为接下来的诸侯叛乱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206年4月,项羽分封完毕,各诸侯不管满意也好,怨恨也罢,都不得不带着自己的人马,前往各自的封地。 刘邦属于最不满意的那个。当分封结果刚出来时,刘邦气得几乎要率军和项羽决一死战,但是又自知没那个能力。好在有萧何、张良等人劝解,总算决定暂时忍耐,等待时机。 带着满腹的怨恨,刘邦率领自己的手下文武及士卒,兵进汉中、巴蜀。 这次,张良没有跟随刘邦一起走,而是还要回到韩王成的身边。另外,还有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留在外面,做刘邦的耳目,并私下和不满意项羽的诸侯串联,为刘邦复出做好准备。 刘邦虽然万般不舍,也只得和张良拱手告别。 张良送刘邦到褒中。此地山势险要,沿途都是悬崖绝壁,主要通行的道路,就是在山崖间,凌空修建起来的栈道。 分别之际,张良又给刘邦献了一策,让刘邦在全军通过此地后,一把火烧掉栈道。这样既可以向项羽传递出,从此之后,我刘邦再不回来的意思,藉以麻痹项羽,同时又可以防止有人派兵来攻打。然后,就可以安心的在巴蜀、汉中之地养精蓄锐,等待时机了。 那刘邦要是实力强大了自己想出来怎么办呢?大不了再花费些力气重新修建呗。先渡过眼前的难关是真的,后面的事情,到时再说。 刘邦几乎对张良是言听计从,在通过褒中的栈道之后,一把大火,烧毁栈道。 项羽听到这个消息,也就彻底的对刘邦放心了。 |